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陝西府谷發生爆炸!遇到意外要保護身體哪兒?

陝西府谷發生爆炸!遇到意外要保護身體哪兒?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陝西府谷發生爆炸事故!發生意外要保護身體哪兒?陝西府谷發生爆炸事故!發生意外要保護身體哪兒?今日下午,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新民鎮發生爆炸。有網友稱,爆炸地點位於新民鎮醫院附近,醫院大樓受損嚴重,已經失去接診能力。據“北京時間”瞭解,目前,爆炸現場已被公安和消防部門封鎖,新民及周邊地區的救護車和志願者的私家車正在向外轉運傷員。

據當地網友稱,爆炸發生於下午2時左右。據現場照片顯示,疑似爆炸點佈滿殘骸,地面上出現一個大坑。附近建築則面目全非。其中,距離爆炸點不遠的鎮醫院大樓所有玻璃都已經破碎,外牆材料剝落。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有身穿白大褂的人用手捂着出血的部位。另一些照片中,還有不少傷者的臉部、軀幹都滿是鮮血和塵土。

對此,有網友發佈微博稱,新民醫院已經失去接診能力,號召私家車主把傷員運往附近地區的醫院。“北京時間”聯繫到幾位從周邊地區趕往現場的志願者。下午16時許,其中一位女士表示從府谷縣城到新民的道路上有不少救援車輛,但有些擁堵。約40分鐘後,另一路誌願者則表示,民警趕到並在場疏導,救援通道開始恢復暢通。

下午17時許,志願者尚東海趕到了新民鎮醫院附近。他告訴“北京時間”,爆炸現場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公安、消防、急救等部門正在進行搶險。“我們還不能進去。但可以看到現場一片狼藉。”從這名志願者拍回的照片可以看到,現場已經有大型施工機械進入,而周邊地區,包括居民樓、幼兒園在內門窗大部分被毀。

陝西府谷發生爆炸!遇到意外要保護身體哪兒?

這名志願者稱,現場“有大量的人員傷亡”。“北京時間”致電府谷縣人民醫院,該院工作人員表示傷員被送往現場附近的多家醫院。目前縣人民醫院正在協調各個科室投入搶救工作。開發區醫院也接收了部分傷員,在現場視頻中可以看到貼有神木縣急救的救護車駛離現場。兩家醫院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現在非常忙碌,顧不得描述情況。

陝西府谷發生爆炸!遇到意外要保護身體哪兒? 第2張

人的生命很頑強,卻也很脆弱。在意外傷害面前,我們的血肉之軀常常“不堪一擊”。那麼,哪些部位是致命要害?一旦遇到意外,我們又該如何“保命”?《生命時報》記者採訪了北京急救中心高級急救導師陳志,請他教教我們如何護好“生命要害”。

1.太陽穴:這是顱骨最薄弱的部分,骨板厚度最薄處僅爲1—2毫米,且太陽穴下方有大腦中動脈。如果遭受暴力打擊,易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引發顱內血腫,使人陷入昏迷。傷後應及時手術,否則可能致命。

常見受傷情況:車禍傷、毆打傷、跌落傷、砸傷、衝撞傷等。

防護措施:在地震或踩踏事件發生時,首先保護頭頸部,用一隻手捂住太陽穴,另一隻手從後方護住頸椎,兩個手肘向前夾緊護住面部,同時彎曲身體爲“嬰兒狀”,以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這也是保護頭部其他部位的姿勢。

2.後腦勺:裏面有呼吸心跳中樞腦幹,它負責維持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可以說是“生命中樞”。後腦勺的顱骨相對薄弱,如遭重創,也會引發顱內血腫致命。

常見受傷情況:車禍傷、毆打傷、跌落傷、砸傷、跌倒傷等。

防護措施:大腦是人體極爲重要的器官,缺氧4分鐘即可造成腦細胞死亡。因此,外出散步、活動、遊玩時,應儘量遠離高層建築羣,少在陡峭的山壁下行走或停留,防止被墜落物或滾石砸傷。防護姿勢同上一條。

若不幸頭部受傷,一定要儘快去醫院做頭部CT,排除顱內血腫。有的頭外傷患者短暫昏迷後會清醒,然後再度陷入昏迷,這有可能是顱內出血的前兆;有的頭外傷沒有表皮傷,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否則,一旦顱內出血再去醫院就來不及了。

3.頸椎:這是人體最脆弱的神經中樞“走廊”,一旦嚴重損傷即可致命。據統計,頸椎損傷併發脊髓損傷率死亡率可達15%—20%。尤其高位頸椎骨折,易造成呼吸心跳驟停。另外,氣管受傷,容易造成窒息;喉結旁邊的頸動脈受傷,則易因失血過多致死。

常見受傷情況:車禍傷、刀傷、跌落傷、運動傷等。單雙槓、滑冰、滑板、跳水、舞蹈等較易傷害頸椎。

防護措施:每逢夏季,游泳的人因跳水時頭部撞擊障礙物,引起頸椎骨折的事故時有發生。所以,在不熟悉深淺的水域和提示禁止跳水的水域一定不能“扎猛子”。

4.四肢動脈:處於上臂的肱動脈和大腿根部的股動脈,都在身體比較淺表的位置,不僅容易受傷,且易因出血過多導致死亡。如果出血量超過人體血量的30%,即可危及生命。

常見受傷情況:車禍傷、刀傷等。

防護措施:如果出現大傷口,首先按住動脈上離心臟更近一端的搏動點,快速止血,然後迅速尋找乾淨的毛巾、手絹、紗布等用力按壓在傷口上。如果仍流血不止,用繃帶、手絹、毛巾等作爲止血帶,勒緊傷口上端的肢體。陳志提醒,如果上肢受傷,止血帶只能用於上臂的上1/3處和下1/3處,不能勒住上臂中間或小臂;連續使用止血帶不能超過1小時,每小時鬆開1—5分鐘。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