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鍾南山:醫改七八年 一個抓手都沒摸到

鍾南山:醫改七八年 一個抓手都沒摸到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向敢說的鐘南山院士,每年參加全國兩會都會成爲衆媒體追逐的焦點。3月10日,記者專訪了這位能幹、敢說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次鍾南山院士又說出了哪些老百姓愛聽的大實話。

鍾南山:醫改七八年 一個抓手都沒摸到

霧霾和肺癌有直接關係,但關係多大,國內並無明確數據

記者:作爲呼吸疾病方面的權威專家,您很早就疾呼重視霧霾危害,並指出PM2.5會直接影響呼吸系統。但前些天,您又提到霧霾和肺癌的關係到底有多大還不清晰,這裏所說的“不清晰”具體指什麼?

鍾南山:我說的“不清晰、不準確”,是指霧霾對肺癌的影響具體有多大不確定,目前沒辦法給出準確數據,但不是說沒有影響。

來自日本、美國,以及歐洲9個國家的長時間追蹤研究證明,肺癌的增加與霧霾關係明確。一般來說,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風險就會上升25%~30%,特別是對肺腺癌影響很大,PM2.5每增加5微克/立方米,肺腺癌風險就會增加約50%。但這是國外的資料,到目前爲止,我還沒看到國內有準確的追蹤隨訪觀察研究。

另外,美國、日本和歐洲的霧霾程度相對較低,PM2.5大約是10~45微克/立方米;而在中國一些城市,PM2.5隨隨便便就超過100微克/立方米。所以,我們也不能只通過推算就說相差了多少倍。從現在的一些研究來看,霧霾和肺癌應該是有關係的,但要得出準確結論,我們還需要時間,大概要等四五年或者七八年。

記者:您認爲,目前我們在解決霧霾問題上做得如何?對此您有哪些建議?

鍾南山:現在可能很多人對霧霾治理比較失望,說要等上30年。但我覺得,如果全國能從上到下,從政府到各大部委、企業都努力,治理霧霾我們用不了30年,奧運會以及APEC時北京的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

可以說,“APEC藍”真讓我有種回到60年前讀大學時候的感覺,很漂亮。當然,國家在治理霧霾時,需要平衡GDP和環保的關係,只抓其中之一也是不可能的。

記者:霧霾天少出門、少活動,是很多專家都在傳遞的健康理念;但您也一直在倡導“快樂奔跑”。請問,在霧霾嚴重的現在,鍛鍊和防霾是不是真的難以調和?

鍾南山:提倡“快樂奔跑”的含義在於鼓勵人們參加體育活動,它除了對身體有好處,對心理也是。我明年就整80歲了,這是我這輩子最深的體會。其實,奔跑只是其中一個項目,你還可以快樂打乒乓球,快樂什麼都行。

在霧霾厲害的時候,室外跑步的確是不合適的,但多運動的理念不能因爲灰霾天而改變。我們提倡的關鍵在於,只要霧霾不厲害,空氣質量還可以,就應該堅持運動。

比如我這些天,從早到晚沒太多運動的時間,但在開完會到吃飯前這半小時,我會在小套間裏跑來跑去,做做俯臥撐,仰臥起坐。總之,應該把運動當做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

要把專家的勁用在該用的地方上

記者:您說自己現在出診,一下午就看十幾個疑難雜症,把勁兒都用在了該用的地方。但現在很多大醫院,專家們卻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看一些常見病、普通病,您認爲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鍾南山:醫生、專家半天就看四五十個病人,更多的是在完成任務,因爲醫院和醫生都要賺錢啊,不然醫院也沒辦法運轉和發展。全世界100多個國家,主流的都是政府公立醫院。但在我們國家,主流大醫院的公益性沒有體現出來。所以這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醫療體制。

記者:那如何讓醫生把勁兒用在該用的地方?

鍾南山:30年前,醫院進行改革時,引入了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那時醫療水平提高得很快。但當時的政策,忽略了醫療的均等性和公益性,其造成的影響在30年後體現出來了。市場化已經在很多方面制約了醫改的發展。

所以,我認爲最核心的問題是切斷醫生收入和醫院創收之間的聯繫。專家們可以少看點病人,多花點時間在研究工作上,還能對中國醫療水平的提高有所推動。

醫改不是讓醫生喝西北風

記者:衛計委最近推出三招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包括藥品採購機制,切實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分級診療,優化資本等,但感覺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並沒進展。對於醫改中的各種措施,您怎麼看?

鍾南山:醫改進入深水區七八年了,但在我看來,一個抓手都沒摸到。醫藥分家、降低虛高藥價等政策是對的;幫助基層醫生提高水平,提倡疾病解決在早期的理念等也是對的,但爲什麼執行不下去?有個重要原因是,醫院公益性最核心的問題,醫護人員的工資沒有解決。

做個假設,很多病都早防早治了,社區醫生都培養起來了,常見病、高發病都在社區醫院看了,大醫院沒病人了,我喝西北風嗎?現在很多醫院在搞分院,這些分院分佈廣,確實能解決些問題,但歸根結底,分院也是爲了增加收入。甚至可以說,這種市場化的擴張,客觀上對分級醫療起了反作用,社區醫院更沒辦法提高。

記者:在您看來,如何提高醫護人員的收入?目前討論的醫生多點執業是否能有效改善醫生的收入水平?

鍾南山:我認爲,這隻能當做錦上添花,成爲公立醫院的補充,在給多點人看病的同時,更重要是解決一下醫生的收入問題。其實,能這麼做的醫生,只是少數,或者退休醫生。

如果有能力的醫生都去多點執業了,他哪有時間提升自己?我是絕對不會幹的,因爲我有點時間就會趕快去看看書,學點東西,現在發展太快了,你那點本事兩三年可能就落後了。要是中國都提倡這個,中國的醫學還怎麼發展?這些東西都是體制造成的。

記者:但您也曾說,醫生實際年收入是16萬~19萬,或者20萬,並不低,很多人因此認爲醫生黑,收入高,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鍾南山:我的調查發現,在全世界,醫生比普通人的收入,最低是高3倍,最高是高7倍。因爲它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強度非常大,因此醫生收入大概比普通人高3倍其實是合理的。

但問題是,收入來源不合理,政府給的只佔70%~80%,其他全部自己去搞。比如,以藥補醫、手術、開大檢查等。所以回到最核心問題,還是要切斷醫生收入和醫院創收之間的聯繫。

醫改跟土改不一樣,醫改中,醫生不是鬥爭對象,醫生跟病人共同得益,醫改才能成功。但現在,600萬醫務人員正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他們哪兒來積極性呢?2005年,國務院醫改發展報告就曾指出,我國醫改基本不成功,但十年過去了,我們的醫改還是沒有太多進步。所以今年兩會我提了4個建議,是希望我們國家未來對醫改總的方向和頂層設計能再好好思考一下。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