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母嬰保健 > 秋天孕婦如何護理皮膚 秋燥孕婦怎麼辦

秋天孕婦如何護理皮膚 秋燥孕婦怎麼辦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身懷六甲的孕媽咪,秋天相對是比較舒服的季節,既沒有夏天的燥熱黏膩,也沒有冬天的刺骨寒冷。不過,此時由於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稍不留意就容易染上感冒;乾燥的空氣也可能讓許多人皮膚幹癢,甚至出現流鼻血的現象。且大閘蟹產季將至,相信有許多饕客孕媽咪準備大快朵頤,但若食用過量,可能引發腹瀉甚至腸胃炎。且因秋燥傷肺,有呼吸道、心血管痼疾的孕媽咪,需小心慢性病復發。所以提醒孕媽咪在享受明媚秋光的同時,也別忘了保健身體。

秋天常見皮膚疾病

1.對磨疹

對磨疹是指兩個相鄰部位的皮膚表層因相互磨擦刺激,造成皮膚髮炎現象。容易發生在皮膚的皺褶部位,常見跨下、肛門附近、腋下、乳下、手腳彎折處,會引起搔癢、紅腫、落屑及丘疹症狀,磨擦嚴重時甚至會感到疼痛,且常合併黴菌感染。

由於對磨疹好發在肥胖的人身上,提醒孕媽咪,孕期應儘量避免讓體重超標。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溫過熱的環境運動或工作過久,並保持身體乾爽、徹底清潔四肢皺摺部位,穿着寬鬆透氣的衣物。

假使孕媽咪出現對磨疹症狀且開始發癢,可在患處擦拭短期外用型弱質類固醇藥膏。

2.皮癬菌感染

皮癬菌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癬,同樣也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它是一種黴菌,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一般來說只會在皮膚的角質層或角質衍生物形成感染,依感染部位不同名稱各異;

腳底、腳趾趾縫稱足癬(俗稱香港腳)、手腳指甲稱甲癬(合稱灰指甲)、股溝或胯下稱股癬、身體軀幹稱體癬、頭皮與頭髮稱頭癬。

此種癬菌感染在氣溫降低的秋季會變得較輕微,但孕媽咪仍須有警覺心,尤其平時容易流汗的孕媽咪,應定期檢查腳指指縫或身體有無脫皮現象,若有症狀則須使用微量抗黴菌藥膏治療。

另外也是癬的種類之一的「汗斑」則在夏季較常見,有此症狀同樣適用抗黴菌藥膏。

3.溼疹

敏感性體質的孕媽咪須特別注意溼疹。溼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通常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搔癢爲主要症狀。

懷頭胎的孕媽咪,約有5%~10%在邁入第二、第三孕期時,肚臍周圍或整片肚子會出現紅色塊狀溼疹,併產生搔癢。此時可以攝取口服抗組織胺、外用類固醇藥膏緩解症狀。

4.汗皰疹

有異位性皮膚炎或汗皰疹病史的孕媽咪,在秋冬季節交替時容易發作。汗皰疹屬於過敏的一種,好發於手指、手掌和腳底,一開始會出現透明珍珠狀的小水泡,通常伴隨強烈的搔癢感,隨後小水泡逐漸擴大、破皮,一般會在2~3周內消退。

水泡剛冒出來的時候是搔癢感的高峯,爾後癢感逐漸下降,形成環形脫屑或脫皮。孕媽咪如果雙手出現小水泡可以以強效類固醇治療,由於2、3天情況改善即可停止用藥,此類固醇治療屬於短期使用,不用擔心會傷害胎兒。

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的孕媽咪則要注意保溼,不要熬夜。孕媽咪若是過敏體質,懷孕期間少吃海鮮、花生、巧克力、芒果等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此也可以減少胎兒出生即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5.幹癢症

秋天雖然不像冬天如此乾冷,但氣溫降低之際,乾性膚質或罹患乾性皮膚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的孕媽咪仍可能出現冬季溼疹、幹癢症狀。

