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對未來積極樂觀 付出與投入最幸福

對未來積極樂觀 付出與投入最幸福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


時代決定心態,心態映照時代。社會心態產生於社會個體心理,又以整體的形態存在,進而影響着每個社會成員的社會價值取向和行爲方式。日前,最新版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發佈,報告從社會預期、獲得感、幸福感、社會認知等方面對國人心態進行研究、探討,描繪出當前社會心態“畫像”。

對未來積極樂觀 付出與投入最幸福

預期未來會更好

隨着社會發展、財富積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每個人都在意自己的社會地位、階層。我們的研究發現,“主觀社會階層”(個人對自己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佔據位置的感知)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呈現逐漸上移的特點。當前的人羣中存在低層認同、弱勢羣體認同的現象。也就是說,人們普遍認爲自己屬於社會“中下層”,將自我定位爲“弱勢羣體”。這其中包括一些按照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應該歸屬於更高階層的人。

調查中,1代表社會的最底層,10代表社會的最上層,由調查對象填寫自己目前處於哪個等級。統計發現,認爲自己處於下層的佔11.9%,認爲自己處於中等偏下的佔37.7%;認爲自己處於中層的佔40.5%;認爲自己是中上層和上層的分別佔7.9%和2.1%。總的來看,人們對現在社會階層與過去相比的變化表現出積極的態勢。在預期自己5年後的社會階層時,人們以中層偏中上層爲主;而預期自己下一代時,認爲會處於社會中上層和上層的人佔多數。可見,雖然看低當下和過去的自己,但國人對未來和下一代充滿期望。

需要指出的是,自認爲地位低的民衆的不安全感、不公平感更高,社會信任程度更低,社會支持感也更少,這一切都影響了幸福和進步。建議自覺處於底層的人不要小看自己,一要正確看待目前的地位,二要展望未來、付諸努力。

對未來積極樂觀 付出與投入最幸福 第2張

老少的幸福感更強

從年齡看,不同出生年份的人,其幸福感存在着顯著差異。我們的研究顯示:“00後”主觀幸福感較高,“90後”最低,而後逐漸上升,“40後”的主觀幸福感基本和“00後”持平。分析其原因,“00後”正處在學生階段,沒有太多生活壓力,整體比較幸福。

“90後”“80後”“70後”普遍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需要承擔較大的經濟壓力和家庭、職場責任,幸福感容易被現實磨滅。“60後”“50後”和“40後”,這部分人已達到退休年齡,基本過上頤養天年、兒孫繞膝的生活,幸福感相對較高。22669個城市居民數據的分析顯示,女性比男性幸福感更強。大多數男性評價自己時,認爲既不覺得幸福也不覺得不幸福;而大多數女性認爲自己的幸福感受處於“中立”和“比較幸福”之間。在區域分佈來看,東北和華東地區的居民幸福感最高,顯著高於華南、華中、華北和西南地區。

年輕人更懼死亡

隨着人口老齡化,人們越來越看重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強調生命最後時刻的尊嚴。如何理性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死亡,是當前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不同年齡段在死亡態度上存在差異。總體趨勢表現爲較年輕羣體的死亡恐懼相對較高,“60後”羣體的恐懼感有所下降。對死亡的接納態度上,“90後”對死亡接納較低,隨年齡的增長接納性不斷提高,而老年人對死亡接納性又有所降低。年輕人死亡焦慮較高可能與擔心死亡過程孤單、沒有人會記起他、不知道死後會是什麼世界等有關。老年人因身體健康問題、親人朋友離世等,死亡焦慮有所增加。

對未來積極樂觀 付出與投入最幸福 第3張

全心投入最容易幸福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有的人通過追求更高的目標來獲取幸福,有的人認爲及時行樂才能抓住幸福,還有的人不論做什麼都全身心投入,感覺時間飛逝的同時收穫了滿滿的幸福。

活在當下、心無旁騖最容易得到幸福。當爲某項工作、任務全心全意付出、投入時,人們會體驗到一種忘我的境界。無論付出的結果如何,這種投入本身就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幸福感。這個結果對我們的啓示是:爲了增加幸福感,應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付出和投入的過程中。

與其抱着不得不工作的念頭,或者三天兩頭換工作,不如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好。用心過生活,對每一件正事都全心投入,坦然接受結果,獲得平靜、心安的幸福感。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