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中藥材價格漲勢迅猛質量卻在下降 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中藥材價格漲勢迅猛質量卻在下降 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藥材價格漲勢迅猛質量卻在下降 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滋補中藥材市場也火熱起來。不少市民發現,現在阿膠、黨蔘、北芪等中藥材的價格較以前貴了不少。不過,與中藥材價格扶搖直上相對應的是,近年來,我國中藥材資源日漸枯竭、原材料質量逐年下降、假劣藥材橫行等現象充斥市場。專家表示,中醫與中藥材相輔相成,要增強中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亟須統一、科學、高質量的國家標準進行規範。

中藥材價格漲勢迅猛

阿膠是我國傳統中藥材,應用範圍廣泛,是國內市場的緊缺暢銷品種。過去十年間,阿膠價格猛漲引起業界密切關注,以阿膠行業的龍頭東阿阿膠爲參考,自2006年以來,東阿阿膠提價次數超過10次,10年時間,其終端零售價已從50元/斤漲至目前的超過2000元/斤,累計漲幅約40倍。

不僅僅是阿膠,其他中藥材的價格也漲幅不少。日前,朝陽區一家藥店銷售人員介紹:近期很多中藥材價格確實上漲厲害,比如黨蔘上個月賣40多元,這個月就賣到了50元/千克。近兩個月,百合上漲10元左右,現在98元/千克,漲幅約15%;羌活上漲50元,現在342元/千克,漲幅約爲18%。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介紹,2016年可謂是中藥材行業整體復甦的一年,未來2-3年內中藥材行業或將迎來新的上升期。“2013年以來,中藥材價格一直處於低迷狀態。2016年受多重因素影響,中藥材價格整體上漲,尤其從下半年開始大多數品種價格呈現穩中有升的格局。其中黨蔘、川芎、黃連、白朮、桔梗漲幅均較明顯。在卓創監測的57個品種中,同比價格上調的有34個,佔比爲59.6%。穩定的有18個,佔比31.6%,跌價的僅5個,佔8.8%。以桔梗爲例,兩年生去皮統個的價格同比上調10-15元/公斤,漲幅高達58.9%,白朮價格同樣上漲10元/公斤左右,同比漲幅更是高達70%。”

張斌表示,中藥材價格上漲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天氣影響,部分品種因旱澇災害減產,例如黨蔘、白芷,減產幅度達到4-5成。另一方面,從2013年開始,中藥材行業進入低迷期,多數品種價格走低,需求偏弱,供大於求現象嚴重,藥農和藥商虧損嚴重,種植和經營積極性下降,如桔梗、黃芩、知母、白朮等地產品種減種明顯。物以稀爲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第三,今年藥市大環境有所改善,有資金實力商家看好後市,積極投資操作,挺價意願較爲強烈。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公開表示,中藥材的價格,過去一直偏低,儘管在農產品裏面,其他農產品的價格在上漲,中藥材的價格始終沒有調整。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藥農種植藥材的積極性。此外,沒有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也會使得中藥材種植的質量受到影響。所以,適當調整中藥材的價格,這是必須的,也是中藥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

中藥材質量下降令人愁

與中藥材價格扶搖直上相反的是,近年來,由於地域不同、環節衆多等問題,中藥材藥品質量不盡相同,安全隱患問題日益突出。

王國強表示,現在中藥材需求量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野生中藥材減少,漸漸變成家種。而家種則存在農藥化肥多、土壤污染、種植週期長、採集時間違背科學規律等問題,後果是藥材的藥效降低,藥材的質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證。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中藥材領域還沒有形成一家品牌,摻假、摻雜、染色、薰硫、重金屬、農殘等問題一直在困擾着每個中藥人。比如黨蔘和黃芪,一些農民和企業用硫磺燻蒸,既可增白使賣相好看,還能壓秤;但藥材受到污染、藥效降低,還可能引起副作用。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藥材質量下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種植環節污染多。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中藥材中的農藥殘留超標也是我國中藥材重要的質量隱患之一,使用化肥農藥的中藥材生產週期減少,隨時採摘。中藥市場放開以後,藥材變成了“農副產品”,沒多少人再指導農民種藥了。現在種藥主要靠價格調節,哪個上漲種哪個,哪種方法長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種。