此時日夜溫差大,皮膚在低溫環境血管會收縮,使局部血液循環降低,進而讓皮脂和汗水分泌減少;皮膚乾燥便容易發癢、發炎。

建議孕媽咪洗澡以淋浴爲主,因爲泡熱水澡會把皮膚表面皮脂洗掉,一旦吹到乾冷空氣,便會加重幹癢症狀;淋浴次數也不宜太多。

且因肥皂較乾澀、易溶解皮膚脂質,孕媽咪應選擇溫和的乳霜香皂或中性沐浴乳。洗澡後也要固定塗抹具保溼作用的乳液或乳霜潤膚劑,減少水分蒸發。

另外,貼身內衣物最好用手洗,有些人喜歡使用大量洗衣精清潔貼身衣物,容易殘留清潔劑而引發過敏。穿衣應避免毛料、尼龍衣物;睡覺時也不要直接覆蓋毛毯。

應儘量選擇棉質柔軟衣服,毛毯外面也最好套上純棉被套。提醒孕媽咪,當看到皮膚出現皮屑表示身體過於乾燥,應使其恢復滋潤,避免併發溼疹。

罹患冬季溼疹的孕媽咪,若自行塗抹保溼乳液無效,則須經醫師診斷後以富含油脂的藥膏塗抹患處以減輕症狀。

秋天孕婦如何護理皮膚 秋燥孕婦怎麼辦

不同膚質秋季對策

1.清潔

油性膚質的皮脂分泌旺盛,進入秋冬乾冷季節後因爲泌油症狀減輕,皮膚相對會比較舒適,孕媽咪此時可改用溫和的洗面產品徹底清潔。乾性膚質的孕媽咪在秋天皮膚會更乾燥,應使用中性洗面皂清潔,並儘量不要化妝以免刺激皮膚。

另外要避免用太熱的水洗澡,也儘量不要泡澡,洗完澡可用保溼乳液均勻塗抹四肢。非上班族的孕媽咪如果一整天沒有外出僅待在家中,用清水洗臉即可。

混合型皮膚因爲T字部位是油性;兩頰爲乾性,保養較費時且麻煩許多,可選擇中性或中性偏油的洗面皂,徹底清洗T字部位,兩頰則以清水潑過即可。

在秋季,無論乾性或油性皮膚,早晚各洗一次臉就已足夠,過度清潔皮膚會傷害毛囊。有些孕媽咪用磨砂膏清潔痘痘,但容易傷害角質層,長期使用反而會讓皮膚變粗糙。

2.保溼

只要做好保溼,其實不需要敷面膜。敷面膜只是讓臉的溼度在短時間內提升,若要肌膚維持溼潤狀態,不如挑選一瓶低敏感性、沒有香精色素且適合自己膚質的保溼乳液。

保溼用品分乳液與霜狀,乳液含水量多,容易蒸發,適合油性膚質的孕媽咪在夏季使用;霜狀較厚實、保溼性佳,適合乾性膚質的孕媽咪在秋冬使用。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是用化妝水或用保溼噴霧保溼。化妝水的作用在清潔而非保溼,肌膚上抹水只會讓水份大量蒸發、使肌膚更乾燥,無法達到保溼效果。

除非孕媽咪卸妝或洗臉洗不乾淨,此時可用化妝水再清潔一次。而敏感性肌膚的孕媽咪原本就應降低化妝次數,更不需要使用化妝水。此外,防曬乳是很好的保溼品。因爲陽光會讓皮膚更幹,充分隔絕紫外線可使肌膚鎖住水分。

3.防曬

相對夏天,秋天會比較乾燥,也因爲白雲數量稀少,使得紫外線指數增加,此時孕媽咪仍要做好防曬措施。防曬首要條件是選擇適合的防曬乳,避免使用太油膩或會刺激皮膚的產品。

不過,通常油性防曬乳防曬係數也比較高,爲什麼不能用油性的防曬乳?防曬乳如果太油,塗抹的量通常會減少,如此便無法達到防曬的效果。

在使用防曬乳時,一次塗抹的量約一塊錢大小,且在出門前20分鐘塗上效果最佳。假使有做慢跑、爬山等會流汗的運動,需記得隨時補充。

一般上班族可選擇SPF20的防曬乳,在有效阻隔19/20的紫外線後,曬到肌膚的紫外線只剩1/20的量。若到海邊遊玩,可用防水式防曬乳。

而去郊外或空曠地點自然需要防曬係數較高的防曬乳,最好以SPF50爲主,另外可以戴帽子、拿雨傘加強防曬。

化學性防曬乳因爲有化學成份,不適合敏感型肌膚的人,因此過敏的孕媽咪適合擦物理性的防曬乳。除此之外嘴脣是防曬時最常忽略的部位,所以出門時也要記得抹上具防曬效果的護脣膏,以免導致嘴脣色素沉澱。

