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節日像被複制粘貼 63.1%受訪者感到“過節疲勞”

節日像被複制粘貼 63.1%受訪者感到“過節疲勞”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節日像被複制粘貼 63.1%受訪者感到“過節疲勞”

“雙11”、“雙12”、聖誕節、春節、情人節、“女王節”……如今,伴隨着購物、聚餐和紅包,一個又一個節日像是被“複製粘貼”一樣成了相同的模式,不少人產生了“過節疲勞”。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1%的受訪者感到“過節疲勞”,朋友聚會、聚餐(72.9%)和商家促銷、瘋狂購物(64.2%)被指爲最常見的節日“套路”,64.2%的受訪者會通過合理安排聚會等活動、留出休息時間來緩解過節疲勞。

受訪者中,00後佔1.0%,90後佔20.0%,80後佔53.7%,70後佔19.2%,60後佔5.3%,50後佔0.6%。

63.1%受訪者感到“過節疲勞”

28歲的北京某信息技術公司職員李曉璐非常看重節日的文化氣息,常盼着能在過節期間回家團聚,現在面對各種過節“套路”,多少有點“審美疲勞”,“雖然趁着商場打折時‘血拼’也挺過癮,但諸多節日千篇一律,挺無聊的”。

23歲的成都某文化傳媒公司員工高煜菲(化名)最喜歡春節、端午節這類傳統的節日,“諸如白色情人節、雙11、雙12等新興節日,則感覺有滿滿的‘套路’,讓人忍不住花錢”。每逢節日高煜菲通常會去市區逛街,有時也會約朋友一塊兒吃飯、看電影。

39歲的河北省某行政機關職員李紅振,過節時一般都會和妻子、孩子一起回家看雙方的老人,有時間的話帶老人、孩子一起出去遊玩。“但每逢節日,購物慾望確實比平時強一些”。

如今的節日都有哪些“套路”?朋友聚會、聚餐(72.9%)和商家促銷、瘋狂購物(64.2%)被指最常見。其他還有:相互發紅包(57.4%),通過短信、微信等羣發祝福(45.0%)。面對這些“套路”,63.1%的受訪者感到“過節疲勞”,20.7%的受訪者沒有。

在各類節日中,最受歡迎的是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有71.6%的受訪者選擇。其他依次爲:國際性節日,如三八婦女節、勞動節(38.1%);西方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35.0%);新興節日,如“雙11”、男生節、女生節(19.4%)。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教授周亞平認爲,時代在發展,各種節假日的功能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最明顯的特點是節假日的文化功能淡化,人們更注重滿足物質需求。過節方式也逐漸庸俗化、便利化、同質化,彷彿除了購物、聚餐、發紅包,人們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過節方式或有紀念意義的表達,這某種程度上表明瞭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和對大社會環境的變通與妥協。

58.6%受訪者認爲“過節疲勞”的原因是應酬過多,休息不足

在李紅振看來,年輕人平時光顧着工作學習,節假日纔有時間與朋友們溝通感情,但過節本來是爲了放鬆,結果人們走親訪友、購物聚餐,反倒更加疲勞,產生了新的壓力。

在導致“過節疲勞”的原因上,58.6%的受訪者認爲是應酬過多,休息不足。其他原因還有:公共場所人多擁擠、交通不便(52.0%),節日中諸多“儀式”反而更費心思(46.4%),花費過大(42.8%),過節活動單一乏味(32.3%)和節日失去本身的文化意義(27.9%)等。

談到節日變“購物節”,周亞平認爲,首先,國人對於精神消費的意願較低,大部分人不知該如何更有質量地過節;其次,每逢節假日,人流量、車流量暴增,交通問題極大降低了人們的出行意願,最終選擇在家購物來感受節日氣氛;第三,網購迅速發展,各種節假日被商家當作噱頭營銷,並逐漸獲得人們的認同,使得節假日越來越像“購物節”。“這些過節‘套路’在削減節日意義的同時,也使人們疲於應付而沒有真正利用起節日時間,放鬆、狂歡的思想在年輕人的心裏紮了根,不利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57.2%受訪者會有選擇地過節,不盲目跟風

高煜菲認爲,要辯證地看過節消費的問題。“一則拉動消費,二則購物確實讓人身心愉悅”。但她也建議,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過節活動。“不能盲目地跟着別人什麼節都過,那些很有傳統文化底蘊的節日更值得我們好好過”。

“節日的流入與流出是一種正常的文化交流現象。人們對傳統節日審美疲勞,迫切需要新興事物的刺激,外來節日和新興節日有新奇的過節方式、有趣的節日內容、活潑的情感表達,自然受到歡迎。”周亞平認爲,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不僅是一個節日存在的理由,更是其不斷髮展並受到更多人認同的基礎,因此節日的文化內涵也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產生新的內容。

如何緩解“過節疲勞”?64.2%的受訪者表示要合理安排聚會等活動,留出休息時間。其他建議還有:減少商業化程度,避免變成“購物節”(49.7%),多瞭解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38.5%)和豐富市民日常活動(28.4%)等。

57.2%的受訪者會有選擇地過節,不盲目跟風。

“要多瞭解一下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全部過成‘購物節’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李曉璐說。

周亞平建議,在節日期間可以積極嘗試新鮮事物,給生活增添樂趣,但要合理安排娛樂時間和娛樂方式,利用寶貴的時間修身養性。“在假期關心一下因日常忙碌而疏於聯繫的親人、老友,加強同他們的交流,既可以聯繫感情,也是一個放鬆身心的好方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