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多地火鍋調料檢出罌粟殼 網上叫賣一斤200元

多地火鍋調料檢出罌粟殼 網上叫賣一斤200元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多地火鍋調料檢出罌粟殼 網上叫賣一斤200元

“你是不是曾體會到,某種火鍋、小龍蝦或者擀麪皮等特別好吃,吃了還想吃?有沒有一家飯店你經常光顧,隔了一段時間不去就想得慌?你肯定想不到,食品裏這“給力”的味道,有可能是因爲被添加了特殊的香料——罌粟殼。”

罌粟是提煉鴉片等毒品的原料,罌粟殼中含有嗎啡等物質,非法種植買賣、在食品中添加都被明令禁止。然而,記者近期在多地瞭解到,一些火鍋店、小吃店爲了吸引顧客,竟然大肆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同時,在調料市場和網絡上,有些人公開售賣罌粟殼。

罌粟殼當調料可使人上癮

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將罌粟殼作爲調味品在食品中添加,在一些地方頗爲流行,是行業內“公開的祕密”。記者在陝西、四川、上海等地調查瞭解到,一些小飯店在火鍋、麪皮、小龍蝦等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可使食客上癮或者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9月下旬以來,陝西延安、榆林、寶雞等多地的麪皮、羊雜湯等風味小吃中,先後檢測出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罌粟殼成分。一些食客吃完後,在毒品尿檢中查出呈陽性。

9月26日,寶雞市渭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協助公安部門調查位於寶雞市新民路的“小孟華麪皮寶雞總店”,抽取麪皮店及加工點的樣品進行了檢驗,檢驗報告顯示:抽取的複合調味粉、油潑辣子中檢出了罌粟殼成分。在神木縣,一家羊雜店的湯中含有罌粟鹼、嗎啡等多種成分,其中,嗎啡含量嚴重超標。在延安,公安局警官崔曉表示,發現有飯店將罌粟殼作爲食品調料添加。

事實上,不僅是陝西,罌粟殼入調料事件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曾被發現。上海嘉定區小艾龍蝦店的何濤在用於加工小龍蝦的原料中添加罌粟殼,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四川一位在多家火鍋店做過十多年的廚師告訴記者,餐飲店用罌粟殼作“祕方”是爲了留住客人,一般小店用的多。“以前是把粉直接放在火鍋底料裏,但監管部門來查的時候都要抽取底料化驗,所以,現在很多商家都把罌粟粉放進味精或者吃火鍋的碟子裏,這樣不容易被查出來。”

提起罌粟,人們就會想到“鴉片”。罌粟殼是成熟的罌粟果去掉籽後的部分,把它放在湯裏,會煮出“鴉片”成分從而使人上癮嗎?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師趙嵐告訴記者,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長期食用容易成癮。並且,長期食用含有罌粟殼的食物,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並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米殼”一斤200元

網上公開銷售款到發貨

食品中添加的罌粟殼從何而來?記者調查瞭解到,一些調料店在公開售賣,網絡上罌粟殼銷售市場也已經形成。

記者來到四川南部小鎮的“調料一條街”。在一家名叫“童記幹雜店”的調料店,女老闆向記者介紹了一種“能把客人留下來”的香料。記者看到,這種香料就是罌粟殼。女老闆說:“這個東西要提前一週預約,我們也只賣給熟客。”

老闆介紹,好一點的罌粟殼200元一斤,非常暢銷,“不少小火鍋店在買”,並且“保證效果很好”。女老闆還向記者透露,她是從成都拿的貨,有專人供貨,不用擔心貨源。

互聯網上,公開銷售罌粟殼的商戶更多。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罌粟殼又叫米殼,在網上搜索“米殼”,發現多家網上商店在出售。

在一家名叫“聚寶堂中藥”的網上商店,記者看到店面上寫着“鎮店之寶、米殼批發”,旁邊還配了一幅火鍋的圖片,圖片上寫着“麻辣有癮,美食中的癮君子”,該頁面還註明:“拍下注明整殼或粉”,配送地顯示爲雲南昆明。

記者聯繫該店賣家,賣家回答說一斤297元,最便宜的一斤270元包郵。接着,賣家發給記者一個香料購買網頁鏈接,讓記者直接通過這個鏈接購買,3天左右就能送到。

另外,記者在網絡上搜索時還發現,一些店家雖然沒有直接寫“米殼”,但是用“纓粟增香粉”、“櫻粟回味粉”、“櫻酥”等同音字作掩飾,有的商家還直接將罌粟的圖片放在頁面上,配上“點滴悠香”、“忘不了”、“回味”等文字。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曉兵說,這種買賣罌粟殼的行爲是明顯的違法行爲。《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1條規定,非法運輸、買賣、儲存、使用少量罌粟殼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3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罌粟殼被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調味品裏的“鴉片”誰來監管

早在2008年,在衛生部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中,罌粟殼就被列爲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然而,從上海到四川均發現罌粟殼入調料的現象,食品監管何以存在如此大的漏洞?

陝西省延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協調科科長劉英表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對不法攤主違法在食料中添加罌粟殼的查處上,存在取證難、查處難等困難。

“爲了掩人耳目,一些不法攤主往往將罌粟殼碾成粉末,隨後將其添加進辣椒油、味精等調味品中,肉眼很難發現其中的違禁成分,‘聞不見’、‘看不到’是這類案件的典型特徵。”劉英說。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認爲,添加罌粟殼成爲一些餐飲店的“潛規則”,折射出我國食品市場結構失調的問題,同時還暴露出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短板。一方面,我國整體消費水平偏低,低端需求廣泛存在,誘發了市場機會主義的行爲;另一方面,我國食品生產經營者呈“多、小、散、亂”的格局,產業結構還有待提升,產品質量保障能力還不強。

胡穎廉建議,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從源頭上杜絕“罌粟殼加料”,關鍵在於推動建立“社會共治”體系,提升基層監管能力。“全方位地建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加快推動政府、社會、市場、技術共同參與監管,從根本上解決有限的政府監管力量與無限的監管對象的矛盾,這纔是防範食品安全風險的根本路徑。”胡穎廉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