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中醫養生 > 中醫體質分類 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中醫體質分類 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什麼體質的人適宜艾灸呢?這可能是很多喜歡艾灸朋友的關心的問題。要知道這個答案,就要先來了解下中醫的體質分類以及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體質:中醫人體體質分類有陽虛質、陰虛質、瘀血質、痰溼質、氣鬱質。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屬於什麼樣的體質,比如說陰虛或陽虛等,然後再根據自身體質進行艾灸治病,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中醫體質分類

中醫體質分類 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陽虛質

陽在中醫裏面主要是指人體溫曖、體格、運動方面的功能。陽虛即人體臟腑功能活力不足,溫煦功能減退,出現的惡寒喜暖證狀。因此這種人平時畏寒喜熱或體溫偏低,耐夏不耐冬,喜食溫熱食物。

對外界的寒溼邪氣反應也很敏感,冬天容易生凍瘡。當受到病邪侵襲後多也化爲寒症,病程中也不容易發熱或熱勢低,等陰盛陽虛的證狀表現,因此,補陽的食物或藥物都有禦寒的作用,尤其入冬後食用這類藥物或食物對畏寒的陽虛體質者能提高其抵抗能力。

陽虛主要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大椎,足三裏,三陰交等穴。

陰虛質

這類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乾燥,多喜飲冷,脣紅微幹,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本體質建議艾灸關元和神闕的穴位。

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牀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陽盛質

凡強壯的,聲高氣粗的,好動的人,屬於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高熱,脈洪數有力,舌紅苔薄黃。本體質之人不易患病,一經患病,多爲急性病、暴發病。

故飲食方面多用滋陰、清淡之品;運動量也要大一些,讓體內積蓄的陽氣盡快散發出去,條件許可,每天進行涼泉、溫泉水浴,須常清其過盛之熱,適當補其耗傷之陰。經常艾灸胸部,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冠心病、肺氣腫並能治療胸悶、心慌、氣急、肋痛等症。

氣鬱質

此類人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黃或蒼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動,或憂鬱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氣上衝逆,頭痛眩暈;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紅苔白,脈弦。這類人相當於現代所稱的抑鬱型或抑鬱質。

中醫認爲,氣鬱多由憂鬱煩悶、心情不舒暢所致。因此,要調理氣鬱體質就要從氣機入手,使氣機通暢。

太沖: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後方的凹陷處,是肝經的穴位,能夠疏肝理氣,緩解氣鬱症狀。主要治療生氣引起的頭暈、脅痛、腹脹、口乾。操作方法:每天溫灸10~15分鐘。

膻中:在胸部正中的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膻中穴是八會穴之中的氣會,是宗氣聚會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對調暢氣機效果顯著。治療胸悶、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等。操作:溫灸10-15分鐘;

期門:期門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溼之氣由此輸入肝經。此穴位於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有疏肝解鬱、理氣活血的作用,能夠治療因爲情緒不佳引起的胸脅刺痛、憋悶等。操作:溫灸15-20分鐘。這三個穴位配合使用,能起到很好的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的作用。長期堅持,對改善氣鬱體質的各宗症狀都有效果。

痰溼質

平素身體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惡動,口中粘膩。食量較大,多汗,既畏熱,又怕冷,適應能力差。

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噁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身頭重困,關節疼痛重着,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苔多膩,常見灰黑,或舌面罩一層粘液,脈濡或滑。

此類人宜多參加體育運動,讓疏鬆的皮肉變緻密結實一些。痰溼體質的人可以適當的將拔罐和艾灸結合起來運用,可以到達很好的祛除痰溼的效果,也能達到減肥塑形的效果。

平時自己可以先用刮痧的方法疏通: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然後刺激穴位,艾灸和刮痧交替刺激:脾俞,胃俞,腎俞,足三裏,豐隆,天樞,水道,陰陵泉,三陰交,曲池,合谷等穴位。

瘀血質

平素面色晦滯,口脣色暗,肌膚甲錯,常有出血傾向,皮膚局部有瘀斑,或身體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塊,推之不動,舌質有瘀斑或瘀點,脈細澀,或結代。

此類體質,重在氣血暢通,爲此,要常常加強體育鍛煉,飲食上多吃二些活血養血的食品;治療上應活血法瘀,並配以補氣行氣。經絡調養穴:神闕、膈俞、肝俞、委中。

其實以上體質都可以艾灸,陽虛的人更適合艾灸。做艾灸,除了腹部穴位,多灸一下足三裏和三陰交,灸之前之後多喝水,以防上火。一旦上火了,減少艾灸的時間就可以。慢慢來,開始上火、有排斥反應都不怕。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