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養生日曆 > 春季養生小常識 做好春捂謹記五件事

春季養生小常識 做好春捂謹記五件事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3.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筍

竹筍,別名筍,爲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爲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衆多,適應性強,分佈極廣。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餚之一。

春季養生小常識 做好春捂謹記五件事

春筍營養分析

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祕的功能。所以春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美食。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春筍相關性羣:

1一般人均可食用

2過敏體質的人過量食用會影響健康,其中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等疾病的患者應忌食;15歲以前兒童尤應注意不宜多吃;脾胃虛弱者或婦女產後以及因吃筍會誘發、復發哮喘的人不宜吃筍;春筍中難溶性草酸鈣含量較多,所以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另外年老體弱者、消化不良者、脾虛腸滑者不宜多食春筍。

春筍食療作用

春筍味甘、微寒,無毒;

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適用於浮腫、腹水、腳氣足腫、急性腎炎浮腫、喘咳,糖尿病、消渴煩熱等症。

春筍製作指導:

新鮮竹筍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

春捂:應"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

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爲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爲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所以,春天還是以遵循"下厚上薄"爲好。

當然不能把褲、鞋、襪穿得過於單薄,尤其年老體弱的人和兒童,在春天到來時不要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還有女性不要過早穿短裙。寒風刺骨入下身,時間久了就會有生病的隱患。

但"春捂"不能過度捂腳,春季腳病易高發,主要是鞋子不透氣、腳部出汗得不到通風所致,保持腳部透氣是預防腳病的最好方法。

春捂:應不忘運動

"春捂"當然不是要人們不作室外活動,相反,更要注意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祖國醫學認爲,防病如禦敵,"春捂"只是被動的防禦。要想防病健身,平時必須加強鍛鍊,增強機體適應外界氣溫變化的能力和抗病能力。

"春捂重下身"還有一層意義,就是要加強下半身的鍛鍊,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採取乾洗腳等方法進行鍛鍊,方法是雙手抱緊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樣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另外可採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腳、暖足、蹬腿等方法來活動下身。

春捂:應注意科學飲食和起居

"春發散,宜食酸以收斂"。春天易困,應多補充維生素B族、韭菜、菠菜、芹菜、竹筍等,這些都是春日佐餐的佳品。起居方面,"春欲晏臥早起",但早起也宜雞鳴後,晚睡須在子夜前。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