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醫學生去哪了?廣州227個醫療崗位無人報名

醫學生去哪了?廣州227個醫療崗位無人報名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學生去哪了?廣州227個醫療崗位無人報名

就業季來臨,畢業生開始爲找工作奔忙。向來被“熱搶”的醫學生就業崗位竟然一度“爆冷”而無人問津——廣州市屬醫療系統有227個崗位因無人報名或報名人數不足被取消、調減。這一現象甚至引起了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的關注,呼籲更多“80後”、“90後”立志從醫,緩解醫生荒。

醫院是否真的招不到人?醫學生到底去哪了?

爲此,南方日報記者獨家發起了針對醫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通過分析回收的104份有效問卷,發現因“受工作太累、醫患關係不佳”等因素影響,有11.54%的醫學生表示想徹底離開醫療行業。

堅持還是逃離?

調查數據顯示,65.38%的醫學生願意從事一線臨牀工作,23.08%想從事與醫療相關的如基礎醫學研究、醫學管理、醫藥代表等工作,11.54%的醫學生表示想徹底離開醫療行業

暨南大學臨牀醫學專業的大五學生小雨(化名)參加了本次調查。從上大五至今,她除了實習就是泡圖書館,爲了考研她幾乎拼上了一切。“學醫學制長,醫學院本科5年起步,但就算再苦再累,我還是想堅持。”小雨說。

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小雨沒有投入到求職大軍中,“三甲大醫院對學歷幾乎都有硬性要求,有時候連碩士研究生都不夠格。”“我們臨牀醫學班40多個人,不讀研的不到5個人,繼續讀書爲了能當醫生。”

曾在某三甲大醫院實習的小雨對此深有體會:“每天工作12個小時,甚至更長,回到宿舍什麼事兒都不想做了。而且很多時候,患者方花了錢治不好病,很可能把氣撒到醫護人員身上。”

小雨說:“我考慮過是否要當醫藥代表,去企業做研發,甚至於去一些醫療網站做編輯、醫療翻譯等,但想來想去,似乎只有當醫生纔對得起這麼多年的學習。”

南方日報記者發起的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65.38%的醫學生仍願意從事一線臨牀工作,另有23.08%的被調查者想從事與醫療相關的如基礎醫學研究、醫學管理、醫藥代表等工作,但仍有11.54%的醫學生表示,想徹底離開醫療行業。

爲何要逃離?在想徹底離開醫療行業的醫學生中有61.11%表示,這與當前緊張的醫患關係不無關係;而66.67%的人則認爲醫生工作太累、壓力太大。

爲何遇冷?

除“錯過了最佳招聘時機”等客觀原因外,一些業內人士認爲,高風險、高壓力、高強度、待遇差、醫患矛盾等無不說明,醫生不再是理想職業,尤其是兒科與急診科招人最難

既然大部分醫學生表示仍願意從醫,爲何今年8月廣州醫療系統招聘卻驟然遇冷,227個崗位竟因無人報名或報名人數不足而被取消、調減?廖新波見狀也按捺不住,發聲呼籲,希望“80後”“90後”鼓起勇氣和骨氣從醫,充實醫療隊伍。

剖析原因,除了“錯過了最佳招聘時機”等客觀原因,一些業內人士認爲,高風險、高壓力、高強度、待遇差、醫患矛盾等無不說明,醫生不再是理想職業。

南方日報記者留意到,一些科室如兒科和急診科招人難的問題尤爲突出。本次調查數據顯示,醫學生對這兩個科室的熱情度較低,有16.35%願意從事兒科,願意從事急診科則更少,僅6.73%,相比而言,有30.77%的被訪者願意從事外科,25%願意從事內科。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科急診主任馬文成所在的科室,兼具兒科和急診科的特性,“在這裏,一個兒科急診醫生在夜班要看100多個小孩;不僅如此,現在很多是獨生子女,陪着小患者來就診的往往是一大家子人,孩子病了心裏又着急,醫生看病時壓力會很大。”他還坦言,當年同期畢業的同學中僅四分之一還堅持在醫療崗位上。

小雨曾在兒科實習,“當時的感覺是吃力不討好,兒科是‘啞科’,孩子不擅長溝通,他們一哭鬧,家長就容易情緒激動,很容易產生醫患矛盾,而且與許多科室比起來,兒科待遇也相對較低。”

此外,準醫生們對日夜顛倒且風險大的急診科,也是唯恐避之不及。該科幾乎年年都登上醫生“逃離率”最高科室榜單。究其原因,除了工作量超負荷外,急診醫生往往還要面臨患者和家屬帶來的高壓,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嚴重的醫患衝突。

“比如說,並非每一個來急診的都是危重病人。作爲急診醫生,必須第一時間把最致命的病情排除,其次纔會去治療相對輕的病情。”馬文成坦言,這一做法有時會得不到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成爲醫患衝突的“導火線”。

改行還是改變?

調查發現,44.23%的學子因個人興趣學醫,而33.65%學醫是爲了實現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偉大理想。廖新波認爲,不逃離、不逃避是有志實現自己崇高理想的基礎

2011年5月30日,江西上饒市發生一起惡性醫鬧事件。當天上午8時10分,該市遊某因兒子搶救無效死亡,糾集了近百個“醫鬧”在醫院大門、門診部、住院部等處拉橫幅、燒紙錢、擺花圈、吊靈牌,隨後封堵打砸醫院多處公共設施,並暴打多名醫務人員,致2人重傷,10餘人輕傷。

當時任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的廖新波在微博上發文:“……醫生也是人,無怨無悔地奉獻青春,守護生命,他們的安全誰來保護,今是高考,唯告學子:要有尊嚴,別學醫!”他在後來接受採訪時坦言,上饒市醫鬧讓他心酸不已,因而說了這樣的“氣話”。

看到廣州一些醫院招聘遇冷,廖新波感慨道:“情願改行也不願改變這是非常無奈的表現。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勇氣: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們要爲和諧而努力;凡是有謬誤的地方,我們要爲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慮的地方,我們要爲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絕望的地方,我們要爲希望而努力。不逃離、不逃避是有志實現自己崇高理想的基礎。”

“我們隨時歡迎有理想、有能力的新鮮血液。”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李觀明說,“只要你有紮實的基本功和優秀的臨牀思維;能跟患者順暢溝通,有良好的情商和人際關係溝通能力;熱愛患者、尊重生命,機會有很多。總之,只要你德才兼備,就不用愁工作,我們會爲人才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

談及如今的從醫環境是否還具有吸引力,李觀明認爲,隨着大衆對醫生這一職業認識和理解的加深,醫生的社會地位肯定會不斷提高。他呼籲,患者要理解醫生,認識到醫學科學的侷限性,而醫生應有人文關懷的精神,要將患者放在心中,“畢竟,醫生不僅僅只是一個職業,它還意味着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