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高考後青少年心理疾患增加 家長需留意孩子心理狀態

高考後青少年心理疾患增加 家長需留意孩子心理狀態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考後青少年心理疾患增加 家長需留意孩子心理狀態

今年高考結束,長沙17歲的考生小雨顯得有些異常:她總是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或是坐在窗前發呆;以前活潑的她情緒變得十分低落,父母與她說話也不愛搭理;吃飯睡覺變得很沒規律,人一下子變得十分憔悴。擔心孩子出問題,昨日,家長帶着她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就診。

來自該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高考後,像小雨這樣出現心理問題的青少年患者呈明顯增長趨勢。該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王愛民提醒,“後高考時代”特別是高考分數出來後到大學入學前這段特殊時期,家長更要關注考生心理狀態,考生如異常情緒超過三週需送醫。

“後高考時代”兩類心理問題最集中

“不少考生在高考過後出現心理問題,最常見的是考後抑鬱症和考後自閉症這兩類心理問題。”王愛民介紹,有的考生因擔心成績不理想,不能進入理想的院校,感覺自己愧對父母,心理壓力很大,表現出莫名的緊張、煩躁、易怒、失眠、坐立不安等症狀;有的考生則因成績不理想而自我封閉;有的則因爲從緊張的高考狀態突然放鬆下來,導致對任何事物都喪失了興趣,提不起精神來,在不知不覺中導致自閉,出現考後自閉症。

王愛民強調,若是考生異常情緒超過三個星期以上,還沒能從中恢復過來,家長就必須考慮送孩子到醫院找心理醫生進行診治。

家長先調整心態很重要

面對鬱鬱寡歡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王愛民認爲,考生家長先要調整好心態,即使孩子沒考好也不要嘮嘮叨叨地責怪孩子,要多開導孩子。

“家長可以讓孩子到親戚朋友家去玩幾周,或安排孩子外出旅遊度假,這是調適孩子考試後心理異常的最積極有效的方法。”王愛民解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一個人一旦脫離原有的生活環境(包括心理環境),那麼原來的生活規律及思維定式就會發生一些改變。而且,人會被動或主動地去適應新環境,無形中調節了心理。考生可以進行自我調整,改變自己的認知。能否上大學,並非就此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就算真的失敗了也沒有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是成功之母。

相關鏈接

警惕“後高考時代”四類不健康典型心理

A.放縱型心理:這類考生高考結束後,往往毫無節制地玩樂,過度放鬆自己,甚至徹底改變以往正常的生活規律。有些考生還就此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嚴重的還會誤入歧途。

B.抑鬱型心理:這類考生的表現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有些還伴隨出現老是懷疑自己言行是否正確,胡思亂想,或是自怨自責。其中部分人因爲性格突變,易與人起衝突,嚴重者甚至有輕生行爲。

C.茫然型心理:這類考生從原來緊張的高考學習中一下子放鬆下來後,會產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

D.焦慮型心理:這類考生考後會出現患得患失的狀況,由於對成績、對將來的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一些人甚至會由焦慮到失眠,再從失眠到抑鬱等。

相關新聞

青少年心理問題不可輕視

最近的全國性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分別有30%、60%以上存在心理問題,或有心理困擾需要處理,而有不良行爲、留守孩子、閒散青少年等羣體這個比例更高。王愛民對此指出,青少年時期是人的心理與生理成長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青少年的一些不良行爲、習慣和性格的養成,一些精神疾病的發生,大多是在這個時期因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家長需提高警惕。

王愛民說,青少年時期的一些心理問題所帶來的困擾,導致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有的青少年養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有的沉迷於網絡遊戲,有的走向吸毒、偷竊等違法犯罪之路,甚至發生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爲。因此,努力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徑、新載體,充分動員和利用社會各種力量爲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既勢在必行,又迫在眉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