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八旬空巢老人餓暈家中 暴露我國養老條件缺失

八旬空巢老人餓暈家中 暴露我國養老條件缺失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截至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已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

八旬空巢老人餓暈家中 暴露我國養老條件缺失

5月26日上午,年近八旬的聾啞老人王某生吃院子裏種的生菜,時而伴着“啊!啊”的吼叫。但是院子四周砌着圍牆,沒有人注意到老人的異常舉動,老人最後倒在了院中,所幸被鄰居看到並報警。

等到警方趕到後,王某已經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讓在場所有人震驚的是,民警檢查臥室內時竟發現一名6旬老人的屍體。經初步勘查,死者是王某的保姆,已經過世約兩天。

保姆屋內死亡老人餓暈院中

當日上午9點半,警方接到羣衆報警,稱在安徽省合肥市桐城路與青弋江路交口附近居民樓中,有一名老人突然吃起種的生蔬菜,隨後倒在院中不省人事。

警方立即趕赴現場,打開老人家門後,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檢查治療。據瞭解,老人姓王,年近八旬。在對王某家中進行檢查時,民警發現,在北側臥室裏,一位老太太躺在牀上,已經死亡約兩天時間,並無明顯外傷。

經查,死者計某,今年64歲,肥東縣石塘鎮馬集鄉人。多年來,一直受僱於王家擔任保姆,平日裏就睡在靠北邊屋內。

“這兩天,經常能聽到他在院子裏吼叫,可能是看到保姆過世想向外界呼救。後來大概太餓了,體力不支才暈倒。”王某的鄰居說,由於王某年紀太大,口齒不清,且患有老年癡呆症,所以沒能及時引起街坊的注意。

據瞭解,年近八旬的王某隻有一個獨子,常年居住在海外,其生活起居都得靠計某照料。由於周圍鄰居對王某的家庭並不瞭解,民警通過電話本找到了兩位老人的家屬。

據死者家屬反映,早在1988年,計某就受僱於王某,在醫院裏照顧其老伴。後來,王某的兒子挽留計某繼續照顧自己的父親。這一留,就是十幾年。計某出事前身體狀況一直良好,也沒有其他病史,所以計某的家人對計某的突然離世很是不解。

目前,被送往醫院的王某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但意識仍然不清,而計某的具體死亡原因還需屍檢後才能確定。

“銀色浪潮”席捲老齡化趨勢加快

這起令人扼腕的悲劇將“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羣體推進了大衆視野。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羣體逐漸不再活躍於社會,但是其急劇增長的數量是不容社會忽視的。

據統計,2010年全國65歲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萬人,到“十二五”期末將超過5100萬人,佔老年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截至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已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

“空巢老人”佔老年人口比重已跨入了空前時代,與老年家庭空巢化相伴而生的是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換句話說,人口老齡化會加速推進老年家庭空巢化,而目前,我國已經成爲世界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78億,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的23.6%。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高峯,年均增加860萬左右,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6%。2021至2035年,中國將出現第二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峯,年均將增加1100多萬人。

這股來勢洶洶的“銀色浪潮”的席捲,將會帶來生育率低、人口結構老化、人力成本增加、社保制度滯後等現實問題。在尋找解決之路的同時,更需要關注的是老齡化羣體的生存現狀。

服務資源匱乏牀位供給不足

安徽省2010年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伴隨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勞動力比例逐步減少、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空巢獨居老人需要照料、老年服務業發展滯後、農村基本養老薄弱等矛盾日益突出,給各級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帶來很大挑戰。

“與空巢羣體逐漸壯大不協調的是,社會養老體系的建設步伐明顯滯後,體現在養老機構牀位供需緊張。”安徽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胡從發如是說。

據統計,2010年安徽省養老機構現有牀位數不到老年人口的1.5%,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牀位更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我國養老牀位總數約爲320.8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數僅爲18張,低於主要發達國家每千名老人擁有50至70張的水平,養老機構牀位明顯不足。

導致牀位供給不足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主導、引導和扶持發展老齡事業的作用發揮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對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優惠標準較低,激勵作用不大,使得公辦機構發展“缺氧”,社會力量開辦養老機構在融資、運營和保障上又面臨“先天不足”。

養老牀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醫院老年病房卻成爲養老熱門選擇,甚至不少老年人沒病也“賴”着牀位不走。

據不少市民反映,合肥市某醫院老年科有全程託付病房,硬件設施一應俱全,同時還有專業的醫療團隊給予悉心照顧。但是想住進這家醫院治療不太容易,要等上一年的時間。

據瞭解,該醫院共有236張牀位,收治需要長期提供專業護理、復健理療或是臨終患者。由於醫院信譽度高、專業性強,早就人滿爲患。很多病已痊癒的老人不願退病房,把醫院當成了養老院,醫院方也無能爲力,只能拒絕接收能夠自理的老人。

“目前,合肥市場上養老機構由於資金困難導致規模較小,去年差不多有36家養老院,能提供百張牀位的不多,供需比較緊張。同時,由於社會對護工有認知錯誤,覺得工作又髒又累,地位也不高,所以護工相對緊缺,專業護工就更少了。”合肥市九久夕陽紅老年城謝姓院長告訴記者,這些相比較醫療設施完善的醫院是有差距的。

部分家庭對養老院抱有偏見也是促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少市民覺得養老院環境差、不正規,送老人住養老院是不孝順的表現,所以更傾向於收費差不多的老年病房。

家庭關懷“空巢”老人缺精神慰藉

除了資源空巢外,老年人還普遍存在着孤獨感。由於子女外出務工、學習或是成立家庭,獨守“空巢”的中老年人無人照料,缺乏精神慰藉。

“子女們都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一個在外地,一個抱了孫子,都有自己的事情忙。我和老伴也不想讓他們操心,想念的時候就給他們打電話。”今年已近七旬的合肥市民王阿姨說,兩個孩子提議過送他們去住敬老院,但是生活還能自理就不太想去,只是希望他們能多回來看看。

爲了鼓勵兒女“常回家看看”,去年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擬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對於不經常回家看望的子女,老人可以訴諸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但對於將道德層面上的義務提升到法律層面,很多人對此持保留意見。爭議最大的是對於“經常”的衡量;其次,很多人不能接受孝敬父母成爲“硬性指標”,不少老人也表示照顧自己要出於兒女自願,這樣心裏才能得到慰藉,僅靠法律強制,還是享受不到天倫之樂。

“‘精神空巢’容易引發心理和精神問題。”胡從發說,養老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老年人更爲看重的是精神關懷,子女們還需經常陪陪老人。在外地工作或是成家的,有條件的子女可以接老人一起住,條件不允許的,可以經常和老人通電話,說說話。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