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17歲小夥穿新鞋磨破腳致病菌感染險喪命

17歲小夥穿新鞋磨破腳致病菌感染險喪命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歲小夥穿新鞋磨破腳致病菌感染險喪命

小夥腳上的小傷口導致生命危險

感染

一般人能通過自身免疫力將病菌清理出體外,但小杰免疫力較低,細菌進入他的血液後快速繁殖至全身感染

隱患

醫生說,人們經常用針挑膿包、挑血腫、挑扎進皮膚的小刺等異物,殊不知這些行爲隱藏着巨大的風險。達州17歲小夥小杰(化名)因新買的皮鞋磨破皮,未曾料到這一生活中常見的小傷,3天后卻讓他感染病菌引發肺、肝、脾、腎等多器官衰竭,病菌最終在他心臟裏“築巢”,使其陷入休克命懸一線。

經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血管外科醫生的努力,上週爲小杰成功實施了心臟手術,搗掉病菌“老巢”。昨日,已轉入普通病房的小杰,回憶起這次經歷,仍心有餘悸。

突然發燒乏力

當感冒治卻不見好轉

昨日上午,小杰已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轉入心血管外科的普通病房。

“剛轉到華西醫院時,兒子已毫無意識,深度休克了。”小杰的媽媽張女士說,平時她在成都工作,兒子在達州上學。

10月20日左右,小杰來成都看她,回達州時,順便在五塊石車站附近買了一雙新的休閒皮鞋。

“新鞋子打腳有啥子稀奇嘛。”跟很多人一樣,小杰覺得多穿一下,鞋子就合腳了。可很快,他的左腳外側和腳跟就被磨破了皮。“穿了襪子還是磨腳,又破了皮,我就自己擦了酒精,貼了創口貼。”小杰說,3天后,他突然發燒了,全身乏力。

“以爲是感冒,怎麼也不可能跟磨破腳聯繫起來。”小杰在學校校醫院看病時,也沒跟醫生提到腳的問題,就這麼當感冒治了幾天,症狀越來越嚴重,左腳破皮的地方還起了膿包。

多器官現病菌

已在心臟內“築巢”

“媽,我有點惱火了。”10月29日,自覺有些撐不住的小杰給媽媽打了電話,張女士將兒子送往成都就醫。這時的小杰已出現高燒、乏力、畏寒、腹瀉等症狀,且病情仍在急速惡化。該醫院的醫生注意到小杰左腳的破皮紅腫,並且已化膿發炎的傷處。經過各項檢驗,小杰體內的重要臟器已經有被病菌感染的跡象。

11月5日,出現呼吸困難並陷入昏迷的小杰,被轉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EICU(急重症監護室)搶救。經過多項化驗檢測顯示,小杰的肺、肝、脾、腎等重要臟器和血液中,都發現了被稱爲超級病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更嚴重的是,這種病菌已在小杰的心臟內“築巢”,他最後被確診爲死亡率很高的“膿毒血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血管外科主治醫生甘昌平說:“就像一個巢穴,病菌依附在患者心臟瓣膜上,隨着心臟的跳動,無數的病菌順着血管被輸送到全身。一旦這個巢穴被震掉,它可以隨時堵塞到血管的任何一處,可致命。”

做了5小時

手術恢復不錯明日可出院

甘昌平說,小杰磨破的左腳,因爲處理不當造成了傷口感染。一般人能通過自身免疫力將病菌迅速清理出體外。但因小杰免疫力比較低,細菌進入他的血液後快速繁殖至全身感染,最終使多臟器出現功能衰竭的狀況。

由於小杰的心臟瓣膜已被病菌侵蝕,需要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其主刀醫生,心血管外科副教授賃可和同事們再三研究、討論後,決定將依附在他心臟內的病菌巢剷除掉。賃可制定了“心內贅生物取出術、二尖瓣成形術”的手術方案。

11月13日手術成功實施。“手術做了5小時左右,效果很好。”醫生表示,術後小杰恢復情況不錯,明日就可以出院了。

小傷口隱藏大風險

“那雙新鞋子,我已經扔掉了。”張女士說。

醫生表示,類似的小傷引起的“膿毒血癥”並不鮮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針挑膿包、挑血腫、挑扎進皮膚的小刺或竹籤等異物,殊不知這些行爲隱藏着巨大的風險。如果消毒不嚴或是方法不對,就可能引起感染、血管神經損傷、大出血等併發症,危及生命。

醫生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皮膚感染、存留異物、皮膚上有紅斑、起泡等症狀應及時就醫。膿毒血癥會引起高熱,可能導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所以,不要自行處理,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飛華小百科:

什麼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aureus)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隸屬於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別稱,是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引發病症

該細菌爲侵襲性細菌,能產生毒素,對腸道破壞性大,所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起病急,中毒症狀嚴重,主要表現爲嘔吐、發熱、腹瀉。嘔吐常在發熱前出現,發熱很高。

傳播途徑

一般來說,可通過以下途徑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員、炊事員或銷售人員帶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帶菌,或在加工過程中受到了污染,產生了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製品包裝不嚴,運輸過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膿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膿時,對肉體其他部位的污染。(程渝楊濤)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