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小兒長得越快 越易發生生長痛

小兒長得越快 越易發生生長痛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鮑慧玲,北醫三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小兒長得越快 越易發生生長痛

因爲腿痛而到醫院就診的小兒不算是少數,他們未受傷,未得病,吃、玩、學習照常,體育成績也不錯,但常訴腿痛。多爲晚上,經過一夜休息,第二天上學一切如常。往常不覺腿有不適,局部包括膝關節、大腿、小腿各部任何部位也無紅、腫、熱、痛,實爲無故腿痛,有的醫生稱爲生長痛。實際意思就是說不是病,是生長過程中常見的暫時現象。當然也是不需治療,到時會自然痊癒。

醫學上的“生長痛”本不是一個病名,是指沒有明確的病理變化的一時性腿痛症狀,產生這種無病變的腿痛症狀的原因至少也有幾種說法,但均與學齡前後生長有關。主要歸納爲:小兒生長快,活動量增加,活動方式增加,但肌肉骨骼發育及功能配合跟不上需要,各部肌肉勞力不均,各關節保護不全,晚上靜下來之後發現某些肌肉疲勞痛,或韌帶牽拉痛、關節壓撞痛。

如果生長髮育上再有些客觀因素,更能加重不平衡、不適應現象的發生。舉例,最常見的情況是小兒先天性小腿骨內彎。這是一種胎位性畸形。胎兒在母腹內兩小腿內盤,生後脛骨內彎。可逐漸變直,約需5~6年。但一歲嬰兒就要學走路,必須兩足分開,於是引起膝外翻,並把膝韌帶拉鬆,造成持重點不正,膝關節不穩定。爲了走路穩,就要腿肌多用力,結果就過度疲勞。有時也對膝關節有不正常牽拉、撞擊,晚上就痛,休息一夜就好。

小嬰兒時運動量不大,一般無症狀。學齡前後體重增加,正值生長髮育最旺盛的時期,此時活動量也增加,症狀就明顯,甚至每天都痛。胎位性畸形本爲雙側,但人的活動總習慣於一側比較多用力,所以多見一側腿痛。如果某側因疼痛而不敢用力,則對側也將發生疼痛。直到腿肌發育、發達,能不用力就保護膝關節穩定,疼痛便消失。並且隨着肌肉的平衡牽拉,骨骼也逐漸在生長過程中拉直。

總的說來是在生長過程,所以叫生長痛。上述胎位性脛骨內彎只是生長痛常見原因之一,造成生長痛的原因還有很多。運動習慣不良、姿式不正也是常見原因之一,如習慣性步態不良或脊柱姿式不正(斜背書包、脊柱側彎與沙發內駝背等)。當然也有一些是真的骨骺(生骨線)病變,嚴重者如髖內股骨頭壞死、脛骨結節骨骺炎、跟骨骨骺炎等,均有骨的病變,但一般注意保護,隨着生長的成熟也都可自愈,不需任何治療,當然這要請醫生指導保護。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