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降價政策下爲何常用藥仍漲價?

降價政策下爲何常用藥仍漲價?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幾年,爲了緩解老百姓經濟壓力,讓百姓吃上好藥、放心藥、便宜藥,政府陸續推出了取消藥品加成、帶量採購等一系列措施,以有效促進藥品降價。但是爲何在一系列措施落地的背景下,一些常用藥仍然出現漲價、斷供的情況?業內人士表示,藥品漲價“分市而論”

降價政策下爲何常用藥仍漲價?

有不少患者和醫護人員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親歷的藥品漲價的情況。與兩三年前相比,撲爾敏、甘草片、羅紅黴素、硝酸甘油等常用藥品價格一路上漲,有的地方這些藥品的漲價幅度甚至已經達到了50%以上甚至翻倍。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近幾年降低藥價的政策頻出,國家從各個環節不斷努力將低藥品價格,在降價政策下,爲何還會出現常用藥漲價的情況呢?

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對於藥品的漲價要“分市而論”,最近漲價的藥品大多是在藥店、診所或者民營醫院出售的藥品,而公立醫院的藥品價格漲幅不大。公立醫院受降價政策影響較大,而藥店診所等則屬於非政策性市場,也叫體制外市場,老百姓自費買藥,藥品流通完全市場化。之前所推出的降價政策只針對政策性市場,也就是體制內市場。

據統計,由政府統一招標採購的“體制內市場”主要包括全國1.2萬家公立醫院,3.5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7萬個鄉鎮衛生院,這部分的藥品消耗佔整個藥品市場的比例超過七成。

降價政策下爲何常用藥仍漲價? 第2張

與體制內市場深受政策影響不同,在由藥店、民營醫院、私人診所、村衛生室組成的體制外市場,大多數時候降藥價的政策並不能產生明顯的價格引導作用。而關於體制外市場的部分藥品漲價,是由於多種原因綜合導致的,上游的原料藥“壟斷”造成的成本上漲是一個重要原因,這其中既有環保監管趨嚴、中小型原料藥企業關停的因素,也與一些原料藥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拉高價格有關。

也有相關人士表示,隨着原材料價格上漲、質量監管日趨嚴格,一些藥品的生產成本被推高,而市場需求一度飽和,相應企業對這類產品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導致一些藥品的供給量不足,價格也隨着上漲。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