而比起臉部,手、腳的敏感性較低,面積也較大,可使用專門擦身體的防曬乳。

4.症狀

油性肌膚因爲油脂分泌多,在特別油的部位容易造成細菌發炎而長痘痘。長痘痘的孕媽咪在治療上會以外用抗氧化劑或外用的抗生素爲主,另外要提醒孕媽咪,不能擦含A酸成分的藥膏以免傷害胎兒。

乾性肌膚容易幹、癢、過敏,若出現紅色癢疹,會採取弱效類固醇藥膏治療。針對許多孕媽咪擔心在孕期用藥會傷害胎兒,此類治療藥膏因爲是局部使用,皮膚吸收的量不多,且療程完畢即停止用藥,孕媽咪不需擔心。

小貼士

皮膚乾燥的媽咪須特別注意保溼,若僅有乾燥症狀則塗抹保溼乳液即可,但若有紅色斑塊、疹子,則可以使用醫師開立的外用類固醇。而雖然孕媽咪代謝較快,但如腋下、跨下等皺摺悶熱處還是有可能出現皮膚問題。

應儘量穿着純棉、寬鬆的衣物,避免罹患溼疹(對磨疹)、皮癬(足癬、股癬)等疾病。此外,孕媽咪通常會腳部腫脹,鞋子應以寬鬆舒適爲主。

孕期由於荷爾蒙濃度變高,臉上容易長孕斑(即肝斑),所以一定要落實防曬。已經長斑的孕媽咪也毋須太擔心,等產後荷爾蒙回覆正常,臉上斑點自然會逐漸淡去。

秋天孕婦如何護理皮膚 秋燥孕婦怎麼辦 第2張

秋燥疾病預防

呼吸道不適

秋季由於早晚溫差大、空氣乾燥,容易引發過敏、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

譬如過敏性鼻炎、氣喘、咳嗽、乾燥性支氣管炎等。有呼吸道問題的孕媽咪可以飲用滋潤性質的藥方,譬如沙蔘麥冬湯,或喝蜂蜜水、富含維他命C的果汁潤喉;搭配鍼灸肺經如魚際、尺澤等。

有哮喘症狀可喝桂枝湯;過敏性鼻炎則可喝辛夷清肺湯。燥邪首先犯肺,易呈現乾咳無痰,甘蔗、荸薺有絕佳滋陰潤肺的功效,孕媽咪也可攝取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雪梨川貝冰糖羹等止咳化痰。

如要預防過敏與呼吸道疾病,平日須多補充水份、注意保暖,特別是口鼻及頸部,外出時可以戴口罩、圍上棉質輕薄的圍巾,隔絕汽機車廢氣與冷風刺激。

另外,最好避免吃冰品、涼性瓜果、生魚片等冷性食物,避免刺激呼吸道。清晨及半夜須將窗戶關小,別讓冷風進入屋內。喉嚨幹癢除了氣溫變化,還有可能是吸入塵蟎導致,須注意環境清潔,落實衛生。

腹瀉

秋天的腸胃疾病以腹瀉最常見。造成腹瀉的原因有三種,分別是吃到不潔食物、罹患腸胃型感冒、食用過於冰涼的食物等。前兩項爲感染性腸胃疾病,最後一項則爲非感染性腸胃疾病。

孕媽咪腹瀉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是著涼或飲食不當。原本即有慢性腹瀉病史、或腹瀉疾病的孕媽咪,此時抵抗力與耐受力較差,在秋季復發機率相對高。懷孕晚期的孕媽咪若頻繁腹瀉容易引發宮縮,嚴重的甚至有早產的風險。

要預防腹瀉,應避免食用未經煮熟的食物如生魚片、海鮮冷盤,冰淇淋、西瓜、柚子等冷性食物也儘量少吃;有乳糖不耐症的準媽咪要少喝拿鐵、奶茶等摻加牛奶的飲品。

睡覺時須注意腹部保暖,上班族孕媽咪午休時可以在腹部蓋條小毯子。同時可以進行一些中低強度的戶外運動,以提升基礎免疫力。

感冒

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都是秋季容易出現的感冒症狀,在中醫觀點,秋季感冒是謂「燥邪」,此時咳嗽時痰偏少、喉嚨也會又幹又痛、嘴巴容易幹。

