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給家人多一點笑容

給家人多一點笑容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

知名心理學家、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張怡筠

北京回龍觀醫院婚姻危機干預中心主任邸曉蘭

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


家庭本應是幸福生活的港灣,是繁重工作和學習後休憩、充電的地方,可現實中,家庭除了溫馨和甜美,也給很多人帶來傷害和噩夢。近年來,各國學者針對“不良家庭關係如何傷害家人”這一問題進行了諸多研究,結果發現“不良情緒”是影響家庭幸福的一大“殺手”,除了我們熟知的語言發泄外,殺傷力更大的竟是表情。

春節將至,無數漂泊的遊子都要回家團圓,當父母打開家門,子女滿臉笑容、興高采烈地叫聲“爸媽”,或許纔是最溫暖人心的年貨。

給家人多一點笑容

壞情緒成家庭災難

在周圍人眼中,李虹的家庭十分幸福,但她卻十分擔心。最近兩年,李虹的愛人每天回家時都表情嚴肅、悶悶不樂,喜歡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從不主動與家人交流,還常常不耐煩,女兒越來越不愛和爸爸說話。丈夫說是工作壓力太大、白天說話太多所致,李虹表示理解,但她還是忍不住懷疑丈夫外面有人了。李虹開始多疑和不安,對丈夫漸漸失去耐心,幾次爭吵後她感到失望和無助。心理醫生診斷認爲,李虹愛人的表現屬於“下班沉默症”,因爲不善溝通、每天哭喪着臉,將負面情緒傳染給家人,導致家庭問題升級。

一項涉及2750人的調查發現,83.1%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存在“下班沉默症”,75.4%的人直言身邊就有下班沉默的人,沉默和冷漠讓家人間產生了隔閡和矛盾。

比起沉默,帶着憤怒回家的危害更大。一位媽媽下班一進家門,看到兒子在看電視,火一下子就上來了:“前三名都沒考進,還有臉看電視!”17歲的少年滿腹委屈地說:“剛看幾眼,我學習已經很努力了,幹嘛老和我過不去?”媽媽繼續歇斯底里:“你要是考不上大學,我就打斷你的腿!”少年心裏憋屈得像座蓄勢待發的火山,怒火正侵蝕着他的理智,直到看見一把榔頭時,情緒突然暴發了。他操起榔頭,衝進屋裏,朝母親後腦勺狠狠砸去。這起發生在浙江的真實案件喚起大衆的反思:如果媽媽進門時沒那麼氣急敗壞,如果那股怒火沒在母子間傳遞,或許悲劇就不會上演。

有時即使面帶笑容回家,也保持不了多久。每年春節,全家老少難得團圓,而調查發現,這段時間卻是家庭矛盾的暴發期。年輕人埋怨長輩:“千辛萬苦纔買到回家的票,可到家了就想逃離,不是被逼結婚,就是被催生小孩,我都這麼大了,您什麼時候才能不管我?!”長輩也不滿意:“盼了一年終於把你盼回來了,可性格怎麼變得這麼衝,別人的話一點都聽不進去,還說我們老了、想法過時了,既然天天鬥嘴,還是別在家呆太久了。”類似的對話時時都在上演,家人間明明內心相愛,相處起來卻很困難,回家團圓變成了情緒災難。

給家人多一點笑容 第2張

臭臉回家最傷孩子

“壞情緒有攻擊力,總是板着臉回家,如同慢性毒藥,侵蝕家人健康。”知名心理學家、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不管是冷漠還是憤怒,都會導致家人壓力上升、自尊水平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自己易患病。張怡筠表示,總帶負面情緒回家會造成家人間的疏離,缺少家人足夠的支持,自己更易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愛人易出軌。張怡筠表示,冷暴力對婚姻的傷害比大吵一架還糟糕。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補充說,若一個人總給伴侶帶來壓抑、憤怒的感覺,而不是關心和溫暖,對方便會尋求其他情緒補償,比如出軌、吸菸酗酒、賭博、網購成癮等。

孩子最受傷。王國榮認爲,家長的負面情緒會給孩子帶來三方面影響:孩子對家長的情緒非常敏感,如果父母冷漠或憤怒,孩子可能出於自我保護而變得壓抑;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行爲模式會在孩子身上重現,父母愛發火,孩子也會變得暴躁,影響下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孩子爲了讓爸媽開心,故意討好或弄虛作假,不利於積極性格和人格的養成。張怡筠補充說,父母的消極情緒還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也很難信任別人,導致人際交往能力下降。

北京回龍觀醫院婚姻危機干預中心主任邸曉蘭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消極、暴力或不負責的,孩子懂事後便會模仿。在精神科門診中,患病孩子表現出來的病態,往往能在他的父母身上找到模子。生活中也是如此,看上去溫文爾雅的人,父母也彬彬有禮;處理問題容易過激的人,爹媽至少也有一位如此。理性的父母必須懂得在孩子面前有所收斂,不能口無遮攔,同時充分表現對彼此的愛和尊重,讓孩子學會如何愛別人和表達感情。“如果兩個人的感情真的破裂了,不如分開,存在情緒問題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給家人多一點笑容 第3張

