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年入超30萬未必幸福 當年的貓論正確嗎

年入超30萬未必幸福 當年的貓論正確嗎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月7日,正值全國兩會,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央視財經頻道重磅推出120分鐘特別節目——《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數據發佈之夜》,權威發佈全球最大規模融媒體民生調查結果,用數據表達10萬中國家庭的心聲和心願,用數據呈現7億中國網民的選擇和態度,有力支撐了政府工作報告的大判斷:“中國人民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戰勝任何艱難險阻,中國經濟有潛力、有韌性、有優勢,中國的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好。

年入超30萬未必幸福 當年的貓論正確嗎

30萬“高收入”成拐點,再多未必就幸福

大調查發現,雖然“收入多少”與“幸福感”基本呈“正相關”,但我們發現:年收入在30萬形成一個幸福的拐點。超過三十萬的家庭隨着收入越高,幸福感逐漸下降。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高收入羣體幸福感低於8-12萬的家庭。

他們當中,感覺到“不幸福”的人羣比例幾乎與低收入羣體(年收入1-3萬元)相當。“錢”真的不是萬能的。

貓論正確嗎?(選自360百科)

"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一句很平常的民間諺語,被一個時代的某個偉人所提及所運用。一時期,中國大地上便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態勢。財源滾滾,金錢多多,本領多多,就跟八仙過海似的神通廣大。

“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本是四川農村的一句俗語。天府之國,田多糧多,鼠多貓亦多。農人養貓,爲的是滅鼠護糧。所以,黃貓也罷,黑貓也罷,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貓。“貓論”就是在這種共識的基礎上應運而生並逐漸流傳起來的。鄧小平的同鄉和戰友劉伯承,每逢大戰在即,經常脫口而出的就是這句話。鄧小平1962年的這兩次講話,不久即因毛澤東批評“搞單幹風”收回。“文化大革命”期間,“黃貓黑貓”這個比喻更被指責爲“唯生產力論”,遭到批判。“貓論”挨批,反而推動了它的傳播。1976年前後,毛澤東點名批評鄧小平。毛澤東說:“他這個人是不抓階級鬥爭的,歷來不提這個綱。還是‘白貓、黑貓’啊,不管是帝國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黑貓白貓論”就此成名。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貓論”成爲了中國將社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的一個理論標誌。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貓論”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成爲對“姓資”“姓社”的評判標準。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