孕媽咪要避免出入感冒病毒流竄的公共場所,如去醫院或電影院也要戴上口罩以隔絕病源。

建議孕媽咪,乾咳可以喝清燥救肺湯、喉嚨痛則用銀翹散。感冒時若流出黃鼻涕或發燒,便需要服藥,醫生通常會給予孕媽咪相對安全的用藥,對寶寶的風險最小。

過敏

過敏性體質孕媽咪最容易過敏的部位是鼻子及皮膚;鼻子過敏的孕媽咪對溫度變化特別敏感,皮膚過敏的孕媽咪容易有蕁麻疹或紅疹。

孕媽咪一旦有胎毒就容易引發癢疹。胎毒成因是胎兒代謝的廢物無法自孕媽咪體內順利排出,而胎兒陽氣較盛,生出的火或毒積存在媽咪體內。

孕媽咪一旦便祕或因水喝不夠尿量過少,寶寶生出的「火」或「毒」便會經由皮膚髮出,即常人熟知的妊娠癢疹。因爲胎毒即熱毒,此時孕媽咪容易感到燥熱。

在預防上,孕媽咪若知道自己對何種事物過敏,就應避開過敏源,而由於過敏源多存在寒涼與燥熱的食物中,西瓜、椰子、柚子、橘子、大白菜、白蘿蔔與大部分瓜類如哈密瓜、冬瓜、絲瓜都屬寒涼類食物;

辣椒、胡椒、咖喱、酒類則爲躁熱食物,都可能誘發過敏。孕媽咪應多喝水、儘量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以增加排毒,減少體內毒素累積。

溫差變化特別容易引發鼻子過敏,早起在被窩中躺一會兒再慢慢下牀,降低溫差帶來的衝擊。治療過敏體質可喝桂枝湯,皮膚過敏則可飲用荊芥茶。

口角炎

此時空氣特別乾燥,嘴脣容易發乾裂開造成細菌感染而變成口角炎。口角炎一般分爲三種原因,分別是營養不良、球菌感染及真菌感染。人體缺乏維生素B屬營養不良型口角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則是球菌型口角炎;真菌感染口角炎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見。

此病好發於口角黏膜一側或兩側,常見於缺乏維生素B2的人身上,通常中醫會用甘露消毒湯治療。孕媽咪平日即需要補充維生素B2,勤抹護脣膏或乳液。若在孕期因壓力導致嘴角發炎、口腔潰瘍,則需要補充大量維他命。

孕媽咪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雞蛋、牛奶、豆類及雪裏紅、油菜、菠菜、清蒜等綠葉蔬菜。單純嘴破可吃維他命B羣或B12。

便祕

秋季氣溫乾涼,不像夏天常感到口渴,孕媽咪容易忽略攝取充足的水分,大便容易乾結,形成便祕。孕媽咪可以根據個人流汗及活動量適度調整,重點是攝取足夠的纖維質。

假使便祕情況仍未減輕,則可服用滋潤腸道的藥物;如麻子仁丸可增加排便,牛奶、芝麻也可達到軟便的效果。

孕期黃體素上升易導致腸胃蠕動變慢,許多孕媽咪因此出現便祕的症狀。要特別注意的是,辛辣刺激食物容易腹瀉,糞便一旦不慎沾到陰道,就可能造成感染。

流鼻血

流鼻血除了空氣乾燥的因素,還有可能是體內水分不足。可在室內放一盆水增加空氣溼度,讓鼻腔黏膜不那麼幹燥,孕媽咪在戶外要記得戴口罩。

以中醫觀點,中藥的地榆可治療流鼻血,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燉煮蓮藕的藥膳,例如蓮藕燉冰糖,或生蓮藕榨汁與蜂蜜混合、蓮藕排骨湯等改善流鼻血癥狀。

秋天孕婦如何護理皮膚 秋燥孕婦怎麼辦 第3張

秋燥飲食須知

季節食物

秋季溼度低,在表皮循環差的情況下,皮膚容易乾燥。應多攝取滋潤類食物,如甘蔗汁可生津,增加唾液分泌,且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做爲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乾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過度勞累或飢餓頭暈的孕媽咪,可透過攝取甘蔗振作精神,不過因爲甘蔗性寒、熱量高,孕媽咪不宜多吃,尤其是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孕媽咪應避免食用。