表情比說話更具溝通力

爲什麼進家門那一刻的情緒,有如此大的魔力呢?王國榮說,可以用“首因效應”來解釋,即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會在頭腦中占主導地位。家人之間雖不是第一次見面,但“首因效應”同樣起作用。回家是與家人的“再一次見面”,決定了家人如何判斷你這一天的狀態,並且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這個判斷都會佔主導地位,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爲。

“家人間的情緒傳染和大腦鏡像神經元有很大關係。”張怡筠說,我們看到別人哭,自己也想哭;看到他人笑,自己也跟着笑,就是大腦鏡像神經元在發揮作用,它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懂得共情,負面情緒的傳播也遵循這個規律。

張怡筠表示,一個人的表情往往比語言更具溝通效果。比如你問家人今天過得好不好,他回答很好,可臉上分明是不愉快的樣子,你一定判斷他過得不好。“我們往往忽略了情緒和表情纔是最強大的溝通密碼,經營兩者非常重要。”

王國榮表示,情緒是有慣性的,不開心的人很難馬上高興,但如果具備調節情緒的能力,就沒那麼困難。多數國人沒受過相關訓練,也沒這個意識,因此會把委屈、怨氣慣性地帶回家。回家後,大多數中國人通過兩種方式處理壞情緒:一是直接宣泄出來,在家裏大發雷霆;二是一直壓在心裏,試圖自己慢慢消化,對家人冷漠麻木、視而不見,兩種方式都不健康。

給家人多一點笑容 第4張

要懂得進門的藝術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90%由你對所發生事情的反應決定。專家認爲,這個世界從不缺少幸福的家庭,缺少的是懂進門藝術的家人。如果人們瞭解心態和行爲決定生活的90%,就會在進家門前,把疲憊、憂愁的表情卸載,換成輕鬆、愉悅的臉龐,幸福的家庭自然越來越多。

門前掛個牌子。王國榮建議,家門上可以掛個牌子,上面寫“進門前,請拋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利於提醒自己進門前斬斷垃圾情緒的傳播鏈。邸曉蘭則認爲,提醒牌子只對想改變的人起作用,隨着習慣的養成,這塊牌子會走進心裏,成爲一種潛意識。但如果你沒有改變的想法,牌子寫得再大,也會視而不見。

別急着回家。王國榮表示,如果覺得自己情緒不好,先不要回家。坐公交的話,提前下車步行回去,走半小時後多數人的情緒都會變好。開車的人到家後先在車裏坐一會兒,聽聽音樂,情緒變好後再回家。哪怕站在樓下觀察一下小區也行,看看有什麼變化,轉移注意力有助於安撫焦躁的心。向家人提問。張怡筠表示,回家後和家人說的第一句話,可以看出你用什麼身份回家。進家門前不妨想想家人今天做了什麼事,怎麼用好玩、好奇的語氣來了解,比如孩子參加了演講比賽,你可以問“演講比賽好玩嗎”,這時你是一個關心孩子的老爸,而不會把老闆的狀態帶回家。

強迫自己笑。張怡筠說,即使笑不出來,也要強迫自己笑。你的笑哪怕是假裝的,但笑一會就會真的高興起來。因爲你笑家人才會笑,得到積極的迴應後,笑就成真了,家庭氛圍也變得不一樣。

傾訴而不是宣泄。王國榮表示,回家前的“變臉”練習不是讓人壓抑不良情緒,而是提醒大家通過各種途徑排泄負面情緒,避免回家宣泄。家是心靈的港灣,在外面受的委屈當然可以回來傾訴,但應真誠、非敵意地表達出來。學會示弱和放下架子,虛心地向家人尋求安慰,不僅有助於放鬆,還會加強彼此的信任。

給家人多一點笑容 第5張

過年,帶幸福回家

過年回家團圓,買禮物容易,若想帶幸福回去就要做足情緒上的準備。張怡筠給出幾點建議:

傾聽而不改變。家人很久沒見,生活習慣不一樣,對事情的看法更不同,要做好重新相處和溝通的準備。雖然是最愛的家人,卻要當成最遠的陌生人來以禮相待。不要抱着改變對方的念頭去溝通,學會傾聽而不改變。

保持表情愉悅。作爲晚輩,回家過年要牢記“興高采烈,表情愉悅”這八個字,即使父母在耳邊嘮叨個沒完,做不到興高采烈,也儘量表情愉悅,不能不耐煩。哪怕不同意,也要接受並感謝他們的關心。

聊愉快的過去。關注什麼決定我們感受到什麼。別聊最近發生的事,除非你有特別興奮的事要分享。聊全家人共同的快樂往事纔是最好、最沒風險的話題,還能強化家庭幸福感。

別八卦私生活。談話是有基調的,如果你能營造一個愉悅、正面的情緒基調,與家人的相處也會往這條路上走。而一旦開啓八卦話題,每個人都試圖貢獻不爲人知的祕密,且多是不好的方面。爆料模式容易引火上身,讓全家陷入一場災難。

只向一個人傾訴。不要在一羣家人面前表達自己的困難或求助,這會帶來不必要的擔心和意想不到的壓力,因爲家人對一件事的看法可能不同,把你搞得更暈。一對一地找個值得信任的家人傾訴、請教更好。當成最後一次團聚。如果這樣想,你會發現很多莫名其妙的話題,其實沒什麼好談的。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