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理解和關愛是跨越更年期的沼澤 心理調節最重要

理解和關愛是跨越更年期的沼澤 心理調節最重要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理解和關愛是跨越更年期的沼澤 心理調節最重要

理解和關愛是跨越更年期的沼澤

更年期的女性男性,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處於一種更替和過渡階段,易出現各種不適或脾氣暴躁、忽喜忽怒等“不正常”現象。

提起更年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在遇到某人發脾氣時,甚至還會經常拿“更年期”調侃一下。生活中各種應對更年期的招數也是五花八門,那麼,哪些方法可行?需要特別注意哪些方面呢?……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記者專門採訪了有關專家,以指導大家正確應對更年期。

注意自查出現症狀早求診

“門診上,大多數女性都是因月經紊亂前來檢查時,才知道自己正處於更年期,真正因更年期前來就診的人很少。”西安儷人醫院婦科副主任劉梅梅主任醫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更年期對於上了年齡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很多人都覺得更年期症狀的說法太多了,根本無法清楚地判斷。“女性一般上了40歲,就開始進入更年期,從生理和心理上都會出現一些顯著變化,最突出的改變就是月經紊亂,有些人同時還伴有各種生理不適,如潮熱、多汗、多夢、脾氣暴躁等自主神經調節紊亂等症狀”。

“很多時候,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很多人首先會選擇去看內科或是神經內科,很少有人會想到去看婦科或更年期門診”,劉主任表示,這樣的認知,致使一些人更年期症狀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而加重,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

她建議女性朋友,尤其是快到絕經年齡的女性,一定要重視每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必要時增加體檢次數;飲食起居要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少熬夜;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調節心理。一旦出現更年期跡象,也不要有太大心理壓力,如果自主調節無法改善,可尋求醫生的幫助。“每個人的情況、疾病病史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一樣”她指出,月經紊亂的要進行調經,伴有其他症狀的,必要時還要進行藥物輔助治療和心理疏導等。只要通過正規化治療,就可平穩度過更年期。

性情變差心理調適更重要

“更年期的人真難相處”,很多人都如此“抱怨”。對此,西安323醫院婦產中心副主任李世梅認爲,更年期的人難免會出現明顯的情緒波動異常,如易煩躁、愛發脾氣,失眠多夢,多疑,經常傷感、憂鬱、悲觀失望、獨自唉聲嘆氣等。“更年期反應在情緒上,確實有些過激表現,有時甚至難以自控。這時她們更需要家人和身邊人的關愛、理解和包容,多陪陪她們,必要時要多提醒甚至陪伴她們及時就醫”。

李世梅主任提醒,更年期出現的五心煩熱、出汗、潮紅等症狀,輕者經過自身調節和家人的關愛、陪伴,隨着時間推移症狀會逐漸消失,所以不要緊張不安。但如果這些負面情緒持續時間長、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就需要及時就醫,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要安全度過更年期,女性朋友必須注意適度使用保健品,過多使用保健品會導致雌激素過剩,從而引起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在治療期間,女性除了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要從心理、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做好準備。發現自己進入更年期後,不要過於擔心緊張,而應儘量轉移注意力,可以找一些新的知識或比較感興趣的東西來學習,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或出去旅遊。保持愉快的心境,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善於自我疏導。

需要提醒的是,周圍人不要動不動就拿更年期“說事兒”。更年期的女性一發脾氣,就會有人說“別理她,更年期”,這樣的刺激會給她們增加心理負擔,引起心理不適。

人到中年男人也有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症狀較少,而且大多數症狀也不夠典型,部分男性甚至終身沒有明顯的更年期症狀,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據內分泌科醫生介紹,與女性一樣,男性也會因性腺功能下降,雄性激素分泌減少而引起“更年期”症狀。但並非每個男性到了一定時期都會出現“更年期”症狀,而是有着很大的個體差異。

據介紹,男性更年期一般開始於40-45歲,持續到60-65歲(甚至更老)。男性處於更年期時身體會出現幾個變化,如精神心理上出現焦慮、嗜睡、記憶力減退,不明原因的恐懼、煩躁或抑鬱等;神經和血管方面,易出現潮熱、陣汗和心悸等;體格方面,自我感覺體力和精力大不如前,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乏力、疲倦,同時還伴有脫髮、腹部肥胖、腰痠背痛等症狀。有研究顯示,長期從事教師、IT業、文案等職業的男性更易提前進入更年期,因爲他們大多長期處於久坐不動的工作狀態。

因此,專家提醒男性朋友,過了40歲就要注意這些不適症狀,學會心理調節,穩定情緒。加強室外活動和鍛鍊,尤其是久坐不動的男性腦力工作者。同時還要注意休息,消除疲勞,保持最佳的體力和精神狀態,以預防或減輕更年期各種症狀。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妻子也要特別關心和照顧好這一特殊時期的丈夫,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照顧,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開導。(程靜)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