二是採集、加工、炮製、儲藏都已經失範。比如採集,人蔘起碼要五六年採,但在傳統產地東北,已很難見到成羣的野生人蔘。比如種植,以前強調野生,即使種植也要有機,給藥材充分的生長週期。比如炮製,過去的老中醫,每一味藥都是經過自己的精心炮製,何首烏古法炮製要九蒸九曬,現在很多藥廠是一蒸一曬,有的連這個都做不到。

比如加工,藥材採集之後,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雜物。然而目前市場上的藥材,茵陳、蒲公英、菟絲子等所含泥量較高。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藍根不去根頭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棗仁大量含殼,麥冬、蓮子不去心。飲片切法不同,藥效也不同。板藍根薄片的浸出物還原糖含量明顯高於斜片、厚片。但現在藥工怕切到手,隨意把藥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塊狀。

三是監管薄弱。一些不良商家偷工減料,摻假也屢見不鮮。一些商家把功夫都花到“面子工程”上,如,爲了讓飲片色澤好看,延長保質期,又能讓黴變藥材煥然一新,就採取“打磺”的辦法。此外,由於中藥的種植和生產以及銷售環節的監管,都在不同部門內,導致監管不夠嚴格。

中成藥藥效直接受影響

中藥材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藥效大小,中藥材質量下降,最終影響的是中醫藥的發展。醫院管理專家王健康表示,目前作假、低價惡性競爭使整個中藥市場陷入了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並且愈演愈烈,嚴重阻礙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以中藥材“三七”爲例,每千克優質三七成本爲六七十元,市場售價爲八九十元,而假貨售價只有40元。低於正常成本價的假貨導致正規中藥企業無利可圖,藥品質量也無從保證。

中藥材摻假導致中成藥藥效降低。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明顯感覺到一些中成藥的藥效不如以前,有的甚至要加倍服用才能見效。“有的廠家生產的雙黃連口服液,原來10毫升2支管用,現在20毫升2支都不行,必須喝3到4支才起效。”

而在國家藥品抽檢中,一些中藥材摻假及染色等亂象也現出原形。12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告指出,經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驗,發現標示爲吉林永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分別爲20140404和20150101、吉林省東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爲20150101、吉林市雙士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爲140201的跌打活血散檢出松香酸。經西藏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檢驗,發現標示爲金訶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金珠雅礱藏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批號分別爲20150407和131001的二十五味珊瑚丸檢出808猩紅。

據瞭解,松香酸爲松香的成分,近年發現一些中藥材及飲片有用松香摻僞的現象,中成藥製劑檢出該成分,提示生產用原料藥材及飲片有用松香摻僞的可能。808猩紅爲一種染色劑,中成藥製劑中檢出該成分,提示生產用原料藥材及飲片有染色的可能。

需從源頭規範種植

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超標、療效下降……中藥材質量直接影響中醫形象,業內甚至擔憂“中醫有可能會亡於中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也認爲這樣的說法不是危言聳聽。那麼,如何確保中醫藥行業“種好藥、產好藥、造好藥”呢?

爲解決中藥質量、資源等現實問題,近年來,我國制定實施了《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醫藥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標準數量達649項,年平均增長率29%。42家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朱丹蓬表示,要提高中藥材質量,當務之急是有統一、科學、高質量的國家標準進行規範,從源頭種植開始控制質量,建立起規範化種植技術體系。“從藥材種子和土地入手,嚴格藥材種植、成長、採摘期間的過程監管,只有狠抓種植源頭,纔有可能從根本上扭轉當前中藥材質量下降的趨勢。同時要加大監管力度,驅逐劣質藥材。政府要加大對假冒僞劣的打擊力度,同時要嚴格管控中藥材的品種、產地、藥用部位、生長年限、加工炮製方法等。同時,扶持一些大型的良心藥企做大做強。”

王健康也表示,讓中藥材市場迴歸健康發展軌道需要行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產佈局要由一般產區向道地產區集聚,生產方式由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向組織化、規範化生產方式以及適度規模化合作生產方式、企業化生產方式轉變,生產管理由粗放管理向GAP精細可追溯管理轉化。只有一批擁有現代品牌中藥企業崛起,才意味着實現改革目標。”

□服務篇

服用要學會看溫度看時間

煲中藥、喝中藥,看似很簡單的過程,其實有大學問。比如說,中藥的溫度也是影響藥效的重要因素;有一些食物、藥物不能與之同服,否則不僅會影響藥效,還可能出現副作用;有些藥特定時間纔有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教授曹建春爲大家總結了服用中藥的細則和禁忌。

