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曝光臺 > 養老金待遇結構改變,降低津補貼的比重

養老金待遇結構改變,降低津補貼的比重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公務員,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工作輕鬆福利好養老金也高,即使企業退休職工2015退休工資上漲也趕不上公務員,但是現在隨着國家對於福利發放的控制,似乎公務員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也發生了變化。

養老金待遇結構改變,降低津補貼的比重

目前我國養老金的基本制度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其中最複雜的是“中人”的待遇。1997年開始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政府把已經退休的叫“老人”,新參加工作的叫“新人”,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叫“中人”。十五年來已有6000多萬“中人”退休。現在機關事業單位也出現了“中人”,“中人”可謂是當前各行各業的主力。

根據胡曉義的界定,“中人”養老保險將來的待遇結構是“2+1+1”。首先是兩個普遍性的養老金待遇結構: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一個“+1”的是過渡性的養老金,就是因過去年份機關事業單位沒有繳費而視同繳費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這種安排既是“法不溯及既往”而對人們的合理預期的保護,同時也使得養老金改革更具操作性,是“中人”和新人的不同之處。再“+1”就是單位自身的職業年金。

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要配合建立職務與職級並行的制度,建立健全相應的工資待遇標準,創造一個當官不當官都能夠按有關程序和要求分別晉升職級的雙通道制度,讓那些雖未當官但承擔任務重、個人能力強、所做貢獻多的一般公務員,也能夠與當官的一樣晉升職級,領取與同職級當官者差不多的工資。

故而,雖然以後養老金都會過渡到由社保機構發放,而不是由原單位發放,但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單位,更不用說不同個人之間的養老金水平由於繳費年限和基數的不同,還是會有差異,這也是由每個人退休前的工作難度強度等決定的。養老金改革並不是搞大鍋飯平均主義,整個社會收入機制的改革和合理化的主戰場也不應該是養老金領域。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蘇海南日前撰文稱,儘管這一輪的公務員工資改革,主要聚焦在基本工資調整上。但需要指出的是,基本工資調整絕不是單純漲工資,它只是公務員工資改革的第一步,即調整工資結構,提高基本工資比重。

調整結構的另外一個方面,是降低津補貼的比重。

文章指出,據統計,全國公務員職務工資、級別工資之和(即基本工資)大約只佔公務員全部工資的30%左右,其餘70%爲各種津補貼,這是極不合理的,根本違背工資分配的一般規律。

因此,蘇海南表示,調整工資結構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清理整頓津補貼的過程。此次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公務員基本工資調整方案,其主要內容就是上調基本工資的標準,下調津補貼標準,通過這種“此消彼長”,實現調整工資結構的改革目標。同時,下一步需要把各地所有津補貼都納入整頓監管範圍。

在他看來,國家規定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安排的水平總體不高,公務員實際收入有高於企業同類人員的,也有許多低於企業同類人員的,特別是基層公務員的收入大多數是偏低的。隨着深化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整頓公務員津補貼,規範公務員福利待遇和工資分配行爲,同時抓好相關配套改革,將能夠使公務員工資水平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