另外還可以多攝取芝麻、核桃、大棗、糯米、蜂蜜、乳品等,水果方面有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柿子、甘蔗、檸檬、山楂等,不過,梨子偏寒,孕媽咪須注意入藥膳要以蒸或燉的方式烹調。

魚肉、牛肉、雞肉、雞蛋、鴨蛋與豆類製品等蛋白質類食品也很適合秋天食用;蔬菜可以吃秋葵、地瓜葉、皇宮菜、山藥、蓮藕、番茄、百合、枸杞等,以清肺生津、養陰潤燥、補血益氣。早餐煮糙米粥可益味生津。

重口味的孕媽咪須少吃辛辣食物,防止耗傷陰血津液而加重口脣乾燥的感覺。燕窩、白木耳湯、豆漿等飲料也十分滋潤,此時若每天喝一杯蜜茶,有助潤肺止咳。

提醒孕媽咪在膳食調配上要注意平衡,如主、副食品及葷、素食品的搭配,須符合「秋冬養陰」的原則。

飲食禁忌

此時是大閘蟹的產季,相信有許多老饕級的孕媽咪準備大快朵頤,不過螃蟹性寒,孕媽咪應儘量避免食用。

另外,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可能在無意間暴飲暴食、攝取過多熱量,提醒孕媽咪,體重過重不利生產,因此要注意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儘量少吃。

中醫認爲,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爲臟器,與秋季燥氣相通,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在秋季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飲食養生上應忌過燥的食物,譬如鹹酥雞、雞塊、薯條等油炸類食品。

進補準則

以中醫觀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孕媽咪在進補時須掌握幾個準則;首先,有些人以爲價格愈高的藥物愈能補益身體,便狂吃人蔘、燕窩,尤其人蔘通常較「高貴」,又是補品中的聖藥,令許多人趨之若鶩。

但濫服人蔘可能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流鼻血的症狀,孕媽咪不可不慎。再來是對症下藥,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非虛症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而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不利人體,因此進補須適量。以藥代食更是萬萬不可,藥補不如食補。

秋季進補是冬令進補的前奏,目的是爲冬季進補做準備,使人體逐漸適應補品的作用。此時選用西洋蔘、沙蔘、燕窩、白銀耳、薏米、麥冬、石斛、玉竹等滋陰潤燥十分適宜。

其中西洋蔘性味苦、微甘、涼,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於有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症狀的孕媽咪。

燕窩性味甘平,有益虛補損、化痰止嗽之功,常用於肺腎不足、咳嗽氣急症狀。蘇珊玉醫師提醒,進補不宜太燥熱,如薑母鴨、羊肉爐,辛辣類如麻辣火鍋都是燥熱之物,應避免熱補。

喉嚨幹癢要吃

這個季節,燥是主要現象。要避免口舌乾燥,須補足津液,多喝溫水,還要少吃過度油、甜、辣、鹹的東西,飲食以清淡爲主,少喝甜味飲料,多吃富含纖維質的五穀雜糧、礦物質,促進排便。

可攝取豆腐、黑豆、梨、銀耳、芝麻、百合、蓮藕、海蔘、蜂蜜、雞蛋等;水果忌食熱性的荔枝、榴槤,不過由於上述多有寒涼食物,孕媽咪在選擇上需留意。

喉嚨幹癢、咳嗽的孕媽咪可吃燉梨子,在燉梨中加入切片或粉狀西洋參。或喝楊桃汁加些許蜂蜜、冰糖。純蜂蜜水也可以潤喉。

烏骨雞湯有潤肺的功能,可以燉來喝;孕媽咪可自行在家準備一隻川燙過的雞,在雞的肚子裏放入5錢枸杞、3錢西洋參、10顆紅棗,於鍋中加水熬煮。

心血管疾病要吃

有心血管疾病的孕媽咪須遵循少鹽飲食的原則,以降低血壓,同時也可緩解水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孕媽咪通常伴隨高血脂,飲食須少油、避免吃肥肉、魚皮、豬皮、雞皮。

