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患小兒麻痹症男子研發助行器 現已自由行走

患小兒麻痹症男子研發助行器 現已自由行走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1.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患小兒麻痹症男子研發助行器 現已自由行走

牆上不同版本的助行器見證了董先生這些年來的創作

上世紀中後期,由於醫療衛生條件有限,有一種可怕的疾病折磨了數以千計的兒童,它就是脊髓灰質炎,又名小兒麻痹症。患上這種病的孩子,將終身癱瘓,雙腿不能直立行走,如若戴上假肢,則必須要鋸掉腿腳,所以,行走成了兒麻患者一生中最大的夢想。長春有一位小兒麻痹患者(簡稱:兒麻患者)董長利,他用了23年時間潛心研究,終於圓了兒麻患者的行走夢。

離奇患病落下終身殘疾

他叫董長利,今年53歲,居住在長春市綠園區。年過半百的他非常健談,也很樂觀,走起路來步伐顯得稍慢了一些,如果不是他挽起的褲腳,暴露出雙下肢佩戴的助行器,人們很難發現,他是一名兒麻患者。

董長利雙下肢分別佩戴着一副金屬框架,它會根據需要變直或彎曲,行動雖然緩慢,但很自如,但如果董長利脫下這對金屬框架,他將無法站立,更別說行走。

說起自己癱瘓的雙腿,董長利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他記得3歲那年,一場大病之後,他的行走能力完全喪失。在他的記憶裏,童年都是在醫院度過的,而他的行走完全顛覆了用腳走的概念,全是用爬行來替代。

23年更新12代助行器

董長利根據自己患病的經驗和兒麻患者對“髖、膝、踝”三關節行走的要求,發明出來一種不用佩戴假肢的金屬支架助行器。

董長利利用“三點力”的作用,通過下肢助行器增加增高墊,補償肢體短縮,來保持肢體兩側的平衡;又使雙腳同時負重,且受力均勻,消除行走的障礙;經過短時間的適應性訓練,可以達到長時間、遠距離行走,經過鍛鍊使萎縮的肌肉不再萎縮。

1989年,董長利研發的第一代助行器是用竹板製成的,把兩根竹板牢牢地固定在腿上,藉助竹板的力量站起來、行走,但因爲竹板不能彎曲,所以雙腿不能回彎。於是,董長利將助行器做了第二代改良,材質用的是有機玻璃。但由於有機玻璃不夠結實,膝關節處零件經常旋轉摩擦損壞嚴重,董長利再次更換了助行器的材質。第三代助行器,董長利用鐵做材料,而後,市場上出現的金屬材質種類越來越多,董長利先後更換了12代。

在董長利的工作室牆上,掛滿了他23年來,研發的12代助行器,滿牆的助行器都是他的心血。董長利說,如果市場上出現一種新型的材質,他還會將助行器更新換代。

圓兒麻患者一個行走夢

董長利發明的下肢助行器,在2006年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的“兒麻下肢助行器”專利書。

董長利有一個最大的夢想,他說:“我深知殘疾人的內心痛苦,所以我要更加堅強,用我的力量,爲更多的殘疾人造福,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圓了那個這輩子想也想不到的行走夢。”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