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烏克蘭優愛寶寶:快看看你是否也是免疫性不孕!

烏克蘭優愛寶寶:快看看你是否也是免疫性不孕!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孕不育作爲生殖疾病,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學科,它並不是一個單一疾病,而是150多種疾病的綜合臨牀表現。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男女不孕不育,其中,有超過30%的患者是因爲免疫性不孕而導致的。

烏克蘭優愛寶寶:快看看你是否也是免疫性不孕!

那麼,什麼是免疫性不孕呢?舉個例子,當夫妻爲了“造人”而努力奮鬥時,發現因爲對方的精子或卵子雙方識別不出來,相互排斥,導致精子和卵子活性、功能下降,一方面無法形成受精卵導致受孕失敗,另一方面可能形成了“柔弱不能自理”的受精卵,無法在子宮“站穩腳”。這種因爲精卵排斥導致不孕不育的,臨牀上賦予其“免疫性不孕”的稱呼,大家可以當作是“過敏”,因爲是女方對男性的精液產生了排斥反應。

烏克蘭優愛寶寶:快看看你是否也是免疫性不孕! 第2張

同種免疫臨牀上,免疫性不孕還被劃分成了3大類型。接下來,烏克蘭優愛寶寶將爲大家一一介紹,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針對性處理:

同種免疫

免疫反應處於血液環境中極容易被激發,所以女性生殖道受損或在經期的時候同房,體內都容易產生抗精子抗體。當男性的精液、精子作爲抗原,在女性體內產生抗體的時候,精子就會凝集或者喪失活力,無法透過宮頸的關口,所以不孕。

2、自身免疫

很好理解,就是天生自帶“保鏢”。情況分兩種,一種是男性自身對精液發起攻擊,另一種是女性自身對卵子發起攻擊。當男性精子或精液、女性卵子或生殖道分泌物進入各自的周圍組織時,體內的免疫反應被激起,爲了保護自身產生了抗體物質,影響精子發育或影響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從而影響懷孕。

3、局部免疫

精子“娶妻之路”苦難重重,就算成功通過宮頸口,面臨的卻是漫長的生殖道,這條路曲折漫長,還有阻礙,只要子宮、陰道等任何一部分的粘膜或者分泌物都可能會對精子發出攻擊。被攻擊的精子活力低下甚至完全喪失,不孕就這樣發生了。

烏克蘭優愛寶寶:快看看你是否也是免疫性不孕! 第3張

那麼,面對免疫性不孕,我們應該怎麼辦?首先,要做卵巢垂體功能、子宮內膜病理、染色體等相關檢查。抗精子抗體的檢測方法有10餘種,不同的方法,其敏感性、特異性及重複性有所不同。

一、卵巢垂體功能檢查

1、基礎體溫測定(BBT)每天清晨在靜息狀態下將體溫表放在舌下5分鐘,並將溫度記入特製的表格中。以月爲週期,正常婦女的基礎體溫在卵巢功能的影響下呈雙相型。它能瞭解女性排卵日期、有無排卵日期和有無排卵功能障礙。

2.性激素檢測,激素五項檢查。項目:血清LH、FSH、PRL、E2、P、T、T3、T4等。

二、子宮內膜病理檢查

作用:瞭解有無排卵或黃體功能狀態的一種方法。同時又能瞭解宮腔大小,內外宮腔病變如結核、肌瘤等。

三、性交後試驗和體外精子穿透試驗

作用:瞭解精子的活動度等。

四、宮頸粘液檢查

作用:瞭解有無排卵和黃體功能情況。

五、輸卵管通暢術試驗

檢查方法有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和通氣試驗,瞭解輸卵管是否通暢。

六、免疫檢查

作用:免疫檢查可查到血液中抗精子抗體,抗體會使精子凝集或可失去活動力而造成不育。

七、染色體檢查

在不孕症、多發性流產和畸胎等有生殖功能障礙的夫婦中至少有7%-10%是染色體異常的攜帶者。

接着,我們要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相對應的治療:

免疫抑制治療

如果女方對男方精液會有排斥,產生“過敏”反應,需要做的就是對這些抗體進行監測,一旦體內這些抗體水平下降,立馬在排卵期同房,也可以採取人工授精;如果是自身免疫的患者,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可以在醫生(婦科以及泌尿科)的指導下進行免疫抑制治療,儘可能降低自身精子和卵子帶來的攻擊,確保維持正常的活力。

2.體外處理精液

針對女性局部免疫,採取的措施是提取出男性精液,在體外進行處理,將高質量的精子分離出,避開免疫區域,把精子放到免疫區域。

3.中醫療法

都說中藥好,西藥快。在中醫看來,導致免疫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就是腎虛,而且有數據統計,在免疫性不孕患者當中有大部分人都屬於陰虛火旺、氣滯血瘀、腎虛血瘀等,可以針對各自的病情針對性治療。

4.人工輔助生殖

如果,以上方法都嘗試過了,結果仍不佳甚至完全沒有效果。那麼,試管嬰兒就是最後能幫助你的了。試管嬰兒技術可以篩選出高質量的精子和卵子,讓它們在體外進行受精後培養,一般需要在體外發育3-5天的時間,與此同時,受精卵四周有足夠的時間產生一圈透明帶,起到保護的作用,避免受到免疫反應的攻擊,待子宮內膜情況OK時進入子宮內,等待種植後發育,然後懷胎十月,一個新生命就此誕生。

該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飛華健康網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