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老鼠裝死咬傷大媽 身體多處出血感染鼠疫

老鼠裝死咬傷大媽 身體多處出血感染鼠疫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6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1月9日,長沙市中心醫院病牀上,望着結痂的左手食指,今年50歲的雷阿姨顯得很平和。20天前,她看到老鼠“橫屍”在自家水桶中,想直接用手把“死老鼠”拿開,誰知剛碰到鼠尾巴,老鼠竟“死而復活”,還咬傷了她的手指,讓她住進了醫院。

醫生提醒,被中毒老鼠咬傷,可能會出現鼠藥中毒,引發大腦內出血,可能會導致神經症狀甚至癱瘓,嚴重的可在幾十分鐘死亡。此外,老鼠身上可能攜帶有病原體,導致傳染病。

老鼠裝死咬傷大媽 身體多處出血感染鼠疫

雷阿姨的女兒曾女士告訴記者,母親是株洲茶陵人,因爲最近家中老鼠橫行,10月20日,母親便買來老鼠藥放置在廚房、餐廳的角落處。第二天清晨,雷阿姨就看到一隻老鼠“躺屍”在自家水桶中。她伸手想把老鼠拿開,沒想到手剛碰到鼠尾巴,“死老鼠”竟“復活”了,而且還咬到了她的手指。由於當時只咬破了點皮,連血都沒有出,她便沒有太重視。

“沒想到,半個月後原本結痂的傷口又開始滲血了,而且有點止不住的樣子。”曾女士說,媽媽還出現了牙齦出血、大便出血、血尿等情況。這下,雷阿姨和子女們都急了,在子女的陪同下,她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血液科,檢查後發現自己的凝血功能明顯異常,考慮與老鼠咬傷有關。醫院隨後對雷阿姨進行止血、輸血、維生素K1等治療,目前情況已明顯好轉。

鼠疫傳染性強,病死率高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由於其傳染性強,病死率高,曾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遠在二千年以前,人類文字即有鼠疫記載。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歷史上記載過三次,第一次發生在6世紀,首先在地中海附近地區流行,幾乎遍及所有國家,前後持續50年,死亡人口達1億之多;第二次發生於14世紀,當時稱之爲“黑死病”,波及整個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前後延續15年,約造成4000萬人死亡,使歐洲人口減少約有三分之一;第三次發生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波及32個國家,死亡人數也不在少數。自20世紀40年代後,較小範圍的鼠疫流行仍不斷髮生,有些國家仍有大片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而有些戰爭狂徒,不擇手段地研究並使用鼠疫桿菌等生化武器來對付敵方,人爲地造成鼠疫的流行。

染上鼠疫者,在患病的過程中,出現淋巴結腫大、發熱、譫語,全身中毒症狀十分明顯,醫救不及,迅速大批死亡。

細菌在消化道繁殖,形成人體血栓

鼠疫具有自然疫源性,一般先流行於鼠類及其他齧齒動物,常借蚤類爲媒介而傳染於人,首先呈散發性發病,繼則流行成疫。鼠疫桿菌在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對光、熱、乾燥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但在陰溼處、低溫及有機物內生存時間較長,在膿液和痰中可存活10~20天,屍體內可存活數週,而在寒冷的冬季則可在屍體內存活數月;在蚤類糞中可活至一個月,故易於造成流行。這種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不依賴人而長期在齧齒動物中生存,人進入疫區與傳播媒介或染病的動物接觸後被感染。已發現數十種蚤類具有傳播鼠疫的能力。由於蚤的前胃有逆生的角質棘狀突起,當蚤吸入含菌血後,細菌即在消化道繁殖,形成血栓,當它再叮咬人時,吸進的血液遇阻反流,病菌隨即而侵入人體。人對鼠疫無天然免疫力,不分種族、性別及年齡均易感。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