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中醫養生 > 突然中暑怎麼辦 輕度中暑有妙招

突然中暑怎麼辦 輕度中暑有妙招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突然中暑怎麼辦  輕度中暑有妙招

夏季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若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中居處勞作,暑邪便會乘機侵入而發病。病人通常會出現高熱、口渴、大汗或無汗、面色紅赤等症狀,中醫認爲暑爲陽熱之邪,容易耗傷人體氣陰。一旦中暑,應當立即採取急救降溫措施,下面爲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中暑降溫方法。

突然中暑怎麼辦 輕度中暑有妙招

1、擦藥療法

用風油精把手塗溼或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八處,擦出許多紅點,患者即覺輕鬆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2、物理降溫

一般只要腦門、胸口、手臂內側、腿腳內側用井水浸過毛巾冷敷即可,若要使患者高溫迅速降低可將患者浸浴在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和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在物理降溫過程中,必須隨時觀察和記錄肛溫,待肛溫降至38.5℃時,應即停止降溫,將患者轉移到室溫在25℃以下的環境中繼續密切觀察。如體溫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涼水擦,或淋浴或在頭部、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並用電扇吹風加速散熱,防止體溫回升。老年體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發生肌肉抖動反而增加產熱和加重心臟負擔。可應用其他物理降溫方法,多準備井水浸冷毛巾,亦可用酒精擦拭體表,促進散熱。

3、刮痧療法

側過身子,用犀牛角或水晶、翡翠多次刮背部。或針刺大椎、耳根後、舌尖、舌下出血以泄熱。還有一點必須要申明,夏天熱感冒,不可用辛溫藥過於發汗,一旦過汗傷陰,容易轉成熱射病,內臟隨之受損。當然每天早餐時吃幾片姜,或者早餐約一小時後喝一杯薑茶,也有一定的通氣生津防中暑的作用。若已中暑,已傷陰,則不適合用喝薑茶來治療,因爲姜屬於辛溫發散之物。

4、刺血療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澤、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鐘患者神志即可轉清,繼而熱 退汗出,諸症消失。

對於輕度中暑患者,一定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否則發展成重度中暑,患者就會出現抽搐、痙攣等症狀,容易威脅生命安全。

突然中暑怎麼辦

中暑分爲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的症狀比較輕,通常會出現大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症狀,而重度中暑就比較嚴重了,患者通常會面色蒼白,皮膚溼冷,肌肉痙攣,冷汗淋漓,脈搏細弱,甚至出現暈厥、手足抽搐等現象。而對於先兆中暑或者輕度中暑的患者,我們可以施以按摩手法作爲一種應急措施進行急救,但是對於重度中暑患者,則應立即送往醫院救治,以免危及生命。下面就爲大家介紹幾種有效的按摩急救手法。

首先,患者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鐘。

1、按揉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掌心橫紋中,當第三掌骨的橈側,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將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勞宮穴上,其餘四指緊附手背,適當用力揉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鎮靜安神,疏通心絡。

2、掐人中穴

人中穴:位於鼻下溝的上中1/3交界處。將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適當用力掐壓0.5~1分鐘。

功效:開竅醒神,疏風清熱。

3、揉掐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頸項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

將雙手拇指指尖放在同側風池穴上,其餘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掐0.5~1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開竅鎮痛。

4、掐十宣穴

十宣穴:位於雙手十指尖端正中,距指甲約0.1寸處。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別掐另一手的五個指頭的指尖,每個指尖10~20秒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開竅醒腦,清心泄熱。

5、合按內、外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之間。

6、外關穴

位於手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將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兩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安神鎮靜,和胃理氣。

7、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將右手中指指腹放於大椎穴上,食指、無名指、小指附於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清泄暑熱,通絡鎮痛。

以上是爲大家介紹幾個有效緩解中暑症狀的穴位,建議各位朋友牢記,如果身邊有人突發中暑,也可以派上用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暑的病人通常伴有高熱、口渴、大汗或無汗、面色紅赤等症狀,屬於暑入陽明證。暑入陽明,暑病證型之一。《傷寒指掌》卷四,吳坤安謂:“凡大熱大渴,乾嘔脣燥,舌苔黃厚,六脈洪數,此暑邪入於陽明也。黃連香薷飲及益元散;大熱、大渴、大汗者,白虎湯。”

白虎湯

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兩(18g) 炙甘草二兩(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口舌乾燥,大汗出,脈洪大有力,夏季熱等屬於熱在氣分者。

另外,可以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加減配伍。如果出現中暑,身熱,汗出,足冷,脈微而渴。患者可以白虎湯配伍人蔘進行治療。

白虎湯配伍人蔘方藥組成

知母(六兩),石膏(碎,綿裹,一斤),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人蔘(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熱、益氣、生津。

主治:熱病津氣兩傷證,症見高熱煩渴、氣短肢軟、脈大無力、汗出、背微惡寒。

患者根據病情還可酌情加入銀花、連翹、石斛、西瓜翠衣、六一散等。中暑並不可怕,只要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恢復是很快的。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