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大學生下鄉當村醫 爲基層醫療帶來新活力

大學生下鄉當村醫 爲基層醫療帶來新活力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0年6月8日,中國政府網公佈了名爲《關於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文件。“大學生村醫”這個鄉村醫生的新羣體開始爲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事實上,此前我國有多個省份已啓動了“大學生村醫”計劃,有定向培養“大學生村醫”的,有從大學畢業生中直接選聘的,也有送原有的鄉村醫生進入大專院校再培訓的。在各地的積極努力下,“大學生村醫”正在成爲基層醫療隊伍的新生力量。

大學生下鄉當村醫 爲基層醫療帶來新活力

近日,本刊記者深入浙江、安徽、河北、黑龍江和山西等地,對這一新羣體展開調研,瞭解他們所帶來的改變,傾聽他們的訴求。

村民信賴的“大學生村醫”

4月13日,早上7點多,25歲的沈傑準時從家裏出發。步行約10分鐘,就到達了他的工作單位——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三家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與沈傑一道前行的記者看到,幾位早起的老人,已經在診所門口等他了。沈傑的每一天差不多都是這樣開始的。

沈傑就是三家村人。2009年6月,他從湖南醫學院臨牀醫學專業大專畢業,恰逢德清縣衛生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大學生村醫”,便報了名,並順利通過了考試。隨後,當地衛生局和洛舍鎮衛生院將他派到了三家村,當上了一名“大學生村醫”。

三家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村裏的近4000名村民。對於那些患有高血壓、氣管炎等慢性病的老人們來說,隔幾天就到社區衛生服務站來串串門子、說說話,量量血壓、開些藥,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配的藥吃完了,或者感覺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就會過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太太笑着對記者說,打沈傑小的時候就認識他,熟悉得就像自家孩子,找他看病特別放心。

4月14日,經過2個小時的奔波,記者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蜚克圖鎮新富村見到了“80後”鄉村醫生汪洋。2000年衛校畢業後,汪洋就回到家鄉與母親一起從事村醫工作。2011年,汪洋通過了省裏“鄉村醫生培養計劃”的考試,現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就讀。

“自從上大學學習中西醫結合專業後,只要回家,就一定會跟媽媽探討怎樣更好地爲鄉親們治病。”汪洋說。

通過學習,汪洋摸索出一種治療方法:患者打點滴時,根據需要配合鍼灸。這樣做治療效果更好,還能給農民省不少錢。去年冬天,村裏一個10歲的孩子得了胃腸炎,又拉又吐,連續打點滴幾天都不見好轉。汪洋用自己探索的方法治療,孩子的病情明顯好轉。治療的人多了,汪洋的名聲慢慢也大了,現在不僅本村,連外村村民也慕名前來找她看病。

今年45歲的村民宋波去一家大醫院看胃炎,但被昂貴的藥費嚇得沒拿藥就回了家。“我們村醫上了大學,既懂中醫又懂西醫。我到她那兒抓中藥,花了200元錢就給我治好了。而且還能給賒賬,錢等我們家賣了苞米再給她都行!”

記者手記:在各地採訪,我們發現像沈傑、汪洋一樣的“大學生村醫”還有很多。這些年輕人服務態度好、水平高,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已經贏得了廣大農民的稱讚和信賴。

爲基層醫療帶來新氣象

記者在三家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了解到,在沈傑來之前,這兒已經有3名村醫,其中兩名已經66歲、67歲,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因爲招不到合適的村醫,所以就一直續聘着。

衛生服務站缺人,村醫們常常一個人要頂幾個人用,既要看病,又要劃價、收費和配藥。但累還不是問題,對老村醫們來說,不適應新技術所帶來的改變纔是最大的苦惱。自從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之後,收費、配藥都必須在電腦上操作。老村醫們不怕看病、掛針,但最怕用電腦,這對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們來說,實在有些勉爲其難。這一切,沈傑卻駕輕就熟。

沈傑來後,承擔起了近一半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村裏的316名高血壓患者,近百名心臟病、糖尿病、肺結核和精神病、膽囊炎患者,孕產婦和新生兒……都是他的服務對象。

下午稍微空閒一點,記者跟他去隨訪服務對象,看他利落地給村民做檢查,聽他細緻地給村民講服藥知識、注意事項等,回來後,則迅速地把隨訪記錄輸入到和上級衛生機構聯網的電腦裏。

今年44歲的三家村村民章文妹對沈傑讚不絕口:“‘大學生村醫’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肯定比老村醫們強。”接近退休年齡的老村醫姚官林也高興地表示:“年輕人素質高,進步快,相信他很快就能勝任這份工作!”但沈傑認真地對記者說:“老村醫都是一寶,他們的工作經驗、實用技術都是我沒法比的,我要好好向他們學習。”

