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特種兵”中的“強心隊”,讓危重症救治更有把握

“特種兵”中的“強心隊”,讓危重症救治更有把握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多器官功能損害的出現,使“新冠肺炎不只是肺炎”的認識日益明確。協和國家醫療隊救治的部分患者中出現棘手的心臟問題,爲提高臨牀救治率,加強心內專科力量迫在眉睫。2月19日,含4名心內科醫師的第三批“特種兵”馳援武漢,使整個“協和軍團”心內專業人員共計達12人。這支特殊的“強心隊”,肩負着探究“心路”的使命,立足專業,與多學科協作,爲危重症救治增添更多把握。

“特種兵”中的“強心隊”,讓危重症救治更有把握

迎難而上,思考探究導致心臟問題的“元兇”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常會突然急轉直下,尤其是有基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引發心源性猝死,這需要心內專科醫師對病情進行判斷和介入。爲此,醫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黨委書記張抒揚和心內科荊志成主任等科室負責人緊急商議,召集科室精銳力量再次馳援武漢,上陣會師。

“患者的心臟到底發生了什麼?”心肌肌鈣蛋白水平高達正常值的50~100倍,超敏C反應蛋白數值達上百mg/L,血鉀劇烈波動在2.6~6.2mmol/L,以及貧血、無尿、血壓下降等諸多問題擺在面前,隊員們絞盡腦汁,積極思考。氣道管理、代謝失衡、電解質紊亂……哪個環節還需更關注?嚴重心肌損傷該如何應對?“強心隊”隊員迎難而上,深入探究。

在黨委書記、心內科教授張抒揚的帶領下,心內科嚴曉偉教授,吳煒、高鵬副教授,田然、錢浩、郭帆醫師,會同其他科室專家,從病程、症狀、理化檢驗、病毒核酸監測結果等方面反覆解讀病例特點,考慮患者嚴重心肌損傷的原因有基礎心血管疾病因素,更重要的是繼發性因素如嚴重低氧血癥、嚴重酸中毒、電解質紊亂以及營養狀況差等。進一步結合患者屍檢心肌細胞中未發現新冠病毒複製活躍的特點解析,傾向考慮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關鍵點是要改善氧合和控制“炎症風暴”。患者嚴重缺氧,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與供氧量嚴重不平衡,同時經歷嚴重全身炎性反應,以上因素均與心源性猝死密切相關,而並非心臟本身病變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單一因素導致。

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意義同樣重要,甚至前者更爲關鍵。強化多學科協作,控制患者整體狀況,改善低氧和缺血、糾正電解質紊亂、加強營養支持、更好地進行容量管理及循環支持是面對危重症的基礎着眼點。目前危重症救治仍困難重重,而排除疑問,建立臨牀思維,使醫生心中有序、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向,利於基礎病情的控制,有效地指導支配臨牀資源並對病情預後作評估。

多學科協作、醫護配合讓臨牀決策“顯效”

面對臨牀諸多棘手問題,醫療隊各專業組空前團結,充分開展多學科協作,在前線最大化體現協和的綜合優勢。

在張抒揚書記和韓丁副院長的全面指導下,醫療隊建立了符合前線實際的查房模式並不斷調整優化。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因地制宜地調整爲一線分組看病人、交班討論彙總,二線每日輪崗查房、指導治療的方式,使每位患者均責任到人。一二線大夫分4組管理32張病牀,心內科嚴曉偉教授、感染內科李太生和劉正印教授、內科ICU杜斌教授、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京嵐教授、重症醫學科周翔和腎內科秦巖副教授作爲上級醫師,堅持每天牀旁查房,爲患者插管上機、牀旁血濾、生物製劑應用、炎症因子吸附、抗凝、激素治療等做決策。

協和內科學系副主任、心內科黨支部書記、協和第三批國家醫療隊隊長嚴曉偉教授有着30年的豐富臨牀經驗,他非常注重基礎治療措施的多點落實,帶領團隊補搭患者因“炎症風暴”而垮塌的“機體框架”。重視能量攝入,保.證白蛋白穩定,維持水電平衡,進行炎症因子吸附、胸腺肽和中藥等輔助治療,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逐漸得到改善,生存期延長。針對新冠病毒引發的嚴重免疫反應,結合長期氣管插管的感染風險,主張極爲謹慎地應用激素,嚴格把控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指徵和用量、時間,並在必要時加用靶向藥物託珠單抗。此外,心內科輔助患者血管炎和微血栓形成的抗凝指徵判斷並參與調整藥物。重症患者長期臥牀易導致深靜脈血栓,部分患者凝血功能異常,出現高凝狀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在行抗凝治療時,與消化內科醫師配合,注意預防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生。