糖尿病的病患須控制糖份的攝取,尤其像白砂糖等精製糖要少吃。不要吃白飯等精製澱粉,多吃糙米、五穀米。心血管疾病的血液較黏稠混濁,多吃蔬菜類的纖維質可以清血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也可以多吃菇類、鱔魚、紅豆、黑豆;

以平性食物爲主。許多孕媽咪運動頻率降低,常會久坐,久坐、肥胖都容易造成靜脈栓塞。因季節交替而中風的孕婦雖然不多,但腦部血管原本即有異常的孕媽咪須注意。高血脂的孕媽咪也要留意自身身體狀況。

秋困要吃

秋困的成因是夏天消耗過多精力,從而產生疲勞、體力不佳的症狀。建議孕媽咪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爲主。

另外可適度補氣,攝取西洋參、黨蔘等藥膳。睡眠品質也很重要,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提升白天的精神,孕媽咪可多吃百合。另外,適度活動可以保持體力。

秋天孕婦如何護理皮膚 秋燥孕婦怎麼辦 第4張

對於身懷六甲的孕媽咪,秋天相對是比較舒服的季節,既沒有夏天的燥熱黏膩,也沒有冬天的刺骨寒冷。不過,此時由於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稍不留意就容易染上感冒;乾燥的空氣也可能讓許多人皮膚幹癢,甚至出現流鼻血的現象。且大閘蟹產季將至,相信有許多饕客孕媽咪準備大快朵頤,但若食用過量,可能引發腹瀉甚至腸胃炎。且因秋燥傷肺,有呼吸道、心血管痼疾的孕媽咪,需小心慢性病復發。所以提醒孕媽咪在享受明媚秋光的同時,也別忘了保健身體。

秋燥生活須知

情緒變化

孕媽咪在孕期,胎盤富含豐沛的雌激素,但卵巢則沒有,此時容易產生憂鬱的症狀。且入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陰消陽長的過渡階段。

由於太陽較早下山;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草枯葉落,到處都是一派蕭瑟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觸景傷情,孕媽咪到黃昏往往會產生憂鬱、焦慮、恐慌、害怕的情緒。

平日也易滋生出淒涼、悲慼等傷感情緒;中醫認爲秋應於肺,在志爲憂,此時如遇上不如意之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

孕媽咪可以偕同家人外出秋遊、到寬廣、視線遼闊的環境登高賞景使之心曠神怡,或靜心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平靜。

生活作息

在中醫立場,秋季應早睡早起,以應秋候。建議孕媽咪十一點前入睡、六點起牀。要睡好,就需要清心安神;睡眠時牀墊不宜過硬也不宜過軟,墊毯、被套都要清潔乾淨。

睡前有六大禁忌,分別是情緒不安定;飲茶、酒或咖啡;過於疲勞;私慾;噪音干擾;晚餐吃得過飽,欲調整作息的孕媽咪不可不慎。

秋季以肺所主,正是肺氣旺盛之時,晨起練氣功或活動身體都能收到良效。此時是晨練的最佳季節,不冷不熱、氣溫宜人,使人精神爽快。

孕媽咪可選擇住家附近清幽之處或林蔭大道活動身體,或到戶外散步、踏青,如此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靜脈栓塞的風險,有益健康。而到戶外運動須留意溫差變化,防止受涼感冒,應適時增減衣物。

運動時應等身體發熱後再脫下過多的衣服;運動後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行走,以防着涼。

由於人體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活動力減少、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關節運動損傷,孕媽咪運動前須做好暖身。

保健貼士

秋季主氣爲「燥」,又可分爲溫燥和涼燥。正常人除三餐外,每天須補充2,500毫升的水,主動攝取水分有利改善血液循環、防止罹患心血管疾病。孕媽咪早上應該攝取足夠的營養。飲食上少量多餐,少吃油膩食物,多攝取熟軟易消化食物。

氣候乾燥,應多喝溫水、豆漿、牛奶;地瓜、玉米、芝麻、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也有益人體。

另一方面,秋季早晚溫差大,孕媽咪須注意不要着涼,可適當進補但不要補過頭。室內應注意空氣流通,尤其在有冷暖氣的空調環境更要留意攝取水分,做好皮膚保溼的工作。

秋天孕婦如何護理皮膚 秋燥孕婦怎麼辦 第5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