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甜食竟然是毒藥?吃多的危害有哪些

甜食竟然是毒藥?吃多的危害有哪些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9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甜食是很多人慾罷不能的美食,很多人喜歡下午和朋友一起約下午茶吃甜品或者晚上下班時也會從甜品店裏帶上一些回家吃,這是因爲有研究表明,吃甜的食物可以有效的降低煩惱,可以讓人開心點。可是大部分人都都不知道吃甜食的危害是很大的。究竟有吃甜食有哪些危害?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甜食竟然是毒藥?吃多的危害有哪些

甜食是甜蜜的毒藥?女人多吃甜食有哪些危害

有研究表示,甜食如果吃太多,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出現類似毒品的上癮效果。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象與毒品上癮的反應非常類似。

對女性而言,雖然說要一點甜食都不沾不太現實,但如果甜食吃太多,可能會帶來以下的危害:

白髮長得快

吃甜食過多,會加速細胞老化,還會催生白髮。因爲糖屬於酸性食品,大量吃糖,會使體液鹼度變成中性或弱酸性,促使細胞衰老生白髮。

誘發乳腺癌

乳腺癌的成因比較複雜,但如果女性甜食攝入過多,有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當女性大量攝入甜食,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就會增加,而早期乳腺癌的發生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這樣就會促進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

甜食竟然是毒藥?吃多的危害有哪些 第2張

易患陰道炎

一項針對念珠菌反覆感染者的研究顯示,糖分的攝入量與念珠菌感染有密切聯繫,很多患者的血糖或尿糖明顯高於正常水平。90%的患者在減少日常糖分攝入量後,1年內念珠菌陰道炎的感染或復發的情況就很少。這說明,糖分攝入量與念珠菌感染有密切聯繫。

導致骨質疏鬆

進食大量糖或碳水化合物,會消耗體內大量鈣、鎂、鈉等,體內鈣的不足使肌肉硬化和張力減弱,調節血壓的機制紊亂,大量鈣被中和,又能讓骨骼脫鈣而出現骨質疏鬆症。特別是更年期前後的女性更不適合多吃甜食。

易長胖

需要節食減肥的人大多都對糖分敬而遠之,而甜食吃多了自然也會長胖。甜食屬高糖食品,其甜味來源於添加在食物中的大量單糖。進食大量糖類,糖代謝必然加強,通過機體的代謝轉換,會使脂肪合成增加,使人發胖。糖還能通過作用於神經系統,抑制飢餓感的消失,促進我們進食。

甜食竟然是毒藥?吃多的危害有哪些 第3張

女性怎樣吃甜點不長胖

1、控制食用量,是最高指導原則

甜點或點心會讓人發胖是因爲熱量較一般食物高,所以,只要吃得適量,一點都不會增加體重。當然,正在減肥的人,如果拒絕點心和零食比較能快些達到效果。不過,如果你並不想戒掉美味的甜點,又不願減肥失敗,就只有事先做好階段性的計劃,嚴格控制點心的食用量,一來可以讓精神壓力減少,二來又可提高成功率。

2、避免空腹吃甜點

因爲空肚子的時候,熱量吸收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容易多吃很多。如果實在餓得不行,需要吃點東西填飽肚子,可以吃些熱量較低的點心,像果凍、酸奶、水果或蘇打餅乾。

3、高熱量甜點飯後吃

高熱量點心如芝士蛋糕,則放在飯後吃比較好,因爲與用餐中的食物纖維一起消化,熱量吸收會比較少,且不容易吃太多。

甜食竟然是毒藥?吃多的危害有哪些 第4張

4、嚴禁甜點當宵夜

過了晚餐之後,身體對熱量的吸收有神奇的力量,如果吃了甜點或油炸零食當宵夜,又馬上上牀睡覺,那麼血糖就很容易轉化成脂肪留在你的體內。

5、慢慢吃、專心吃

點心零食吃得越快,血糖上升得就越快,熱量就越無法消耗,就會停留在體內轉變成脂肪。因此,慢慢享受甜點可有助於熱量的消耗,而且對穩定情緒有幫助。

甜食對哪些人來說真的是“毒藥”?

要說甜食是毒藥自然有些誇張,但一般人爲了健康少吃點甜食絕對是有好處的,而以下的人羣,甜食還真的就是“毒藥”,可千萬不要貪嘴哦。

甜食竟然是毒藥?吃多的危害有哪些 第5張

糖尿病病人:甜食會讓糖尿病病人血糖快速升高,對控制病情肯定是不利的。如果實在想吃甜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用代糖做甜味劑的食品。

脂肪肝患者:要想治療脂肪肝,首先就要管住嘴,少吃甜食並控制糖類的攝入。包括冰淇淋一類的高糖食物,尤其是白糖、冰糖、砂糖這一類的飲品和食物,都不能多吃。長期吃多糖食物,很容易引發脂肪肝。

胃病患者:引起胃粘膜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胃酸,甜的飲食進入胃中後經過發酵會變酸,因此進食甜食會增加胃內的酸度,從而加重對胃粘膜的損傷,因此在患病期間,尤其是胃痛爲主的患者,不主張吃甜的飲食。

小編結語:以上就是今天小編爲大家介紹的關於女性吃甜食多的危害和怎樣吃甜點可以不發胖以及禁食用甜品的人羣的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平時愛吃的巧克力、餅乾、小蛋糕等都是甜食的一種,大部分人都會因爲太可口而吃的停不下來,這不僅會容易發胖,還會引起各種的疾病。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