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胃腸病其實是“精神病” 心情差胃易“受傷”

胃腸病其實是“精神病” 心情差胃易“受傷”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說胃腸病就是精神病,你會覺得這太聳人聽聞了嗎?你會認爲這是在開玩笑嗎?不過,你若是有過這樣的感受——情緒低落或精神緊張時,不是茶飯不思,就是胃隱隱作痛,甚至腹瀉腹痛;如果心情好,便會胃口大開,吃得滿足又開心——那你就會覺得,這話雖然有點誇張,但從某種角度看卻不無道理。在馬上就要進入緊張忙碌的“年關”當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胃腸與情緒的關係吧。

胃腸病其實是“精神病” 心情差胃易“受傷”

心情差胃“受傷”

天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瑞紅介紹說,每到歲末年終,工作忙碌緊張的時候,胃病患者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增加,其中一些便與鬱悶、壓力等負面情緒有關。之所以胃很像一個“情緒器官”,是因爲有研究表明,胃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和調節,它和腸道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

臨牀上,胃病是精神障礙軀體化表現中最常見的一個症狀,甚至可以說它排在身心疾病的第一位。一些有趣的數據和實驗也都很生動地說明了這一理論:二戰時期,倫敦的胃病發生率上升6成;有人做過一個殘忍的實驗,把猴子鎖在狼面前,兩小時後,猴子因情緒緊張而導致胃部出血。

當然,除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情緒緊張、心情抑鬱等不良情緒外,有些人因性格多思多慮,也易使胃腸蠕動異常,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不振、胃部不適等狀況。

人失意腸也“亂”

在人體的消化道中,除了胃,還有一個器官也與情緒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那就是腸。腸在人們的觀念裏,往往是負責消化吸收營養的,其實它的“狀態”並非如此簡單,它同時還存在着一個神經系統,醫學上稱之爲“腸神經系統”。這個腸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以及人的消化系統一起,形成了神經內分泌網絡系統,又叫做“腦腸軸”。如果人的心情不好,就會通過“腦腸軸”引起胃腸激素分泌異常,導致消化功能障礙。最爲常見的此類疾病便是腸易激綜合徵。反之,人們如果消化道出現問題,也會通過“腦腸軸”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人的情感障礙。由此可以說,胃腸是不折不扣的“情緒器官”。

調腸胃需要好心情

張瑞紅介紹說,長期有負面情緒可導致的胃腸病,包括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等等,症狀也多種多樣,如胃痛、胃脹、早飽(吃一點胃就飽脹得難受)、噁心、嘔吐、泛酸、燒心、便祕、腹瀉等。不過,情緒所致的胃病,最常見的恐怕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很多,主要與情緒心理因素的影響及飲食生活不規律有關。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這種病越來越多,幾乎所有人在漫長的一生中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那麼,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呢?就是在就診前的半年內,至少有3個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餐後不適、胃痛、早飽、上腹部燒灼感等等,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如胃鏡、上消化道造影、B超等,卻未發現能解釋上述症狀的結構上的問題。功能性消化不良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有關,這已經得到了許多專家的共識,目前對付一些頑固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醫生也往往會用些抗焦慮抑鬱的藥物。

因此說,要想不得胃腸病,不暴飲暴食、拒食生冷油膩、遠離菸酒很重要,調理情緒擺脫煩惱也至關重要。如果患了胃腸病的話,按醫囑吃藥的同時,配合調理情緒,療效上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張昭)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