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中醫養生 > 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作用

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作用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太陽小腸經內屬小腸,聯絡心臟,上接胃部幽門,下連大腸闌門,與心相表裏,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別清濁,清者通過脾上輸於心肺,濁者下注於大腸,水分下輸膀胱。下面來看看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圖

起於小指外側端(少澤穴),直上過腕部外側陽谷穴,沿上肢外側後緣上行,過肘部,出於肩關節後面的肩貞穴,繞行於肩胛部的肩中俞後,交會大椎穴,向前經缺盆,深入胸腔,下行絡心,再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

缺盆分支:從缺盆出,沿頸部上行到面頰部,至目外眥後,折入耳中。

面頰分支:從面頰分出,斜向目眶下緣直達鼻根部,至目內眥(睛明穴),交於足太陽膀胱經。

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作用

手太陽小腸經的作用

中醫有“小腸主液”之說,這是因爲小腸能泌別清濁,參與了人體的水液代謝。小腸的這種功能決定了小腸經的治療範圍,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尋找治療辦法,所以說,小腸經是手到病除的液病殺手。再者,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是表裏關係,心經具有腦的部分功能,並能輔助治療神志類疾病,所以小腸經也可以,心經所有疾病都可找小腸經進行調節。

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作用 第2張

手太陽小腸經主要穴位分佈

少澤:位於小指尺側指甲角旁約0.1寸。有清熱利咽,通經活絡,開竅通乳之功。

前谷:握拳,當第五掌骨指關節尺側橫紋頭赤白肉際處。有清熱舒筋之功。

後溪:在第五掌指關節後尺側,橫紋頭赤白肉際處。有散風祛寒,寧心安神,清熱利溼之功。

腕骨:在手掌尺側,第五掌骨基地與三焦骨之間的赤白肉際。有散風通絡,祛溼熱之功。

陽谷:在腕背橫紋尺側端,尺骨莖突前凹陷中。有疏經清熱之功。

養老:以掌心向胸,轉手,當尺骨莖突的橈側骨縫中。有舒筋利目之功。

支正:在陽谷穴與小海穴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有解表清熱,安神志。

小海:屈肘,在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有祛風,散熱,活絡之功。

肩貞:在肩關節後下方,腋後皺襞上1寸處。有祛風利溼,消腫之功。

臑俞:在腋後皺襞直上,肩胛崗下緣凹陷中。有散風舒筋之功。

天宗:在肩胛骨岡下窩中藥,秉風穴直下。有舒筋活絡,祛風散寒之功。

秉風:在肩胛骨崗上窩中央,天宗穴直上。有舒筋散風之功。

曲垣:肩胛骨崗上窩的內側端,約當臑俞與第二胸椎棘突連線之中點。有舒筋散風之功。

肩外俞:位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有疏通經絡,祛風散寒之功。

肩中俞: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有散風舒筋,宣肺止咳之功。

天窗:平喉結,胸鎖乳突肌後緣,扶突穴後方。

天容:在下頜角後方,胸鎖乳突肌前緣凹陷處。有清利咽喉,通耳竅之功。

顴髎: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有散風活絡之功。

聽宮:在耳屏中點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凹陷處。有通經活絡,開竅止痛之功。

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作用 第3張

手太陽小腸經主治疾病

頭面五官疾病:如耳聾,中耳炎,腮腺炎,扁桃體炎,眼病等;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疾病:如肩背疼痛等。

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作用 第4張

手太陽小腸經內屬小腸,聯絡心臟,上接胃部幽門,下連大腸闌門,與心相表裏,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別清濁,清者通過脾上輸於心肺,濁者下注於大腸,水分下輸膀胱。下面來看看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養生時間

手太陽小腸經經氣在未時最爲旺盛,即13-15點,此時陽氣開始下降,陰氣開始上升,因此這段時間是按揉小腸經養生的最佳時間段,

手太陽小腸經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作用 第5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