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放開藥品價格能否拯救“救命藥”

放開藥品價格能否拯救“救命藥”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8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旦剛過,武漢市預防破傷風的“救命藥”出現短缺。據媒體報道,武漢市包括同濟、協和、人民、中南在內的近二十家大醫院,均被告知缺貨。日前,國家發改委宣佈放開24項商品和服務價格,並表示將陸續開放藥品價格。在放開藥價後,市場能否拯救“救命藥”引起關注。

放開藥品價格能否拯救“救命藥”

近年來,在國家整頓血液製品企業、提高產品標準之後,包括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在內的血液製品供應急劇減少,臨牀上不時出現藥品短缺。目前,這類臨牀治療某種疾病所必需的“救命藥”,其短缺不在少數。有統計顯示:短缺藥品數量高達342種。

據媒體調查,除了原料緊張之外,“價格倒掛”是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一針難求”的深層原因。目前,國家限定每支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供應給患者的價格不超過80元,而醫院從醫藥公司進貨每支就要82.6元;此外,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需要2℃—8℃避光保存,算上運輸和存儲成本,醫院認爲是虧本買賣,自然不願進藥,也就導致臨牀上無藥可用。可是據記者調查,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在“黑市”上大量存在,只需以每支150—160元的價格便可從供應商那裏輕鬆拿到。

一邊是臨牀用藥短缺,一邊是“黑市”藥品充足。究其原因還在於,國家藥品限價政策造成的藥品價格扭曲。目前,一些臨牀普遍使用的廉價藥品價格極低,幾無利潤空間,招標價格讓企業不能接受,拒絕供貨;此外,還有一些企業雖然參加招標,但爲了能中標,惡意壓低價格,導致中標後供應不能持續,造成“中標死”的現象。

今年,國家發改委將全面放開藥價,而首當其衝就是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這一類的血液製品價格,這無疑有助於落實生產企業價格自主權,便於企業靈活運用價格手段參與市場競爭,通過價格調節市場供求與配置資源作用,把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有利於改變“救命藥”短缺的現狀。

但也應該看到,藥品作爲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彈性一般低於其他競爭性商品。患者依賴醫生處方選擇藥品,加上醫生和醫療機構有能力誘導患者的需求。在藥價放開後,患者很可能面臨不得不用“高價藥”的尷尬境遇。

以這次短缺的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爲例,其最高零售價一再上調,但由於藥廠把出廠價定得很高,這樣留給藥品流通環節和醫院的利潤就很少,醫院也就沒有使用的積極性。此外,一些用於治療罕見病的孤兒藥,因爲市場小,很難通過市場調節和藥價放開來保障患者用藥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因此,在藥價全面放開的同時,應該強化政府保障“救命藥”的責任。首先,對藥品短缺問題進行相關的立法。例如,美國於1983年專門制定了《孤兒藥品法》,以法律形式爲罕見病藥品開發提供財政鼓勵,包括減免稅和給予7年的市場獨佔期。這種做法大大促進了美國國內罕見病用藥的開發和提供。中國也應該借鑑國際通用做法,從立法層面保障短缺藥品的供應。

其次,中國政府應成立相關機構負責短缺藥品處理和協調工作,建立相應管理制度,開展信息收集、調查、分析、評估、反饋,指導生產企業投入或恢復短缺藥品的生產,督促經營企業開展短缺藥品的調撥和配送。

再次,應該完善國家藥品儲備制度。建立臨牀藥品供應應急機制,將需求不穩定、產需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搶救用藥、廉價藥品、罕見病用藥納入國家儲備範圍。

總之,“救命藥”短缺的原因,既有政府失靈,也有市場失靈;在全面放開藥價,讓市場配置資源的同時,也要確立政府責任,保障“救命藥”的供給。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