自1988年就開始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沈莊村衛生室工作的申現民是一名臨牀經驗豐富的鄉村醫生。他說,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民看病出現了新特點。他們感覺哪兒不舒服,自己會先上網查資料。來到村衛生室後,往往問一些非常專業的醫學問題,你要是答不上來,人家以後也不信你了。“省裏選聘的‘大學生村醫’王金鳳雖然臨牀經驗不如我,但醫學理論知識很紮實,我還常常需要向她請教才能解答老百姓提出的問題,真是後生可畏呀。”

記者手記:相比於老村醫,“大學生村醫”理論水平高,知識更全面,確實給基層醫療帶來了嶄新的氣象。但老村醫們的實踐經驗也是非常寶貴的。兩者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將會大大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

迅速成長的“大學生村醫”

“在大學學習的經歷對我來說真的十分寶貴。”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阿什河街南城村衛生所,記者見到了“大學生村醫”孟阿娜。儘管畢業已經整整兩年,可提起那段難得的大學經歷,阿娜依然顯得十分興奮。幾年前,她和丈夫許世廣一起參加了省裏的“鄉村醫生培養計劃”,經過培訓和學習,他們由衛校畢業生變成了“大學生村醫”。

學成歸來後,鄉親們更加信任孟阿娜夫妻。每年,這個小診所有近萬人次的門診量。在廣闊的農村,他們迅速成長爲“名醫”。甚至一些老患者後來搬到城裏居住了,還要讓子女定期開車送回村裏看病。

畢業於河北大學的河北省三河市“大學生村醫”王金芳說:“我有一些同學在市裏的大醫院工作,他們目前只能寫藥方,或者做一些雜事,而我現在已經可以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給村裏的百姓看病了。我們專業學醫的人理論水平不成問題,關鍵是臨牀經驗。直接給人看病比什麼都重要。”王金芳說。

洛舍鎮衛生院院長褚明華說,鄉村對“大學生村醫”求之若渴,他們來後鍛鍊機會多,業務能力會迅速得到提高。一些大學生來了沒有幾年,就已經成爲老村醫們的得力助手,有的甚至已經開始獨當一面了。

記者手記:在“大學生村醫”給村民提供服務、爲基層醫療帶來新氣象的同時,鄉村也爲“大學生村醫”的迅速成長提供了良好條件。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

大學生從醫的“鄉村道路”

記者調研發現,目前已有不少省份在積極實施“大學生村醫”計劃。各地根據實際,探索出定向培養“大學生村醫”、從大學畢業生中直接選聘、送鄉村醫生進大專院校學習等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大學生村醫”在各地大量涌現。

現有村醫的“華麗轉身”

在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辦公室裏保存着一塊大理石牌匾,上面寫着“感謝母校,取得真經”,送牌匾的是走進高校接受培訓並獲得學歷的村醫。從2007年起,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招收農村在編在崗的村醫進行成人大專學歷教育。至今已經招收1900人,有448名畢業生取得了大專學歷,回到農村繼續爲農民服務。

合肥市淝河鎮平塘王村衛生站村醫許霞在到校學習之前,已經在村醫崗位上工作了16年。她告訴記者:“我是衛校畢業的中專生,在工作中常常感覺知識不夠用。農村衛生院人手少,走不開,總算有機會到這裏來學習,我很珍惜。”

據安徽省衛生職工培訓中心副主任鮑道林介紹,針對農村醫療衛生人員學歷、水平偏低問題,2007年,安徽省衛生廳、教育廳等五廳委聯合發文,決定開展面向農村在崗衛生技術人員的成人大專學歷教育,爲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崗位成才搭建平臺,也爲他們從鄉村醫生向執業醫師過渡創造條件。

據悉,這一招考採取單獨命題、單獨組織考試、單獨錄取的方式,被錄取者半脫產學習,畢業時獲得註明“農村”字樣的成人大專畢業證書,在省內農村衛生專業技術崗位上享受專科學歷待遇。“不參加全國成人教育統考,不考語數外,只設專業和專業基礎兩門考試科目,這樣的低門檻再加上量身打造的培養模式,吸引了許多鄉村醫生,報考人數逐年增長。”鮑道林說。

對這些特殊的學生,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採取了自學與集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每學年安排1500學時,其中600個到700個學時採用集中面授的方式,每個學期集中20天。在這20天中,白天晚上連軸轉,課程排得很滿。而安徽省爲了鼓勵鄉村醫生入學再培訓,還在畢業時爲每名學生髮放2000元的補貼。

“我們在教學中突出爲農村服務的特色。”鮑道林介紹說,這主要體現在以崗位需求爲基礎,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比如取消了英語課,增加了如何處理醫患糾紛等內容。學生們普遍反映,這些教學安排不但對他們實際工作幫助很大,而且也能提高他們參加執業醫生資格考試的能力。

