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中醫養生 > 傳統中醫艾灸 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兒

傳統中醫艾灸 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兒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艾灸保健的原理

傳統中醫認爲,艾灸起泡或流膿是排毒的表現,確實能有更好的療效,但由於自行艾灸難以把握起泡的程度,對皮膚損傷過大,可能造成其他問題,所以現在普遍推薦溫和的艾灸,以不起泡爲宜。

傳統中醫艾灸 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兒

一般,時間在半小時左右,與身體相距約3—5釐米,具體以個人耐受能力爲原則,不必強忍疼痛。如果灼燒感很明顯,應該隨時調整,比如離身體再遠一些或停止治療,以免弄傷皮膚。還可藉助艾灸盒等外用器具來減少損傷。

專家介紹,艾灸是以艾絨爲灸材,點燃後放置在腧穴或病變部位,進行薰熨。在溫熱和藥物的共同作用下,溫通氣血、扶正祛邪,可以防病治病,對關節炎、老寒腿、痛經等都有很好的療效。常用的艾灸分爲艾炷灸和艾條灸。

關於艾灸的那些事兒

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

臨牀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爲標準。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

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鬱產生不良後果。

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牀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佈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正確的進行艾灸養生纔會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哦。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