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兒童劑型藥品缺乏 孩子吃藥何時不再“靠手掰”

兒童劑型藥品缺乏 孩子吃藥何時不再“靠手掰”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劑型藥品缺乏 孩子吃藥何時不再“靠手掰”

記者走訪藥店和醫院發現,兒童劑型藥品缺乏,很多兒童用藥主要靠手掰或切割,國家六部門出臺保障兒童用藥新政,兒科專家期待進一步細化兒童用藥規格劑型。

“因爲沒有專門針對兒童的劑型,我給孩子喂藥必須根據藥品包裝上的體重和喂藥量的換算標準計算,真的很費勁。”昨日,市民汪女士3歲的女兒因咳嗽就診,面對醫生開的消炎類藥物,她感覺很無奈。事實上,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爲目前兒童藥品的適宜劑型和規格缺乏,很多兒童用藥往往要“靠手掰”甚至用刀切割,給家長和孩子帶來極大不便,也存在一定的用藥風險。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近10年來我國關於兒童用藥的第一個綜合性指導文件。這意味着,今後將有更多企業爲兒童“量身定做”適宜劑型和規格的藥品,長期困擾患兒家長的兒童藥“靠手掰”問題或有望終結。

問題

算劑量太麻煩,還造成浪費

記者昨日走訪了市內多家藥店和醫院。記者發現,藥店內出售的兒童藥物,其藥品說明書中一般僅有“小兒慎用或酌減”、“謹遵醫囑”等描述,缺少明確的兒童適應症和用法用量,也未明確標註不良反應警示等信息。

而對家長來說,最讓他們頭痛的莫過於一些消炎類藥物,其體重和用藥的換算非常複雜,家長必須根據藥品說明書上的一個換算表多次計算後,才能大概確定孩子的每次用藥量。

“我兒子吃一種消炎藥時,按照他的體重每次只能吃半袋,因爲不好儲存,結果剩下的半袋基本都浪費了。”市民廖先生說,還有一種藥物,孩子每次吃的分量應該是小袋裝的3/4,每次用藥時總感覺很難把握準。“如果把握不好服藥的劑量,肯定就會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導致用藥風險,這讓我們家長感覺很爲難。”

“其實不僅家長面對孩子服藥劑量很煩惱,醫生也很頭痛。”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張路說,兒科每天都會面對把一些藥片切割成兒童適宜劑量的工作。“醫生會根據早產兒、新生兒的體重,將一些藥品精細切割到十分之一,甚至十九分之一等更精確的分量。一些膠囊類的藥物甚至需要醫護人員將一顆顆膠囊打開,細數其中的粒數。”張路介紹。

“一些貴重藥品,例如注射用藥等缺少兒童適宜規格,每次只能將成人劑量、規格的包裝進行重新拆分。用的少、扔的多,造成浪費,增加了藥品費用和患者負擔。”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藥劑科主任、主任中藥師鄧曼靜說。

原因

九成以上藥品無“兒童版”

據統計,現有的3500多種西藥中,兒童劑型僅有60多種,僅佔藥品總量的2%左右。目前,在長沙市婦幼保健院,涉及兒童的藥品有80餘種,僅佔全院門診用藥的18.2%,多數是抗菌藥。該院專門的兒童劑型主要集中在部分口服藥物,較原來有所增加,但種類仍少。而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目前涉及兒童用藥的品種有近90種,約佔總藥品種類的10%。

爲什麼“兒童版”藥物這麼少?張路認爲,由於兒童的年齡(0-14歲)及體重(3-60公斤)跨度較大,兒童藥品難以做到滿足各個不同年齡的劑量和劑型的要求;兒童特別是嬰兒的用藥,由於難以開展藥品的臨牀試驗,加上兒童藥物相對於成人利潤偏低,藥廠在研發、生產方面積極性不高,使兒童用藥存在一定侷限性。因爲兒童的用藥劑量小,市場規模小,盈利微薄,市場上很少有專門做兒童用藥的藥企。

危害

用藥不當或影響兒童健康

據國家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達到12.9%,新生兒更高達24.4%,而成年人爲6.9%。在長沙各大醫院收治的患兒中,有不少就屬於家長擅自給孩子用藥,結果反而導致孩子因用藥過量導致病情延誤或加重而送醫的案例。

“很多藥物是複合製劑,其中很多成分是不能應用於兒童的。如果不正確使用的話,可能會造成危險。”張路說,兒童用藥安全不可小視。

“小孩吃大人規格的藥物或藥物超量,尤其是對心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是危害健康的。”鄧曼靜指出,因爲小兒的肝臟還沒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全;小兒的腎臟仍處於生長髮育之中,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不全;加上小兒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還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

建議

開發多劑型劑量的兒童藥品

如何緩解“兒童版”藥物缺少的情況?張路表示,要改變目前兒童用藥規格、劑型少的現狀,國家應通過立法或行政手段,加強對兒童藥品在研發、生產、試驗及藥物毒副作用的監測方面的投入,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提高生產廠家的積極性;同時,減少藥品流通中的中間環節,降低藥價虛高,使廣大患者得到實際利益;儘量細化兒童藥物,同種藥品可有多種劑型和劑量;對兒童藥品的口感加強研究,提高兒童用藥的依從性。

鄧曼靜則建議,鑑於目前綜合性醫院受藥品規格品種的限制,國家應考慮將兒童用藥的品規列在規定品種之外。另外,希望國家敦促藥廠進一步完善兒童用藥說明書的內容,多開發兒童使用劑型,確保劑型能方便家長拆分把握給藥劑量,如顆粒劑、糖漿劑、混懸劑等。

新規

兒童用藥鼓勵“量身定做”

國家六部門近日出臺的《關於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指出,對於部分臨牀急需的兒童適宜品種、劑型、規格,建立申報審評專門通道,加快進度,並逐步建立鼓勵研發的兒童藥品目錄,引導和鼓勵企業優先研發生產。鼓勵開展兒童用藥臨牀試驗。加強兒童用藥臨牀試驗管理,探索建立新藥申請時提供相關兒童臨牀試驗數據及用藥信息的制度。

《意見》還提出,按規定及時將兒童適宜劑型、規格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優先支持兒童用藥生產企業開展產品升級、生產線技術改造。建立短缺預警機制,對臨牀必需、易短缺、用量小的藥品綜合採取價格、採購扶持及定點生產、儲備等方式確保供應。

提醒

確定兒童用藥劑量四依據

怎樣確保兒童用藥安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藥劑科專家表示,目前,計算兒童用藥劑量主要有4個依據:年齡、體重、體表面積和藥品說明書。一般情況,按年齡計算時,1歲兒童用藥劑量爲成人的1/5,2歲爲1/4,4歲爲1/3,6歲爲2/5,9歲爲1/2,12-14歲爲2/3,14-18歲爲3/4,18歲開始即與成人用藥劑量相同。

有的孩子與同齡兒童相比,太胖或太瘦,則主要參考“按體重計算法”。即用藥量爲兒童體重(公斤)和成人體重(50公斤或60公斤)的比值,再乘以成人用藥劑量。比如體重爲20公斤的孩子,用藥量約爲成人的1/3至2/5。

藥品說明書如果已明確兒童用藥劑量的參考值,應以此爲準。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