安徽省衛生廳科教處副處長陳建中說:“目前安徽省12萬鄉村兩級衛生人員中有大專以上文憑的不足兩成。通過‘回爐培訓’提高鄉村醫生的學歷層次,使他們掌握更多的實用醫學技能,培養出更多的‘大學生村醫’,是我們推進農村醫改的重要探索。”

“大學生村醫”如何留得住用得好

“大學生村醫”規模雖然還不是很大,卻已經成爲基層衛生戰線的一支生力軍。如何用好、留住這些“大學生村醫”,成爲各地面臨的新課題。

“大學生村醫”的成長煩惱

記者調查發現,在許多地方,“大學生村醫”報考踊躍,浙江省近年來的定向委培生考試、錄取比例更是達到了6:1。

“大學生村醫”熱心服務基層,但同時他們也面臨一些成長的煩惱。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張莊鎮賈家掌村“大學生村醫”張曉琴告訴記者,除了每個月去鄉衛生院學習四五天外,一般沒有其他培訓。知識沒法更新是她比較擔心的事。

而最影響“大學生村醫”隊伍穩定的,則是發展機會、待遇和編制等方面的問題。浙江省衛生廳科教處處長曹啓峯說,“大學生村醫”一般無事業編制,收入也不高,一些地方的“大學生村醫”還面臨聘約到期後的二次轉崗問題,面臨如果無法考出執業醫師資格證則會被解聘的風險。

24歲的河北“大學生村醫”劉寧告訴記者,在這裏主要是學習,服務期滿後她打算貸款自己到縣裏開個私人診所。

提高待遇加強“硬件”

業內人士認爲,提高待遇、加強保障,是吸引優秀人才投身基層、紮根農村的關鍵。如果能夠在鄉鎮爲那些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村醫”解決事業編制問題,使得他們有身份,收入又有一定的保障,這些人會有更大的決心在基層工作。

爲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並留住他們,河北省《2011年“大學生村醫”計劃實施辦法》規定,“大學生村醫”在崗期間,比照當地鄉鎮從高校畢業生中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後的職務工資、級別工資總和確定工作補貼標準。工作津貼、生活補貼,與當地鄉鎮從高校畢業生中新錄用的公務員同等待遇。工作安置費每人2000元。並按照當地對事業單位的規定,參加相應社會保險。在建立了補充醫療保險的地方,應在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基礎上,爲其辦理補充醫療保險。聘用到期考覈合格的,可免試入讀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專科起點本科教育院校;3年內報考省屬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爲有效落實相關政策,河北省還特別規定,“大學生村醫”在崗期間的工作津貼、生活補貼及繳納社會保險等費用,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1:1:1的比例共同負擔。工作管理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

關於“大學生村醫”關心的編制問題,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建議,對於考試合格上崗的“大學生村醫”,可與鄉鎮衛生院人員一起實行優勝劣汰的工作機制。有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的“大學生村醫”,可與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競爭上崗。這樣既可調動“大學生村醫”工作的積極性,使沒有取得職業資格的“大學生村醫”積極考取職業資格,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服務農村醫衛工作的能力,又可打破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的“鐵飯碗”,促進人員流動,提高工作效率。

專家還建議,應儘快建立三級分診制度,確保病人有序流動,讓“大學生村醫”有門可守,增加他們實踐鍛鍊的機會。探索實行自下而上的人才招聘體制,增加“大學生村醫”向上流動的空間。

更新知識提升“軟件”

醫學專家表示,當今世界知識更新的速度正明顯加快,“大學生村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也需要不斷更新。應通過多種途徑爲他們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持久用好“大學生村醫”這一寶貴的資源。

張曉琴說:“我們現在正通過一些‘大學生村醫’QQ羣來進行資料共享,對一些病例進行業務研討,進行自我培訓。”

而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校專門將部分課程及講座課件上傳網絡,保證“大學生村醫”在農忙時節也能進行遠程學習。此外,學校還開設了“縣級以上醫院骨幹中醫師”培訓班,今後將通過骨幹醫師導師制這一方式,與“大學生村醫”建立長期聯繫,在業務上予以指導,骨幹中醫師將按照中醫“師承”方式,爲“大學生村醫”傳授知識,答疑解惑。

據介紹,安徽省也規劃了“大學生村醫”畢業後的繼續教育,按照地理位置分佈,依託大學教育基地資源,安徽省計劃建設50個左右的“大學生村醫”培訓基地,負責“大學生村醫”和原有村醫的繼續教育,並建立對口支持網絡,安徽省的5所本科院校將劃片進行對口村醫在崗技術指導,3年一個週期,實施理論培訓、實踐培訓,並實行導師制,推進技術輻射和業務聯合。(張樂任麗穎熊琳鮑曉菁劉翔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