多種護理措施並舉在危重症救治恢復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強心隊”中護士張穎、袁勝、李奇、付靜和吳楠在工作中與醫生默契配合,將各種治療措施貫徹執行。他們遵循“肺要幹、肺要動”的口訣,即適當脫水、勤拍背、促排痰、鼓勵患者做呼吸運動,促進心肺功能逐漸恢復。

有着8年急診、1年ICU和心臟介入導管室工作經歷的護士袁勝介紹,他們曾護理過一位感染性休克、體重高達180斤的患者,大家會不惜體力爲患者完成俯臥位通氣;一位經氣管插管和牀旁血濾治療脫機後的患者出現譫妄和煩躁情緒,他們會持續陪伴和安慰;爲恢復患者心肺功能,攙扶患者從坐位訓練站立,會先在患者腳下墊個小箱子,不僅保.證下肢肌肉力量逐漸恢復,還利於保.證迴心血量的供應。

精細的護理是臨牀決策顯現成效的基石,袁勝感慨說:“感謝協和的培養,讓我們有機會經歷多學科護理專業的培訓,爲前線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因地制宜,拓展專業技能的“底氣”源於基礎培養

心內科團隊在前線因地制宜,按專業亞組分工,展示協和大內科的綜合實力;隊員們拓展專業領域,成爲全科能手,爲臨牀一線提供所需的服務。

心內科吳煒和高鵬分別是心血管介入治療、心臟電生理專業的副教授,他們在前線運用紮實的專業基礎結合多年的臨牀經驗,爲重症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綜合診療方案。吳煒副教授談到,部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危急程度始料未及,呼吸和循環支持是兩大關鍵點。心臟超聲是瞭解心臟結構、收縮和舒張功能、心臟負荷等情況的重要評估途徑,利於指導臨牀有的放矢地給予合理循環支持、容量管理等。隨着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設備的逐漸完善,心內科醫師爲患者廣泛開展牀旁超聲心動圖檢查,可直觀觀察重症患者心臟結構與功能,準確提供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的定量數據。

醫生操作超聲心動圖檢查需經過超聲醫學專業培訓。吳煒副教授感慨道:“我在病房能夠順利開展牀旁超聲心動圖檢查,受益於協和大內科對我基本功的培養以及心內科對每名心血管專科醫生的規範化培訓。多年前在心內超聲專業組的學習經歷,在此刻迸發出力量,讓我能夠武裝自己、沉着上陣。”

同樣是介入治療專業的錢浩醫師認爲,到前線後不怕困難、來之能戰的底氣源於協和給予的紮實而全面的臨牀技能培養。他在前線積累實戰經驗的同時,還利用休息時間不斷重溫超聲學習視頻並聯系科室超聲專業組老師進行指導。

高鵬副教授充分利用心臟電生理專業優勢,對於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時判讀心電圖,指導電覆律或者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藥物進行轉復,顯著降低了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同時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肌組織耗氧。

協和人過硬的基本功在抗疫戰場成爲了有力武器,“三基三嚴”的優良傳統在武漢同濟醫院協和戰場得到發揚。

勵志入黨,堅定信仰凝聚強大精神動力

在疫情大考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守土盡責,體現出先鋒模範作用。醫院黨委書記張抒揚靠前指揮,擔任協和國家醫療隊領隊,爲全院黨員樹立了榜樣。心內科黨支部書記嚴曉偉以身作則,用堅定的信仰和凝聚力感召着身邊黨員。心內科張穎、袁勝、吳煒三位同志抗疫一線入黨,內心的赤誠經過戰地考驗,必將化成動力鼓舞他們繼續前進。

吳煒副教授今年1月就已遞交入黨申請書,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他毫不遲疑地奔赴前線,深明大義的老父親是他背後堅定的精神支持。吳煒的哥哥一個多月前猝然離世,母親有老年癡呆症。患嚴重冠心病的老父親是有四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吳煒出發前,父親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你應該去。相信黨和國家的領導,你應該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懷揣着父親的囑託,肩負着協和心內科的責任,吳煒篤定前行,實現醫者使命,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和老父親再表入黨的決心!

醫療隊心內科不負衆望,組成了具有專業精神和愛國胸懷的“強心隊”。在前線,他們團結協作,發揮着協和人的光和熱。情懷化熱血、擔當志爲先,心內科在國家危難、抗擊疫情的艱鉅道路上踏出了堅實的步伐。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