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誰手機響捅誰 暴力傾向是一種病得治

誰手機響捅誰 暴力傾向是一種病得治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誰手機響捅誰 暴力傾向是一種病得治

昆明市官渡古鎮旁一家KTV內,兩間包房的客人發生衝突,其中一人持刀連刺5人,導致2人身亡。讓人震驚的是,兩間包房的客人都是參加了同一人生日聚會的親朋好友。

一、孩子暴力傾向的表現及危害

有媽媽說,我的男孩才兩歲多,喜歡出人不意地攻擊人或者口中念着“打仗”,跟你打個沒完,或是從背後撓你一下或罵人。

還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郊遊時,小朋友有的捉小蟲、採野菜,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本是最童真的快樂,但一個小孩子的舉動卻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他隨時隨地拎根木棍當“武器”;鬧着玩總愛掐對方脖子;讓同伴捉來螞蟻,他把螞蟻頭揪下一個個裝進塑料瓶裏……別的孩子嚇得都退避三舍,他卻以此炫耀。

生活中大多數孩子都捉過螞蟻、蜻蜓,這種現象很普遍,因爲孩子內心本能地具有攻擊性,但受到社會現實等約束不會真正去做。

有研究表明,我國有暴力傾向的兒童年齡正呈現低齡化特徵,一些孩子三四歲時就表現出了暴力傾向。有調查表明,類似的兒童暴力行爲已不是個別現象。隨着社會環境的改變,現在的兒童普遍呈現了早熟的趨勢,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年齡也呈現出了低齡化的特徵。據相關部門抽查,目前我國三成以上的城市兒童有暴力傾向。

專家提醒,孩子有暴力傾向,不僅會影響日後與他人的正常交往,延續到青年期後,還可能會出現人際關係緊張等,阻礙其一生的發展。

專家認爲,兩歲的孩子說“暴力傾向”有些過於嚴重,可認定是有攻擊性行爲。攻擊性行爲的對象有很多種,有的是小朋友、有的是父母;方式也是多樣的,有打人、罵人、揪人頭髮、咬人等等。

孩子怎麼會有暴力傾向

“人之初,性本善”,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攻擊行爲?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的原因有那些?

(一)模仿是孩子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

專家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就是暴虐的,模仿是導致他們暴力傾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媽媽說,我兒子2歲4個月,小小年紀卻喜歡看電視節目中的暴力鏡頭,有時候在選擇看那個節目時,看到有暴力鏡頭的,他就不讓換臺。我擔心他看拳擊、練武術的節目會模仿形成攻擊性行爲。

受到電視、網絡等誇張的暴力畫面和描寫的負面影響,由於孩子受到心理髮育限制,不能很好地認知,容易模仿學習。國家兒童教育協會曾通過了《關於傳媒暴力在孩子生活中所產生影響的立場聲明》,該聲明指出:學齡前兒童特別容易受到傳媒的影響,這是由於他們不能夠區分現實與幻想,而且孩子們對於人們行爲的動機與道德上的衝突還不能充分的理解。比如,電視上的人能夠很快恢復身體上因暴力襲擊造成的傷害,這樣的場面會使孩子認爲,暴力造成的傷害沒有什麼大不了,是可以忍受的。

(二)家長對孩子的打罵體罰和過分溺愛造成他的任性

父母常打罵孩子可影響孩子心理。

加拿大就體罰對孩子將來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做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調查,結果顯示,體罰易導致兒童暴力傾向。而且,被父母或老師體罰的兒童成年後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且患上焦慮症、反社會行爲傾向和抑鬱的機率大大增加。

專家表示,一方面,孩子會複製、模仿家庭處理問題的方式,從家長身上習得“暴力”。此外,如果家長對孩子非打即罵施加的壓力過多,而孩子又無力去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如果沒有宣泄的途徑,時間長了,就會以不恰當或極端的方式爆發。重慶一名10歲女孩在電梯內虐打小男嬰的事件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女孩父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自己和妻子平常也打罵女兒,傷害男嬰只是女兒表達感情的方式。

(三)父母打鬧家庭不和易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

有媽媽說,我的小孩經常把家裏魚缸裏的金魚撈出來摳掉它們的眼睛,再用腳踩死,之後哈哈大笑。此外,她還特別喜歡“虐待”動物玩具,經常擰掉它們的鼻子、耳朵。我認爲孩子是受她爸爸的影響。她爸爸脾氣暴躁,講話粗魯,喜歡喝酒,經常摔東西,我們夫妻倆經常發生矛盾和口角。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家庭氛圍冷漠、壓抑等消極影響,及孩子和父母不能有效的交流溝通,可能導致孩子內心的焦慮、壓抑無處釋放,這類孩子在家表現得很乖巧,但在外卻以暴力或另類方式宣泄扭曲心理。

父母吵嘴打架易誤導孩子傾向暴力。夫妻在一起生活,勺子碰鍋是常事,如果經常用爭吵的方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不同意見,甚至拳腳相向大打出手,就容易誤導孩子產生“吵嘴打架也可以解決問題”的錯誤認知,使孩子模仿父母用拳頭解決與小朋友玩耍時發生的糾紛,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因此,夫妻因家庭瑣事發生分歧時,應該心平氣和的溝通協商解決,決不能在孩子面前大聲爭吵或大打出手。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