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上海人民醫院自創監護室手語 無聲手勢溝通醫患

上海人民醫院自創監護室手語 無聲手勢溝通醫患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3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院經常要面對這樣的患者,爲了生命的延續,他們不得不做了氣管切開,暫時失去語言功能,雖然神志清楚,卻無法用語言表達感覺和需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及痛苦。

上海人民醫院自創監護室手語 無聲手勢溝通醫患

在多年觀察和實踐後,浦東新區人民醫院護理部自創了一套“監護室手語”,十年來,無聲的交流,成爲打開數百名患者心靈的一把鑰匙。“手語”無聲,卻讓無力者有力。

想要小便伸出小指

有位年過花甲的老者,因心情抑鬱而自縊,在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全力搶救,氣管切開後,老人得救了。老人清醒後,盡是漠然之情,不僅不配合治療,還不時自行拔除針頭、氣管套管。護士們不厭其煩地爲其插上針頭,安慰他、勸導他,大便拉身上了,及時幫他擦身……

一天天過去了,老人度過了危險期,護士們發現,老人變了,不再抗拒治療和護理。於是,護士拿來了“手語指導冊”,一個一個指導他:伸出大拇指代表想要大便,伸出小指代表想要小便,身體不適就用食指指向具體部位,想要翻身就翻轉手掌,食指拇指捏攏表示口渴,用手指向太陽穴表示睡眠不佳,拇指小指作打電話狀表示想聯繫親人,手握拳或揮手錶示冷或熱,拍三下胸表示想了解病情……

簡單而形象的“手語”,老人很快就學會了。通過無聲的交流,老人得到了周到的護理,心情一天天好轉起來,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還能從護士那裏得知病情的進展,打消了厭世的念頭,拔出插管那天,他眼含熱淚用虛弱的聲音講了入院後的第一句話:“謝謝你們!”

十種手語一教就會

護理部主任江萍從業20多年,不僅臨牀護理經驗豐富,而且還是二級心理諮詢師,長期的臨牀實踐使她深深體會到:“語言是溝通的橋樑,當這座橋倒塌時,病人的情感世界不僅無法宣泄,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難以訴說,他們承受的種種痛苦體驗,是健康人無法體會到的。”

江萍向記者介紹,在自創“手語”交流前,臨牀上的氣管插管患者由於暫時“失語”,各種需求只能通過面部表情、手勢甚至躁動的情緒來表達,而護士經常不理解患者要表達什麼,只能“猜測”,從而引起患者更加焦慮、煩躁、恐懼,不能密切配合治療護理,甚至有時因未能及時提供護理措施而引起不滿情緒。

針對神志清楚的“失語”患者,從2002年初起,江萍和同事們制定了一套不同於盲人手語的“監護室手語”。“病人一教就會。”江萍說,手語高度契合患者基本需求,如“大小便”“擦身”“有痰”等生理需求,“冷熱”“口渴”“睡眠不佳”等感覺需求,“呼叫護士”等交流需求,“想見親人”“瞭解病情”等心理需求,一共十種手語。

如今,這套“手語”不僅在專科、重症和急診的監護病房使用,還應用於普通病房如呼吸科戴着面罩吸氧或外科胸外傷暫時“失語”的患者身上。每年,都有近百名患者接觸到這套“手語”並從中受益,得到了病家和社會的認可。

無聲手勢溝通醫患

重症監護病房護士長周豔說,有了手語交流,改善了患者的情緒,也能讓醫護人員及時瞭解患者需求,並及時給予解決。

一位40歲的外來務工人員,因腦外傷急診入院,來院後大量嘔吐,爲了預防窒息,實施了氣管插管。三天後,患者神志轉清,由於他只有小學文化,識字不多,家屬在外地無法來照料,心情比較憂鬱,於是護士便教他用手語溝通,藉此鼓勵他努力戰勝病魔,及時解決各種需求,消除了他的顧慮,從而努力配合治療並很快康復出院。(金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