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九成中風者缺少社會救助 民衆對腦卒中認識不足

九成中風者缺少社會救助 民衆對腦卒中認識不足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前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大會上,“中風孤島人羣救援中國行”專場披露了全球首份《中風孤島指數》報告。記者獲悉,覆蓋層面擴大、孤島症候突出、社會危害顯著是當前中風病症的三大典型危害,更值得注意的是,九成報名參加救援的患者反映中風後缺乏社會救助,可見中風的長期救援、防治以及相關知識普及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

九成中風者缺少社會救助 民衆對腦卒中認識不足

衛生部副部長劉謙出席會議,並參觀現場的“震顫心靈·凝聚永恆百幅中風孤島人羣紀實圖片展覽”,對中風孤島人羣救援中國行表示高度關注。會上還進行了華佗再造太極健身操全球首發儀式。

民衆對腦卒中認識嚴重不足

根據世衛組織2011年數據,全球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中風,每6秒就有一人死於中風,衛生部亦披露每年因中風而死的中國人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2.45%,中風已成爲中國居民的頭號健康殺手。《中風孤島指數》報告指出,全國千萬中風患者家庭正面臨“一人中風,全家癱瘓”的危機,尤其是中風患者的“孤島化現象”令該人羣成爲中國一大“不幸福羣體”,亟待社會共同關注與救援。

而在2011年中國腦卒中大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披露,我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率高於歐美國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於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中風給我國每年帶來的社會經濟負擔達400億元。另外,廣大民衆對腦卒中帶來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瞭解中風知識的醫護人員不足30%,普通人羣不足10%,也令中風成爲威脅國民健康的頭號殺手,這也是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緣何極度重視中風知識教育的原因所在。

爲了解“中風孤島人羣”的真實生存現狀,加強大衆的中風知識普及,2012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全國首個針對“中風孤島”現象的系列公益救援行動“中風孤島人羣救援中國行”廣東站活動正式啓動,開展對“中風孤島人羣”的救援,並對1346個成功申請救援案例開展了調研工作。

九成患者得不到社會救助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會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燕鐵斌教授對《中風孤島指數》報告做出解讀,指出當前中風病症的幾大危害:一是覆蓋層面擴大,尤其是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在“中風孤島救援中國行”的1346個成功申請案例中,有141個在50歲以下,佔合格申請者的一成以上。其中有3個80後,23個70後,最小的竟然只有12歲。二是孤島症候突出,表現爲中風及其後遺症的生理痛苦、致殘的“病痛孤島”,家庭經濟負擔沉重的“經濟孤島”,長期負面情緒、喪失康復信心、患抑鬱等心理疾病的“情感孤島”三大特徵。孤島指數三級或以上的達到75%。儘管部分患者處於較高的孤島指數,但多數不願意承認自己處於孤島狀態,對自身的“孤島現象”產生認知障礙。三是社會危害顯著。孤島指數綜合值達到四級(黃色)以上時,患者容易出現明顯的自殺輕生傾向。在調查中,達到四級以上“孤島指數”的佔報名案例的三成,顯示“中風孤島”已經成爲影響社會穩定的高危信號。更值得注意的是,九成報名患者反映中風後缺乏社會救助,可見中風的長期救援、防治以及相關知識普及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

出路:三管齊下破除孤島

燕鐵斌教授建議,要幫助中風患者走出孤島困境,可從三大原因入手:通過制定和嚴格實行科學的康復計劃,服用中風康復藥物,並由康復專業人員指導康復,有效解除患者的“病痛孤島”;改善家庭關係,營造融洽的家庭治療環境,提高中風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定期對中風孤島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中風患者解除“情感孤島”;將困難中風患者納入政府和社會組織的日常救助範圍,形成常態化的救助機制,有效緩解中風患者的“經濟孤島”。

據悉,“中風孤島人羣救援中國行”組委會已收到1300多名中風患者的報名,遠遠超出了啓動期制定的千名救援名額,奇星博愛中風康復基金有關負責人表示,部分今年沒有列入救援對象範圍的中風孤島患者,將在明年繼續獲得組委會的救助。(馮馮)

相關閱讀:

覆蓋全國的腦卒中防控網絡體系已初步建立

目前我國腦卒中防控形勢嚴峻

秋季天涼血壓不穩警惕腦卒中

腦卒中成北京成年人致殘首因預防患病成關鍵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