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鍼灸推拿方法治療口眼歪斜

鍼灸推拿方法治療口眼歪斜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口眼歪斜,又稱口僻,歪僻,俗稱吊線風,是一種以一側(或有雙側)面部出現口眼歪斜爲主要表現的病證。在《內經》中尚稱爲“口歪”。

鍼灸推拿方法治療口眼歪斜

歷代醫家多將其歸屬於“中風”或“偏風”等,直至宋明,醫家已逐漸認識到本病與中風所出現的面癱有所不同,如明·樓英在《醫學綱目·口眼歪斜》中指出:“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歪斜,亦有無半身不遂之症而歪斜者”。

本病證的病因病機,多由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入中脈絡,氣血痹阻而致面部足陽明經筋失於濡養,肌肉縱緩不收。

鍼灸治療口眼歪斜,首見於《內經》,《靈樞·經筋》篇指出:“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爲噼,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右方”。“右方”係指:“燔針劫刺,以知爲數,以痛爲輸”。《鍼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等均有記載,宋·王執中在《鍼灸資生經》中,專闢“口眼歪”一節,對口眼歪斜的臨牀症狀和取穴,有較細的介紹,如“地倉,治偏風口歪,目不得閉,失音不語,飲食不收,水漿漏落,眼翳動不止。病左治右,右治左”(《鍼灸資生經·第六》)。至明代《鍼灸大成》,無論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還是組方取穴,在傳統水準上已趨於成熟。

現代西醫學之面神經麻痹與本病證相同。

【辨證分型】

起病突然,每於睡眠醒來時發現口眼歪斜,面部感覺異常,耳後隱痛,額紋消失,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脈浮緊或浮緩,苔薄白。若病程延久,兼見患側面肌跳動,自覺發緊,或癱瘓肌攣縮,口角反歪向病側,此爲肝血虧損,筋脈失養。

【治療】

1.治則:散風通絡。

2.處方:翳風、承泣、四白、地倉、頰車、四白、合谷、陽白,肝血虧損加三陰交、太沖。

3.方義:翳風,有祛風通絡止痛之效,尤適於耳後痛者;合谷爲手陽明經原穴,屬循經遠取,該穴爲治療面癱之驗穴;面部諸穴,重在疏調局部經氣。如病久損及肝血加足三陰之交及足厥陰之原調補肝血,濡養筋脈。

4.治法:每次取3~5穴,針刺爲主,早期淺刺,予輕瀉法,後期以透穴法,平補平瀉,刺激量稍大。針後用隔姜灸,每穴3~7壯,以局部出現紅暈爲度。另可用葦管灸法,即以五寸長之竹管插入耳內,外以面塞四周,竹管頭灸艾炷3~7壯,右?灸左,左?灸右。如爲肝血虧虛者,面部穴可行透刺,用補法,亦宜艾條溫灸。

【古方輯錄】

《鍼灸甲乙經·卷之十二》:口僻,刺太淵,引而下之。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承泣、四白、巨髎、上關、大迎、顴骨、強間、風池、迎香、水溝,主口歪僻不能言。頰車、顴髎主口僻痛。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卒中風口歪,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氣。一頭內大豆一顆,並艾燒之令然,灸七壯。差。患右灸左,患左灸右。

《鍼灸資生經·第六》:上關、下關,治偏風口目歪。翳風,治口眼歪斜。

《普濟方·卷四百十九》:治風中脈口眼歪斜。其狀?向右者,謂左邊脈中風,宜灸左,左灸右。炷如麥粒,各二七壯,頻灸取盡風氣。穴聽會、頰車、地倉各二穴。

《神應經·鼻口門》:口歪眼歪:頰車、水溝、列缺、太淵、合谷、二間、地倉、絲竹空。

《鍼灸大成·卷九》:口眼歪斜:頰車、合谷、地倉、人中……復刺後穴:承漿、百會、地倉、瞳子髎。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