掌握合適的水溫

服用中成藥,掌握合適的水溫,能讓藥物更好發揮療效。常見的有溫服、熱服、涼服三種。

溫服。溫服是指用35℃左右的溫開水送服藥物,以接近體溫爲宜。大部分中成藥可用溫服,一方面不致因溫度過高造成口腔及胃腸黏膜燙傷;另一方面可減少藥液偏冷偏熱,對胃腸產生刺激而引起嘔吐或胃脘不適等症狀,利於藥物吸收。溫服可顧護脾胃元氣,防止涼藥傷胃。例如和胃止嘔、行氣消食的香砂養胃丸。

熱服。一般情況下,於寒證用熱藥,宜熱服,如發散風寒的中藥,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喝些熱水,以助藥力。例如具有辛溫發散,祛風解表功效的感冒清熱顆粒,主要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乾等。另外,具有行血脈通絡、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成藥如雲南白藥等,在治療淤血腫痛時也可以用熱水送服,以助藥效發揮。但需要注意的是,送服哪種藥物都不宜用溫度過高的熱水,以避免影響藥效或燙傷。

涼服。中醫認爲,對燥熱之症如上火等,用涼開水送服能增加藥效。如具有瀉火、清熱解毒等作用的牛黃解毒片,用來去內熱解火毒等的清熱類中成藥,服用時可以選用涼開水。止咳糖漿類中成藥如複方甘草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是將有效成分溶於糖漿,或浸膏中配製而成的一類中成藥。如果用熱水沖服,則降低糖漿黏稠度,影響保護膜藥效。如果用涼開水送服,糖漿或浸膏能覆蓋在發炎咽部,黏膜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膜,便於快速控制咳嗽,緩解症狀。另外,許多口服液、糖漿、酒劑等可以直接口服。

曹建春提醒,根據水溫服藥也別矯枉過正,也應先分清個人體質。例如,對於咽喉腫痛、上火發熱的人,應該服用清熱的藥,如雙黃連片,可用涼開水送服。但若本身脾胃虛寒,反而會造成胃腸不適,影響藥效。此外,服藥劑量、次數、時間、飲食禁忌等都很重要。患者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

有些藥特定時間纔有效

“從時間上看,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大體適合服用的藥物類型也不一樣。”曹建春說,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時間段:

清晨。宜服補腎藥、行水利溼藥、驅蟲藥及催吐藥。

午前。宜服發汗解表藥及益氣昇陽藥。古代醫家認爲“午前爲陽之分,當發汗;午後陰之分,不當發汗。”不但發汗藥如此,亦有醫家認爲大凡走表透邪之藥,均宜午前服用。古代中醫對脾虛氣陷諸疾所配製的補中益氣湯、參術調中湯等益氣昇陽藥,都強調午前服藥,乃使人陽氣達故也。

午後或入夜。宜服瀉下藥。歷代醫家對瀉下藥的服用時間大致分爲三種:一是午後進藥,二是日時進藥,三是入夜服之,不宜午前服用。

入夜。宜服滋陰養血藥。古人用六味地黃丸養陰有一顯著特點,強調入夜時服用;當歸六黃湯醫治陰虛盜汗,亦主張入夜時服用。

夜臥。宜服安神藥、澀精止遺藥,以用於治夢遺滑精。緩下劑宜在睡前服用,有利於次日清晨吸收。

4種情況中西藥不能同服

小活絡丹(丸)、香蓮丸、貝母枇杷糖漿中分別含有烏頭鹼、黃連鹼、貝母鹼,若與西藥阿托品、咖啡因、氨茶鹼同服,很容易增加毒性,出現藥物中毒。

中成藥保和丸、六味地黃丸、腎氣丸與西藥氫氧化鋁凝膠、氨茶鹼、碳酸氫鈉、胃舒平等不宜同時服用。因前三種中藥內含酸性藥物,而後四種西藥爲鹼性藥物,如同時服用會發生酸鹼中和,使中藥、西藥均失去治療作用。

麻仁丸、解暑片、牛黃解毒片中含有大黃,不宜與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等同服,因爲大黃能抑制這些酶的消化功能。

降壓藥不要與含麻黃鹼的中成藥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風通聖丸等合用。因爲麻黃鹼可使血管收縮,有升高血壓的作用,這樣就減弱了降壓藥的作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