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醫路再難也要走

醫路再難也要走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石漢平

醫路再難也要走

近年來,我國的醫患關係呈現緊張態勢,醫療糾紛事件時有發生,讓醫生成爲“高危職業”。這令不少醫生感到心寒,從醫之路何其艱難,呼喚社會更多理解。

一難:課程繁多。在高等教育中,沒有任何一門學科比醫學學制更長、教材更多。據人民衛生出版社統計,國家規定的五年制醫學本科教材多達52本,其他專業本科一般約30本。博士學位在很多行業可能是“奢侈品”或“金招牌”,但對醫生來說,卻是“必需品”和“敲門磚”。

二難:終生學習。醫學生畢業後,通常還要進行3~5年的住院醫師通科規範化培訓、2~4年的全科醫生培訓。完成上述所有培訓後,才能成爲醫生。成爲醫生後,學習也不能停止,醫學科學日新月異,每一點新知識、每一個新發現,都可能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這就要求醫生必須終生學習。

三難:生兒育女。醫生完成所有學習及培訓,成爲合格醫生時,一般已經40歲左右。所以,醫生們尤其是女醫生普遍晚婚晚育,且生育子女數量比其他行業從業者少。

四難:競爭激烈。各級各類醫院,特別是教學醫院的競爭激烈程度是其他行業難以想象的。理論上,每隔5年醫生可晉升一級職稱,但實際上,晉升名額有限,與純研究人員相比,醫生晉升普遍較慢。

五難:關係複雜。醫院是個小社會,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在醫院裏面都有體現:醫生水平太差,被人看低;水平太高,遭人妒忌。總體來說,一個風清氣正的醫院,裏面的矛盾就少;一個凝聚人心的醫院,裏面的關係就簡單。

六難:壓力大。多數醫生基本沒有休息日,平日上班,週末參加學術會議,每週工作7天。醫生是高強度工作,不僅體現在體力上,也體現在精神上。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任何閃失,所以醫生被形容爲“尖刀上跳舞”的職業。

七難:收入偏低。據瞭解,美國、加拿大、日本醫生的收入是我國同行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即使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醫生收入依然偏低。高強度的學習和工作與收入形成鮮明反差。

八難:環境惡劣。醫院是輻射危害、生物危害、交叉感染、環境污染風險等多種危害與風險集中的地方,醫生時時刻刻都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下。放射科、放療科、感染科、檢驗科、腫瘤科等科室的醫生風險尤其大,導致醫生成爲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羣。

九難:忍辱負重。當下我國存在“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衆所周知,這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但是,一些有怨氣的患者卻把問題都推到醫生身上,讓醫生有“背黑鍋”的感覺。

十難:醫患糾紛。醫患糾紛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國家都有,但現在的中國是文明、富強、民主、法制的國家,傷醫事件如此頻繁令醫生寒心。可喜的是,隨着大家對醫生工作的理解,近年來醫患關係有所緩和。

儘管從醫路漫漫,如此艱難,作爲醫生,我依然要堅定地走下去。不爲其他,只爲患者。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