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大辭典 > 中醫養生 > 體內寒氣重吃什麼食物 體內寒氣重怎麼去除

體內寒氣重吃什麼食物 體內寒氣重怎麼去除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體內寒氣過重是導致衆多疾病發生的源頭,因此當發現體內有寒氣時一定要想辦法去除。那麼體內寒氣重怎麼辦呢?

體內寒氣重怎麼去除

1、吃薑

若然常感胃寒、食慾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裏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2、熱水泡腳

我們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都能夠泡出大汗,這樣能夠驅寒。我們用熱水泡腳卻是是非常不錯的驅寒養生的好方法,而且沒有季節上的限制,而且每年都適用。

3、三伏貼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藥穴位敷貼,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4、刮痧

刮痧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療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調整內臟陰陽平衡、疏通人體筋絡、排除體內毒素、行氣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後最好能喝一大杯溫開水以幫助排毒,對刮痧部位要進行適當的保護,不要受涼。

體內寒氣重吃什麼食物 體內寒氣重怎麼去除

體內寒氣重是什麼原因

1、熬出內寒

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因爲子時這個時候陰氣盛到極點,有一點陽氣初生,如果此時不睡覺,即把陽氣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寒。

2、穿出內寒

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我們也需要注意保暖,頸背和腰腹,小腹爲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爲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着,您不受寒纔怪呢。

3、吃出內寒

一到夏天,雪糕、冰棍、冷飲,是多少人的最愛,更有甚者早上起來也是一大杯冰水,長期吃着吃着,內寒就吃出來了。

4、虛生內寒

加之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對身體正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

體內寒氣重有什麼危害

1、易長痘

長痘有兩大根本原因:一是體內垃圾的產生,二是垃圾的排泄不暢。體內環境,纔是長痘痘的決定因素。

2、肥胖+浮腫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

3、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4、影響排泄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

體內寒氣重要注意什麼

1、科學的飲食

冷,涼,寒性的食物都有可能會增加身體的溼氣,因此要注意科學的飲食,由其是冬季的時候更不要吃寒性的食物,由其是一些反季節的食物都有可能會加重寒氣的病情的。

2、科學使用空調

中醫認爲現代人之所以會有寒氣問題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常吹空調,空調的溫度過低,從而引起感冒的問題。

3、避免在潮溼的地方呆太久

如果生活的環境溼氣太重的話,是很容易寒氣容易堆積的。同時如果不得已要經常居住在受潮的環境中的話,那麼日常也要經常把棉被,等物品經常拿到太陽底下曬。

4、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人只有在抵抗力低的時候,纔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就要自我增強抵抗力,多運動,多接觸陽光。

體內寒氣過重是導致衆多疾病發生的源頭,因此當發現體內有寒氣時一定要想辦法去除。那麼體內寒氣重怎麼辦呢?

體內寒氣重吃什麼食物

1、白扁豆龍骨湯

白扁豆、蓮子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紅棗洗淨備用,生薑切片,蔥洗淨後切蔥節備用;豬骨洗淨後冷水下鍋,水沸後,撈出豬骨洗去浮沫,將血水倒掉;將焯過的龍骨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放入泡好白扁豆、蓮子和紅棗,放入蔥和姜,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關火,出鍋前調入少量食鹽調味即可盛出食用。

作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藥,有補脾胃,和中化溼,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溼內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

2、赤小豆鯽魚湯

赤小豆洗淨,提前一晚浸泡,鯽魚宰殺洗淨後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醃漬,生薑切片備用;開小火,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撒上鹽和薑片烹香(撒上少許鹽不會粘破魚皮),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煎魚的同時,把赤小豆放入砂鍋,大火燒開,把煎好的鯽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繼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小火慢煲40分鐘以上(燉煮期間不要翻動鯽魚,魚肉細嫩很容易散碎),撒入黑胡椒粉,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

作用:鯽魚搭配赤小豆燉煮湯品,能夠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更有助於排出體內積存的溼邪,預防溼邪帶來的脾胃運化不佳、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狀。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