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黨報評分級診療:基層醫療能力低 不可硬上弓

黨報評分級診療:基層醫療能力低 不可硬上弓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4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分級診療須多管齊下。“政府之手”不可缺少,“市場之手”也不能偏廢。政府應明確公立醫院的功能和定位,使其專注於疑難重症的診治,最終形成合理的雙向轉診

黨報評分級診療:基層醫療能力低 不可硬上弓

看病不能直接去大醫院,得先去基層醫療機構。繼黑龍江、浙江、甘肅、貴州、山西、四川等省之後,北京也明確將在適當時候實行分級診療,推行基層“強制首診”。

分級診療看起來很美,有人甚至把它比喻成仙女的“魔法棒”。在“魔法棒”的指揮下,各級醫療機構有明確的診療責任,各司其職,首診留在基層,疑難重症轉給大醫院,“扎堆”大醫院看病的現象會魔法般消失,看病也不會那麼貴了。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非常完美的設計方案。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對於患者、醫療機構、醫保支付方來說,其交易成本是比較低的,有利於形成較合理的博弈格局。但是實際上,現在各地推行的分級診療,更多的是因爲大醫院人滿爲患,新農合、醫保基金不堪重負,而不是患者自發改變習慣到基層去就醫。如此被“逼”出來的改革,雖是大勢所趨,卻難免有“硬上弓”之嫌,很難讓患者心服口服地去基層首診。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資源配置處於嚴重失衡狀態,已出現“馬太效應”,大醫院越來越強,基層醫衛機構越來越弱,“倒金字塔”現象嚴重。人們習慣去大醫院看病,不喜歡在基層看病,害怕基層沒有好醫生耽誤病情。2013年,縣級、鄉鎮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爲19.27億,而醫院的診療人次幾乎是其兩倍。在這種情況下,各地通過醫保槓桿“限治病種”等辦法,讓患者在基層首診,難免讓人擔心:基層有沒有首診能力?疾病病種成千上萬,基層醫生能識別嗎?萬一誤診、延誤病情怎麼辦?這些問題都是無法迴避的。

如果分級診療制度單兵突進,硬性地靠行政手段改變患者的就醫習慣,而沒有關鍵性的配套措施,強制首診很可能遭遇重重阻力,甚至激化目前已較緊張的醫患關係。

讓患者主動願意去基層首診,須多管齊下,“政府之手”不可缺少,“市場之手”也不能偏廢。

首當其衝是建設合格的全科醫生隊伍。近幾年,國家不斷完善基層硬件,加強基層全科醫生培訓。然而,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並讓他們留在基層安心看病,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年上海打算爲基層招考200名全科醫師,結果報名的只有80人。如此沒有吸引力的基層,自然也留不住患者。在發達國家,分級診療制度的實現,靠的是一支強大的全科醫生隊伍。比如英國,每個居民都有自己的全科醫生,生病了先找全科醫生看,全科醫生看不了,纔會把病人轉到上一級醫療機構。我國2012年才提出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合格的全科醫生還遠遠不夠,相關的配套激勵機制仍需要時間建立完善。

此外,還要善於利用價格槓桿,拉開各級醫療機構之間報銷比例差距;加快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對基層醫生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診療服務價格改革,促使患者合理就診。政府還應出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分級診療規範,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監管。同時,明確公立醫院的功能和定位,使其專注於疑難重症的診治,最終形成合理的雙向轉診。目前很多地方採用醫聯體、大醫院援助基層醫院的形式,也能部分改變醫療資源失衡的狀況,有利於分級診療秩序的形成。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