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36歲猝死IT男考勤記錄曝光 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

36歲猝死IT男考勤記錄曝光 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3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6歲猝死IT男考勤記錄曝光 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
打卡記錄顯示張斌經常凌晨還在工作

加班熬夜對很多職場精英來說並不陌生。近期,深圳36歲的IT男張斌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當日凌晨1時,他還發出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對於很多時常熬夜加班或是經常上夜班的人來說都心有慼慼。這一事件引發人們對青壯年猝死現象的思考。

專家提醒大家,猝死不是一時造成的,長期作息不規律以及壓力過大、心腦血管疾病和代謝疾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猝死並非猝不可防,及時調整不健康不規律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可避免猝死。

青壯年猝死多數沒有先兆

“青壯年猝死和醫學上有一種叫‘青壯年猝死綜合徵’的疾病有關。”李建國表示,“青壯年猝死綜合徵”具有下述特點:①死者生前身體健康,發育營養良好;②男女比例約爲11∶1;③多爲青壯年(20~40歲);④死於夜間睡眠中,以凌晨2~4時爲多見,偶見於午睡中猝死;⑤多爲即時死,常在睡眠中突然發生呻吟、打鼾、驚叫、呼吸困難、四肢抽搐等症狀。

“我國猝死人羣在不斷擴大,中青年猝死比例不斷上升。”李建國對記者說,據統計,87.7%猝死患者的發病現場是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絕大多數患者根本來不及去醫院便在發病現場或送往醫院途中死亡。近些年來,猝死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在中青年人羣的知識分子、腦力勞動者中發病率更高,實在讓人痛惜。

“日常所說的猝死一般是指心源性猝死,即心跳節律發生異常。”李建國介紹,正常的心跳像鐘擺一樣有節奏,但是當心跳節律性被破壞時,心臟就變成了無規律的無效“顫動”,全身血液在數秒鐘內停止流動,人在幾分鐘內就將死亡。多數猝死無明顯誘因,但心腦血管疾病和代謝疾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有年輕化趨勢,在早期,中青年人即使身體有器質性病變,症狀也可能不明顯,更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還有資料提示:睡前過於飽食、長時間睡眠不足以及過度吸菸、性交等精神緊張因素和身體過度疲勞等因素可能爲“猝死”誘因。

“猝死發生前,大多數沒有任何先兆,甚至無冠心病史。”李建國說,有些患者有急性心肌梗塞症狀,還有的人會有“說不出的疲勞感”和“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等。部分患者在猝死前數分鐘至數天可出現心前區痛並可伴呼吸困難、心悸、疲乏感等。猝死發生時,當心髒喪失有效收縮超過10-15秒時,即出現神志不清和抽搐;呼吸迅速減慢,變淺乃至停止,全身青紫明顯,脈搏摸不到,血壓測不到等。有些患者在睡眠中死去,死前可能發出異常鼾聲或叫聲,也可能無動靜。

科學急救別錯過“白金4分鐘”

“絕大多數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患者根本來不及去醫院,因此,掌握現場急救心肺復甦,儘快實施心肺復甦是拯救生命的關鍵,而時間只有短短的4分鐘。”李建國介紹,如果心搏停止的時間超過4~6分鐘纔開始搶救,則很少搶救成功;超過10分鐘,則無搶救成功的可能,所謂的“白金4分鐘”就是這個道理。

猝死發生後主要是心跳驟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現下列表現:①意識突然喪失、呼之不應;②脈搏觸不到;③呼吸斷續,呈嘆息樣,隨後停止;判斷心跳驟停最主要的特徵是意識喪失和大動脈搏動消失。

“一旦發現有意識喪失的病人時,要快速的進行識別,立即實施徒手心肺復甦,同時儘快與120急救取得聯繫。只有對心臟驟停的病人進行及時、正確的搶救,纔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李建國介紹了心肺復甦的簡要步驟,強調儘快實施心臟按壓。

胸外心臟按壓:將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臥位,兩手掌重疊置於病人胸骨下部按壓,壓力需足夠大,壓低胸骨5釐米以上,然後突然放鬆,以100次/分以上的速率按壓,連續按壓不間斷。

人工呼吸:簡單的方法是救護者雙手將患者頭部後仰,清除口腔異物,保持氣道通暢,口對口吹氣。

李建國表示,緊急情況下心肺復甦術人人可爲,畢竟生命高於一切,但經過訓練和沒有經過訓練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因此,希望更多的人士掌握心肺復甦術。發達國家只要有人羣的地方就會有急救員,很多心跳停止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大大提高了搶救成功率,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預防猝死

36歲猝死IT男考勤記錄曝光 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 第2張

“預防猝死,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李建國表示,做到預防猝死需在生活細節方面多加註意,做到以下幾點:

積極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心腦血管疾病和代謝疾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當發現有冠心病、糖尿病、中風等基礎疾病時要積極治療。特別是中青年成功人士,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大,一直處於疲憊狀態,無暇顧及健康狀況,正所謂“年輕時拼命掙錢,年老時花錢保命”,實在得不償失。

清淡飲食。高鹽、高脂的飲食習慣很不健康,無論什麼年齡的人,都應增加粗纖維和水果蔬菜的攝入,杜絕暴飲暴食,保持合理體重,減輕心臟負擔。

避免情緒過分激動。打麻將、看球賽等容易造成情緒的波動,導致血管突然收縮,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堅持定期做健康體檢。爲了保障安全,汽車尚且需要“年檢”,我們的身體更不能例外。無論心臟病患者還是身體健康的人,都應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中年人,時間緊迫,耐受力較強,無暇顧及一些輕微症狀,更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體檢至少要一年一次,有助發現基礎疾病,及時控制,預防猝死。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