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世界抗癌日:直擊癌症五大誤區

世界抗癌日:直擊癌症五大誤區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是世界癌症日,2015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題是“癌症防控目標,實現並不遙遠”。

世界抗癌日:直擊癌症五大誤區

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癌症早期很難發現?人類對癌症真的束手無策嗎?晚期癌症就別治了?治療癌症就是醫生的事?

隨着發病率走高,癌症正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新記者聚焦五大誤區,通過採訪權威專家予以澄清。

誤區一:不敢直面癌症

“談癌色變仍是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王綠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被確診爲癌症是改變一個人生活的重大事件,震驚、恐懼、憤怒、傷心、孤獨、焦慮的感覺隨即產生。在一些環境中,癌症仍然是人們談論的禁忌,癌症患者往往遭到歧視,以至於患者都不敢承認自己是癌症病人。

調查顯示,在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的看法很悲觀。在低收入國家,48%的人認爲癌症沒有什麼治療辦法,患癌症就等同於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國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與之相比,高收入國家中僅17%的人有此看法。這種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症篩查的積極性,也非常不利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對待癌症的觀念上我們還停留在舊時代。”中醫腫瘤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曾在文章中指出,我們要認識到,“癌,誰都回避不了,誰都需要防範”,要採取綜合措施,正確判斷。直面癌症、正確認識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診早治,併爲他們獲得高質量的診療營造好的環境氛圍。

誤區二:癌症早期無法發現

不少人認爲,癌症早期無明顯信號,到發現時通常已是中晚期。事實上,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幾種癌症,可能在無症狀情況下,通過常規健康體檢及普查早期發現。部位較表淺的腫瘤,如皮膚癌、口腔癌,可在體檢時及時活檢確診。一些位於身體內部的腫瘤,也可能通過常規檢查早期發現,例如,無症狀的早期腎癌、早期肝癌,可通過超聲波檢查早期發現。

癌症的早期發現,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症控制綱要》中確立的預防和控制癌症的優先項目和戰略。通過早期發現,能大大提高治療的有效性,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能通過早期診斷獲得治癒的機會,加拿大已證實,有效乳腺癌、宮頸癌和大腸癌篩檢方案,可以使總的癌症死亡率下降5%,也就是每年會減少7000例癌症病人死亡。在美國,近10年來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很大的功勞應歸於乳腺篩查項目的推廣。

爲此,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北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建議,確立癌症篩查、防癌體檢及早診早治的有效手段和方案;擴大癌症篩查、防癌體檢及早診早治人羣覆蓋面;將癌症篩查、防癌體檢及早診早治逐漸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醫保支持的衛生服務體系;將腫瘤預防工作納入腫瘤醫院和三級甲等醫院考覈的重要指標。

誤區三:對於癌症,我們無能爲力

儘管癌症目前仍是醫學界尚在攻克的難題,但人類面對癌症並非束手無策。研究表明,在正確決策的引導下,相當一部分常見腫瘤是可以預防的。

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腫瘤的重要內容。在全球、地區以及國家層面上的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對於降低因酗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體育運動等導致的癌症發生是必要的。

作爲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吸菸與71%的肺癌死亡病例和22%的所有癌症死亡病例有關。按照目前的趨勢來估計,吸菸在21世紀將造成10億人口的死亡。同樣,酗酒是癌症的危險因素也衆所周知,其與口腔、咽、喉、食管、腸道和乳腺的癌症風險增加有很強的關聯性,並且會增加女性肝癌和腸癌的發病風險。超重和肥胖率正在全球範圍內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其中包括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與腸道、乳腺、子宮、胰腺、食管、腎及膽囊癌發病風險的增加有很強的關聯性。

中國癌症基金會提出遠離癌症的十二條建議就包括:遠離菸草;預防感染;在正常體重範圍內,越瘦越好;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避免飲用含糖的飲料,限制進食熱量密度高的食物;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豆類食物;減少進食紅肉,避免食用加工肉類;如要喝酒精飲料,男士每天不應多於兩杯,女士以一杯爲限;限制食用高鹽分食物和經鹽加工的食物;不要使用營養補充劑來預防癌症;最好以純母乳餵養嬰兒至六個月大,然後添加其他食物;平衡心態,心理健康。

誤區四:晚期癌症別治了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指出,所有民衆都有接受平等和有效治療的權利,從而避免遭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大多數情況下,腫瘤治療中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沒有給予足夠的姑息治療和緩解疼痛的措施。僅用幾種藥物就能控制包括兒童患者在內的近90%的癌症病人的癌痛,然而在許多國家,患者未能充分接受鎮痛治療的情況卻很常見。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趙進明博士認爲,晚期腫瘤治療要堅持“以人爲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狀、控制疾病發展、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爲目的。根據患者病情、年齡、經濟狀況、治療期望值等各個環節入手,做到“量體裁衣”式的治療。對於放化療等治療手段,患者不要過度擔憂。放化療雖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過現有的手段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切不可因恐懼副作用而拒絕放化療。

誤區五:治療癌症是醫生的事

世衛組織調查發現,在低收入國家,75%的人認爲在制定治療癌症的方案時全都是醫生說了算,僅8%的人同意患者應該與醫生一起做決定。與之相比,經濟發達國家中72%的人認同患者與醫生共同決定的模式。

在臨牀中,往往是當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範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帶病延長了生命,並且保證了生活質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關注個體的心理情緒波動,因爲治療癌症不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

趙進明提醒,除了患者本人和醫生,家屬的責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針對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發生併發症。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