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陳君石:我國食品安全最大問題是食源性疾病

陳君石:我國食品安全最大問題是食源性疾病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在科學會堂做了題爲“食品安全的真相與誤區”的報告。他指出,我國的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是好的。

陳君石:我國食品安全最大問題是食源性疾病

爲此,陳院士呼籲各級政府設立食品風險交流部門,使專家的風險評估信息準確地傳達到媒體、公衆那裏,消除專家與公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最大問題應是食源性疾病

在陳院士看來,威脅到我國食品安全的最大的問題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食源性甲型肝炎、大腸桿菌食物中毒、沙門氏菌食物中毒。

陳君石認爲,政府部門對此還不夠重視,例如,國務院食安辦出臺的文件裏,並沒有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放在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第一位。

陳院士還指出,公衆對蔬菜上的農藥殘留也不必過於擔心。檢測表明,我國98%以上的蔬菜在農藥殘留指標上是合格的。

呼籲政府加強食品風險交流

談到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與應對時,陳君石強調,“危害在食品中廣泛存在,不可能消除。食品監管的目標是控制風險。”

他介紹了國際通用的食品風險分析框架。這個框架由三部分組成: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其中,風險評估是由專家完成的,這種評估不受政治、經濟、飲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評估的結果放之四海而皆準。

風險管理是政府行爲,是政府部門基於專家的風險評估結果,做出的立法、修改標準、勒令食品下架等決策。

所謂風險交流,則是政府部門把風險評估的結果、風險管理的決策告知媒體、公衆、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對象。在陳君石看來,我國政府部門在這一環節上,還有待改進。

爲此,陳院士呼籲各級政府設立風險交流部門,像美國FDA、歐洲食品安全局那樣,有專門從事風險交流的部門、人員以及經費支持,加強與媒體的溝通,更及時、透明地向公衆發佈信息,從而消除專家與公衆間的信息不對稱。

我國食品安全總體情況良好

“我國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在報告中,陳君石院士如是說道。

據介紹,我國建立了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完成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建設。與十年前相比,我國的食品合格率大幅上升,上海地區的食品合格率在95%以上。既然我國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是好的,而且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那爲何消費者感到食品問題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我們還能吃什麼”這樣的說法呢?

對此,陳君石表示,他認爲這是由幾點原因造成的:第一,是消費者要求“食品零風險”,但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初級農產品與食品生產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出現問題在所難免,與公衆的要求形成了反差。第二,是消費者籠統地將不合格食品與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等同起來,使得“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

第三,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的要求提高了,維權意識高漲。第四,政府加大了監管力度,原來沒暴露的問題如今顯現了。第五,一些虛假和誇大報道誤導了公衆。這幾點不能互相割裂,必須綜合起來看。(俞陶然)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