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孩子的健康和作爲父母的你息息相關

孩子的健康和作爲父母的你息息相關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4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

中央保健委員會預防保健會診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研究員趙霖

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測評系主任遲毓凱


孩子的健康成長牽動着父母的心。從孕期到孩子呱呱墜地,再到看着他們漸漸長大、升學,父母時刻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絞盡腦汁給孩子補充營養,怕“輸在起跑線上”送他們去各種培訓班,殊不知,自己纔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因素。

孩子的健康和作爲父母的你息息相關

父母決定孩子未來

近日,英國利茲大學調查了來自13個國家的2.1萬名參試者,這些人均在50歲以上。研究人員在對比參試者及其父母的吸菸、喝酒、肥胖、缺乏鍛鍊等情況後發現,父母對孩子成年後健康的影響程度平均爲50%,且各國之間有所差別。捷克以78%佔據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德國、西班牙、法國和奧地利,影響程度分別爲72%、70%、66%、64%,在瑞士、荷蘭和比利時,父母對孩子健康影響較小,僅佔41%、34%和31%。

研究人員分析,家庭經濟狀況可能是一方面原因,它決定了孩子的營養情況和受健康教育的水平,進而影響他們的健康認知及生活習慣。此外,健康具有代際相傳的特徵,例如受遺傳因素影響,父母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傳遞給孩子;父母的言行舉止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是決定其成年後健康狀況的間接原因。

健康“三脈”相承

中央保健委員會預防保健會診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研究員趙霖也認同這一觀點,他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血脈方面,包括基因與營養。例如先天性聾啞、血友病等,完全由遺傳因素決定;高血壓、哮喘等也與基因存在很大關係。孕婦通過臍帶將營養輸送給胎兒,因此其營養情況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育。科學研究證實,早期兒童營養會影響人一生的健康,從妊娠到2週歲,是通過營養干預預防成年慢性病的最佳時段。此外,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發現,父親的飲食、體重、壓力等情況,可能和後代的出生缺陷、行爲問題、發育障礙、患病機率潛在相關。

孩子的健康和作爲父母的你息息相關 第2張

其次是“菌脈”。腸道菌羣研究先驅、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光岡知足說:“人最初遇見的生物,不是母親也不是助產師或醫生,而是細菌。”自然分娩時,嬰兒會接觸母親產道中的乳酸菌等有益細菌,有助建立自己的健康菌羣,使免疫功能更完善。此外,母親乳管、乳頭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會隨乳汁一起被嬰幼兒吞食,這也促進了孩子腸道菌羣的建立,爲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發育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是“養脈”,即習性的養成。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父母便是孩子首先效仿的對象。研究發現,如果父母有抽菸的習慣,孩子成年後抽菸的可能性更大;同理,如果家長嗜酒,孩子將來很可能也成爲酒鬼。

身教重於言傳

先天因素很難改變,但在孩子後天習慣養成方面,父母能做的有很多。對此,趙霖提出了“三大營養說”,即撫養孩子需要飲食營養、行爲營養與心理營養。

飲食方面,父母最大的誤區是認爲“孩子吃得越多,長得越壯”。俗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過飽對健康不利。不僅要讓孩子吃好,還應讓他們學會如何吃。美國一項調查顯示,超半數家長不能很好地識別哪些食物有營養,兩成父母認爲不必限制孩子對甜飲料和垃圾食品的攝入量,導致孩子吃得不健康,缺少健康的飲食觀念。中國孩子的“食商”也不太高。《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數據顯示,我國學齡兒童快餐食用率較高,尤其是肉類、煎炸食品、含糖飲料爲主的西式快餐。其能量高,維生素、膳食纖維少,是誘發超重和肥胖的因素之一。要想培養高“食商”孩子,父母首先要做“會吃”的榜樣,將營養常識融入生活,改變自己的不健康飲食行爲,儘可能多地與孩子一起吃飯,引導他們選擇健康食物。趙霖提醒,“食以善人,食亦殺人”,家長要讓孩子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即便吃加工食品,也要注意選擇含化學添加劑少的。

孩子的健康和作爲父母的你息息相關 第3張

行爲方面,身教重於言傳。父母的生活習性很可能傳給孩子,因此要嚴於律己。有些家長言行不一,一邊要求孩子多運動,自己卻整天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一邊讓孩子遠離菸草,自己卻煙不離手。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裏,因此言語上再多的強調,也比不上父母的親身示範。

心理方面,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測評系主任遲毓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父母的心理特質會對孩子形成一種示範效應,尤其是在幼兒園和小學時期,孩子接觸的人主要是父母,受影響更深。例如父母脾氣火爆,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任性、衝動,甚至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遲毓凱建議,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據其成長變化改變教育模式,而非一味地保護、溺愛或呵斥孩子。父母還要充分與孩子溝通,可以和他們說一說自己的壓力,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易。趙霖補充說,要想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平時應以表揚爲主,同時還要重視品德教育和人性教育,讓孩子學會關心、尊重他人。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