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中國科學家H7N9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雜誌

中國科學家H7N9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雜誌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誰也不知道已在中國造成560多人感染、204人死亡的H7N9禽流感是否有可能進化至可以很容易地在人羣間傳播。而現在在家禽中針對H7N9開展的一項迄今最大規模的基因組調查提供了關於這一病毒進化和傳播更爲詳細的圖像。

中國科學家H7N9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雜誌

H7N9首先是在2013年3月底在上海及周邊地區被發現,當年的4月病例開始飆升。在確定活禽市場是疾病向人類傳播的主要途徑後初期的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儘管人們希望病毒能夠逐漸消失,但這一期望最終破滅,在那年的冬天H7N9再度歸來,向南方傳播造成了第二波大規模的人類感染。2014年的夏天暫時沒有出現新的病例,確證了它的季節性模式。而在去年年底感染又再度上升,這第三波感染至今仍在持續之中。

在發表於本週《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由中國科學家們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描述了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7月,是如何通過從中國東部跨5省15個城市的活禽市場中取得家禽的拭子來追蹤這一病毒的。該研究檢測了平均7個城市活禽市場以及3%樣本中的H7N9病毒。

該研究小組測序了438個病毒株的基因組,發現隨着病毒向南方傳播,它演變爲了三個主要分支,並具有多個次分支。

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病毒學家管軼(YiGuan)以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朱華晨(HuachenZhu)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這樣的多樣化是在預期之中,追蹤它可以幫助鑑別出推動病毒傳播的主要貿易路線及市場。管軼說:“對於病毒在雞羣中傳播程度還並不是很清楚,我們的論文證實這一病毒分化爲了一些地方性的譜系。中國的東部仍然是這一病毒的儲存庫和‘分佈中心’。”

管軼指出,隨着流感病毒在鳥類中進化及多樣化,一些遺傳變化可以改變它們的傳染性、毒力或是在人羣間傳播的能力。人類感染也爲病毒提供了機會更好地適應它們的宿主。

因此遺傳監測對於追蹤突變,以及測試流感病毒株在哺乳動物間例如雪貂和其他動物模型中傳播的能力是否增高極爲重要。從疫情爆發開始時,H7N9攜帶的一些突變使得它比H5N1禽流感能夠更容易地從鳥類傳播至人類。自2003年出現以來,H5N1已造成了16個國家784人感染,429人死亡。

缺乏監測

當前這一波的H7N9感染與研究小組追蹤的第二波感染可能具有不同的傳播模式。在這項最新的研究更新之前,2014年只收集了8個來自鳥類的基因組序列儲存在GenBank庫中,2013年只有258條序列。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禽流感流行病學家和生態學家MariusGilbert說,這不足以繪製出隨時間推移病毒的地理圖譜。

Nature新聞團隊分析了在過去15年呈送至GenBank的所有禽流感亞型的測序基因組數量。結果顯示全球的整體遺傳檢測仍十分不利,不夠迅捷。大多數病毒都是在收集數月或數年後進行測序。

管軼同意及時監測非常重要。但監測和病毒測試成本高昂且費時——分離及測序病毒更是如此。這意味着難以在動物羣中常規監測流感病毒,通常只是應對疫情纔會這樣做。對於H7N9來說,測序病毒要求有權使用生物安全3級實驗室。鑑於這些複雜因素,管軼認爲近期存儲在GenBank的H7N9序列數量已不算太少。

再加上時間滯後,進行流感病毒株測序的公共機構和研究人員有時只會在他們發表論文時纔會將數據公諸於衆。新研究的作者們已將序列發送到了GenBank,此前也已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其他機構分享了這些數據。

傳播風險

H7N9的威脅不大可能很快地消失。這一病毒現在正在整個中國地區的家禽中流行,有可能人們將繼續地發生零星感染。研究人員警告說,“和從前的H5N1及H9N2流感病毒一樣,看起來家禽流動通過跨境貿易將病毒傳播至中國之外的地區只是時間的問題。”

管軼和他的合著者們說,鑑於H7N9可以感染人類,應該“將其視作爲流行病毒出現的一個主要的候選者。”管軼指出鑑於流感病毒的數量龐大,有必要將疾病控制以及疫苗開發作爲主要的目標,並且H7N9應該在列表的頂端。

目前的潛在威脅並不少。上個月WHO警告稱,當前新動物流感病毒的多樣性和地理分佈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各地出現了新病毒大雜燴,包括H10N8、H5N2、H5N3、H5N6和H5N8說。有證據表明,不同的亞型當前在更容易及快速地交換基因形成新的病毒株。管軼說,要評估這些增加的多樣性是否代表了新出現大流行病毒有更大的威脅“幾乎是不可能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