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醫院制度改革路徑漸現 醫療PPP模式如何構建?

醫院制度改革路徑漸現 醫療PPP模式如何構建?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立醫院佔醫療市場90%以上的份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已經幾乎成爲中國醫療服務領域的一種“常識”。但就在近期,這種政府舉辦公立醫院一統天下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醫院制度改革路徑漸現 醫療PPP模式如何構建?

前不久,北大國際醫院剛剛登場亮相,混合所有制成了醫院最獨特的標籤。進入2014年以來,混合所有制醫院驟然興起。不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都對建設混合所有制醫院,表現出了濃厚的積極性。

在存量改革領域,公立醫院、國有企業醫院改制所匯聚的人氣越來越高。醫改政策繼續鼓勵這種極具挑戰性的改革方式,而社會資本,尤其是實力雄厚的醫療集團也在這一領域展現出了足夠的毅力和持續的熱情。

傳統的公立醫院則越來越看到,自身所擁有的優質醫療資源在市場當中所具有的價值。在政府對公立醫院規模控制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不少公立醫院聯手社會資本、民營醫院通過品牌、管理、技術等要素的輸出來擴大影響範圍,進一步挖掘優質醫療資源的利用潛力。

這些探索在各自的領域仍然顯得零星瑣碎,但在整個醫院制度改革領域,特別是進入2014年以來,卻正在逐漸匯聚成爲一種強勁的發展新趨勢,厚積薄發。

新醫改啓動五年以來,全面觸及了醫療衛生體制和國家健康產業的各個領域。傳統的醫療資源逐漸被激活和重新塑造。尤其是作爲核心要素的醫療人才,自我價值意識的逐漸覺醒正在從內部逐漸瓦解和改造舊有的醫療衛生體制。

醫療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公衆對醫療質量、服務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技術的出現爲夢想照進實現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更加重要的是,新技術也爲醫療資源跨越體制的藩籬創造了新的途徑。

多重因素的疊加,正在使傳統的醫療衛生體制煥發出新的氣息。尤其是國家宏觀改革背景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也在不斷的被重新詮釋和構建。2014年末,三份關於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文件的出臺,更進一步爲醫療領域的制度創新提供了空間。

但作爲全新的方向和領域,機會展現的同時,挑戰與風險亦存在。路究竟該怎麼走?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新健康週刊舉辦的“健康智匯”醫療產業投資沙龍第三期“新經濟新趨勢——醫院制度改革新探索”,就醫院制度創新的探索展開討論。

中國企業醫院協會主任委員金永成、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合夥人王宏志、中信醫療醫院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陳一、普華永道中國醫療行業諮詢服務合夥人邢立萍,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實踐與總結。

誰在挑戰傳統格局

“混合所有制”作爲一個新的探索形勢進入醫療領域。

到2014年,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上醫療機構的制度類型正在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混合所有制、公立醫院改制、國有企業醫院改制、公私合作機制、特許經營等新制度探索紛紛出現。儘管公立醫院仍然一家獨大,但格局已在逐漸變化。

這種格局的變化,也是在新醫改的進程中不斷探索和演變而來。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是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當中就已經明確的內容。在此後新醫改的推進過程中,社會資本辦醫始終是改革的方向。但仔細觀察,每個階段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隨着醫療需求的快速增長和醫療資源的緊缺,國家和地方的政策一直在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例如康復、護理、產科、兒科、精神衛生等領域,並出臺衆多支持和鼓勵政策。

但效果並不理想。由於受到人才和醫保兩項關鍵因素的制約,社會資本在舉辦和運營上述醫療機構的過程中往往並不順利。而且,這些領域的醫療機構大多規模較小,無法與強大的公立醫院展開競爭,更不足以改變醫療服務市場的格局。

另一方面,公立醫療資源豐富,但礙於體制的束縛難以充分發揮出最大效能。而且政府的財政投入在數量龐大的公立醫院當中只能維持相當低的比例;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改革中,大量“斷奶”的企業醫院由於缺少資金的支持面臨着運營發展的困境。

在這種背景下,發揮公有與民營各自特長的合作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討論和實踐中,國家政策更是對此給予了及時充分的肯定。

2013年10月份出臺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部分開篇即提出,“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城市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所辦醫療機構改制試點;國家確定部分地區進行公立醫院改制試點。”

隨後,鳳凰醫療、華潤醫療、中信醫療、北大醫療等衆多參與公立醫院、企業醫院改制的醫療集團,陸續進入公衆的視野。特別是集中在北京地區參與企業和公立醫院改革的鳳凰醫療集團成功在香港上市,更是給整個市場一個強心劑。

越來越多的民營資本也開始以更爲積極的姿態,準備參與到公有醫療機構的改制當中。達成與中信醫療的合作後,華夏醫療[0.00%]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就曾談到未來有參與公立醫院的計劃。

進入2014年之後,“混合所有制”作爲一個新的探索形勢進入醫療領域。廣州中山、湖南湘雅、徐州第三人民醫院、海南省腫瘤醫院等,先後開始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的探索。年末,亞洲最大單體醫療建築北大國際醫院的開業,則讓整個混合所有制辦醫上了新的臺階。

可以看到,公有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正發展成一種強勁的趨勢。而與以往社會辦醫不同的是,“改制”或“混合”而來的醫療機構在服務理念、運營模式、區域影響等方面,都在對傳統的醫療格局形成挑戰。

不過作爲新的改革領域,仍需要政策上的進一步完善和支持。

以國有企業醫院改製爲例,“國家應該總結過去企業醫院改革改制的經驗和問題,出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政策來推動進一步改革。”金永成認爲,“國家醫改部門應該明確央企國企辦醫是社會資本辦醫,而國資委應該出臺指導意見,理順國企、企業醫院和社會資本之間的關係。”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