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啓動

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啓動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5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梗發作要打120,救治要抓住黃金120分鐘。”昨日,旨在改善中國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水平的“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STEMI項目)”全國啓動會在京舉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表示,“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通過急性心梗區域協同救治網絡的建設,實現院前急救體系與醫院無縫對接,提高心梗患者的轉運效率和救治比率。

據悉,“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指導,中國醫師協會主辦,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會、生命時報社等共同支持。

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啓動
3月7日,旨在改善中國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水平的“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STEMI項目)”全國啓動會在京舉行。

心腦血管疾病是“頭號殺手”

“30年前我讀大學時,在內科碰到過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現在到每個醫院看看,每天晚上都有不少急性心梗患者過來,有的乘救護車來,有的乘私家車來,有的人自己就診或者朋友送過來。”葛均波說,急性心梗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甚至有20多歲就得急性心肌梗死的。

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主席、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表示,早期再灌注治療對於急性心肌梗死就可以使死亡率從原來的30%降到5%以上。“但遺憾的是到今天,我們能夠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然不足。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應該有三個環,專業救治肯定是核心,但病人如果不到醫院,或者時間晚了,耽誤了很長時間,就是很大的問題。”霍勇說。

“現在全國佔據疾病死亡原因第一位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第二位是腫瘤,且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國家衛生和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處長焦雅輝表示,由霍勇教授主導的這個項目,把急救中心和有資質的醫院整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STEMI急性心梗救治的成功率。接下來還有幾個需要關注的點,包括進一步完善院前急救體系的網絡和佈局,院前、院內能力的提升以及打通院前和院內急診的綠色通道,加強醫務人員的技能培訓等。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指出,建立一種新興的服務和救治體系,是一種醫療行業的創新模式,醫生培訓和公衆的普及知識是關鍵。

“無縫銜接”重在急診

專家指出,醫療急救體系是否完善、運行是否流暢,直接決定了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救治結果。

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的候任主委、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副院長陳玉國認爲,關鍵在於院前和醫院的“無縫銜接”。換句話說,急診與醫院、基層醫院與有心梗救治能力的醫院需要更便捷的信息溝通、患者轉運綠色通道。

爭分奪秒歷來是120急救中心的座右銘,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劉紅梅表示,120力爭做好急性心梗救治的“排頭兵”,努力縮短指揮時間,10秒鐘接聽120電話,2分鐘派出急救車輛,增強醫院與急救中心的協作,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院前心電圖傳輸及早期預警,逐步實現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的無縫銜接,爲更多的患者爭取時間,把時間留給更多的院內救治。

除了急救中心與醫院,醫院與醫院之間也需要更便捷的溝通。

據葛均波介紹,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項目2期計劃是建立行政支持下的STEMI區域救治網絡,在第一階段的53家三級醫院爲核心的基礎上,醫院規模預計擴大至200家左右。擬在200家有急診介入治療資質的醫院及周邊數百家下級醫院中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轉運模式,以進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診介入治療的例數,併合理開展基層醫院溶栓、溶栓與急診介入治療結合的聯合早期再灌注治療策略;全面優化三級醫院的院內救治流程、醫院之間的轉運、醫院與急救系統之間的協作。

據瞭解,2014年,中華醫學會和生命時報社聯合打造了11月20日“心梗救治日”,利用視頻形式和新媒體傳播手段傳遞心梗救治的核心理念:胸痛胸悶速打120,抓緊黃金120分鐘。

對此,葛均波表示,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隨着政府財政支出增加,院前急救體系規劃、急救車基礎設備、人員隊伍及信息化等方面全面建設,構建起政府、社會、院前急救、醫院四位一體的區域心腦血管疾病急救網絡就能實現。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