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遊蒲松齡故居 於困頓中昇華人生

遊蒲松齡故居 於困頓中昇華人生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4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蒲松齡故居位於山東淄博市的洪山鎮。這是一個有着明清建築風格的偏遠村落,因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和他所寫的《聊齋志異》而聞名。前不久,我慕名前去參觀。

在我看來,蒲松齡故居是一處並不奢華的農家院舍,和普通農家並無兩樣。一正兩廂的結構,其中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木頭門窗。門前有幾棵古槐枝蔓纏繞,想來夏季一定是綠葉婆娑,遮陽蔽日。院內有蒲松齡端坐着的石雕像,背景是若干象徵着高節有品的翠竹,蒲松齡手捻鬍鬚,眉頭微蹙,彷彿在構思《聊齋志異》中的某個重要情節。郭沫若手書的“蒲松齡故居”門匾高懸大門正中。信步入室參觀,裏面的臥室、廚房都是普普通通明末清初的尋常農家擺設。

遊蒲松齡故居 於困頓中昇華人生

據說蒲松齡早年家境殷實,他天資聰穎又好學。19歲時,蒲松齡以第一的成績中了秀才。蒲松齡的寫作不按八股套路來,幸而當年的主考官慧眼識珠,才高中秀才。然而,後來蒲松齡躊躇滿志的功名路,卻是屢試不第、名落孫山。在八股文盛行的清代,蒲松齡寫文章不按套路來,考不上自然不足爲奇。據說他連考了十幾次,從21歲考到63歲,42年的漫漫鄉試之路,最終也未能中舉。無奈,爲了養家餬口他只能做個私塾先生,生活窘迫,捉襟見肘。據說,一次家裏只剩六文錢,不巧偏來了客人,但文人就是文人,蒲松齡窮中作樂,用六文錢買了一把韭菜、一團豆腐渣、一個冬瓜。清炒韭菜,又從自家雞窩裏掏了兩個雞蛋,煮熟,把兩個蛋黃放在韭菜上,名曰“兩個黃鸝鳴翠柳”;掐下些嫩柳葉一焯入盤,上邊鋪上一溜蛋白“一行白鷺上青天”;清炒豆腐渣“窗含西嶺千秋雪”;冬瓜熬湯,再用冬瓜刻幾個扁舟放在其中“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的這首七言絕句被蒲松齡當成了菜譜,生活的拮据卻可見一斑。

蒲松齡終生不第,最後以書言志,成書《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齋名,所謂“聊”就是交談,據說蒲松齡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設一茶棚,凡是進來的人都會被捧上一壺茶,他則坐下來和客人閒談,專門問一些奇聞異事,“聊齋”便由此而來。有了這些素材,再用他那超凡脫俗的神來之筆,假筆於花妖狐魅、精靈怪異,遊刃於鬼狐世間,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其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峯。郭沫若曾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我認爲,這與蒲松齡本身困頓的生活不無關係。蒲松齡飽受生活的艱辛和科舉的磨難,有着豐富的生活閱歷,又善於捕捉民間的大事小情,隨時記下所見所聞,掌握第一手生活素材,熟悉生動有趣的鄉俗俚語,濃濃的生活氣息自然是撲面而來。參觀蒲松齡故居,不禁令人感慨,如此一位文學巨匠,可他的生活環境又是如此不堪。在艱難困苦的生存中完成不朽的鉅作,令人高山仰止、欽佩不已!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