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評論:醫保總額控制爲何導致住院難

評論:醫保總額控制爲何導致住院難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命最後2個月,上海市晚期癌症患者秦金培輾轉5家醫院卻難以住院;在一年中的同一個月裏,河北省保定市多家公立醫院“不約而同”地集體拒收職工醫保患者……類似這樣醫院拒收醫保患者的極端案例,每到年底,在新聞媒體上並不鮮見。但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瞭解,醫保管理部門對醫療機構採取總額控制的支付方式,是醫院迫於超支壓力,將患者拒之門外的一個很現實的因素。

評論:醫保總額控制爲何導致住院難

簡單來說,總額控制就是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事先預算好未來一段時間(一般是1年)的醫保支付總額,醫保部門在向醫療機構支付費用時,不管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是多少,都將以事先預算好的總額作爲最高限額對醫院進行支付。

總額控制一般採用“總額預算、節約共享、超支分擔”的激勵辦法。當然,醫保部門也要根據醫院的服務量對預算進行動態調整,追加對服務增量部分發生費用的預算。這種方法把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雙方都有了控制醫療費用的積極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醫保管理部門和醫療機構之間是存在利益衝突的。醫保管理部門要追求基金收支平衡,因此可能存在對醫院服務量覈定不足,導致結付總額過低。比如,從某直轄市定點醫院的運行情況來看,80%以上的公立醫院均出現在當年前8個月~9個月就用完了全年醫保額度的情況。除了總額控制標準偏低外,醫保部門對定點醫院沒有及時、完全給付資金的情況也普遍存在。

醫保管理部門將醫保限額分配給醫院,也就等於將控費的壓力轉移給了醫院。總額控制標準偏低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讓醫院陷入兩難境地——一旦全年醫保額度用完,醫院面對前來就醫的醫保患者,不收治將有悖於社會責任和醫者道德,收治則可能會讓醫院陷入虧損。爲此,一些醫院爲了維持正常運行,不得不選擇性地收治患者,特別是在醫保額度快要用光時,儘量減少收治醫保患者,尤其是重病患者和需要長期住院的患者,否則就會收一個、虧一個。這無疑會影響醫療服務質量,也進一步加劇了看病難和醫患關係緊張。

事實上,醫保部門實施總額控制的初衷之一,是擠出醫院的不合理收入,讓醫保資金不至於被過度使用。醫生是參保者的醫療決策代理人,在保障醫保基金安全的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但多年來,以藥補醫機制致使醫療行爲被扭曲,大處方、濫檢查、分解收費等行爲並不鮮見。因此,進行科學合理的總額控制對於規範醫療行爲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然而,實施總額控制絕不能粗線條,必須充分考慮醫療機構的承受能力,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需求。如果讓醫院陷入多幹多賠的尷尬境地,那麼改革必將不可持續,最終損害的則是每一位患者的切身利益。

因此,醫保總額控制標準的設置,要以定點醫療機構歷史費用數據和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爲基礎,充分考慮醫療成本上漲以及基金和醫療服務變動等情況,科學測算,合理確定。只有這樣,才能使醫院不至於推諉病人、排斥本地醫保患者,或者誘導本地醫保患者接受自費藥品和自費檢查。

更爲重要的是,總額控制管理一定要過程公開、信息透明。要想實現患者、醫療機構和醫保基金三者共贏,制定總額標準的過程需要醫療機構的深度參與,建立起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的協商機制,讓醫院和醫務人員清楚總額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並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不僅僅只是被動接受。也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醫方參與改革的熱情,更好地爲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