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民調顯示僅48.3%受訪者自認身體健康

民調顯示僅48.3%受訪者自認身體健康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調顯示僅48.3%受訪者自認身體健康

漫畫:沉石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系教師嶽海鵬說:體育進入中學考試後,現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從中考後到高考前,體育運動時間被嚴重佔用。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都沒形成體育運動習慣,到了大學也就更不愛運動了。調查揭示,國家體育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29.1%)、家長缺乏足夠認識(20.1%)、學校體育場地不足(16.8%)和當下體育鍛煉功利性太強(12.5%),是制約青少年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新學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簡稱“新標準”)將體育測試成績與畢業證掛鉤,引起社會關注。上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手機騰訊網3512人的一項調查顯示,僅48.3%受訪者自認身體健康,36.3%受訪者認爲自身體質處於“亞健康”水平。調查同時發現,只有27.1%受訪者經常甚至每天鍛鍊身體。體育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個體懶惰、工作學習壓力成爲受訪者“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90後佔47.1%,80後佔34.1%,70後佔18.8%。其中,男性佔58.6%,女性佔41.4%。

僅27.1%受訪者經常鍛鍊身體

“按照新標準,1000米我也就勉強及格。”大三學生楊君說。認爲跑步枯燥的楊君,平時的體育鍛煉就是打羽毛球。“但是也只有剛開學這段時間有空,一週能打一次就不錯了。”

《中國羣衆體育發展報告(2014)》顯示,接受調查的1551所學校中,有40.8%的學校不能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對喜歡的體育課經常被“侵佔”,在西部一所農村中學讀書的王曉寧語氣無奈,“一週就指望着這45分鐘‘放風’了。”

調查中,僅27.1%受訪者會經常鍛鍊(其中,14.7%受訪者每天鍛鍊)。33.3%受訪者平時很少進行體育鍛煉,23.9%受訪者從不進行體育鍛煉。

參加工作三個月的王穎穎就屬於“從不鍛鍊”的這23.9%。“能坐着就不站着”成爲她日常生活的寫照。雖然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態不好,但王穎穎卻無力改變現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躺在沙發上,不想動。”王穎穎說。“走個樓梯都覺得累。”

與王穎穎類似,做程序員的周寒每天趴在電腦前,累了就伏案而睡。“最近經常感冒,脖子也痠痛。”周寒說。因爲工作的原因,“夜裏常常醒來”。周寒認爲自己的身體極度疲勞,嚴重缺乏鍛鍊和正常的作息,但是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他只能勉強打起精神應對。

調查顯示,僅48.3%受訪者認爲自己身體素質處於健康水平,36.3%受訪者認爲自身體質處於亞健康水平,還有15.4%受訪者表示不確定。

88.6%受訪者還不理解什麼是“動商”

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爲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主因是“工作學習壓力”(48.5%)、自己懶惰(39.7%)和體育鍛煉成本太高(15.9%)。

《中國羣衆體育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日趨健全,其中國家級青少年體育健身俱樂部達4518個,省級青少年俱樂部1128個,地市級609個。但這種基礎層次俱樂部數量少而國家級層次俱樂部數量多的結構不盡合理。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8月份的一項調查揭示,“社區周邊道路、學校或單位場館是衆多體育鍛者使用最多的運動場地”。“場館開放時間有限,有時搶不上場地,只能放棄運動。”楊君說。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認爲,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爲體育就是隨便玩玩、浪費時間的觀念在學生及家長心中根深蒂固。”爲使全民重視體育鍛煉,他提出“動商”(即個體的運動商數,主要包括運動素質、運動心理、身體機能等方面)這一理念。

但是在調查中,88.6%受訪者並不理解“動商”這一概念。

“因爲大家沒有像重視情商、智商一樣重視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纔會對體育鍛煉產生怠惰甚至毫無感覺。”王宗平解釋道。“高考的應試教育模式導致大家不重視體育。”他認爲雖然近一年來關於體育項目,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等規定出臺是最密集的,但卻收效甚微。“這些政策落實不到位,責任制也不到位。”他說。

在高考指揮棒下,體育教學、體育課程設計都是讓位於考試的,導致學生連基本的跑步都不會。“你看某中學學生跑步的視頻,每個班級排列成幾排,喊着‘一二一’的口號,像閱兵一樣,根本不是跑步鍛鍊的步幅和節奏。”王宗平說。

“體育進入中學考試後,現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成都體育學院運動系教師嶽海鵬說。“但是從中考後到高考前,這段體育運動時間被嚴重佔用。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都沒形成體育運動習慣,到了大學也就更不愛運動了。”

調查揭示,體育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29.1%)、家長缺乏足夠認識(20.1%)、學校體育場地不足(16.8%)、體育鍛煉功利性太強(12.5%),也是制約青少年身體發展的重要因素。

體育進高考,專家認爲有利有弊

王宗平認爲,要想改變青少年體質逐年下降的現狀,唯有讓體育成爲高考項目。“體育列入高考,可以讓大家感受到體育好帶給學生的競爭力,就會慢慢轉變觀念,重視體育運動。”王宗平說,“但是,這次高考方案改革幾乎沒有涉及體育方面,對體育定位還不明確。”

體育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的配備也應當加強,體育課程的設計應當改進。王宗平指出,目前我國體育教師缺口30萬人,出於安全考慮,目前教師上體育課的方式“很溫柔”。而沒有較強運動負荷的體育鍛煉,對身體是沒有任何效果、沒有幫助的。“體育課程的設計,必須要有一些身體接觸,要有一些對抗,要有對學生差異化、針對性的訓練。”王宗平說。

“如果在現階段體育課進入高考,短期內有利於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嶽海鵬說。“但是會出現僅僅爲了考試而運動的現象。學生的出發點不是提高身體素質,真心熱愛運動。長期來看弊病還是比較大的。會造成學生對體育課的逆反心理,違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的目的。”

嶽海鵬認爲現在高考改革正逐漸擯棄“唯分數論”,對於體育教學也是一種促進。但改變這個過程肯定是長期的。“還是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興趣。”嶽海鵬認爲,可以利用小孩好動的天性激發青少年對運動的熱愛。不要過早地讓他們進入某個項目,不以考試爲標準來衡量他們的體質。

王宗平指出,體育鍛煉的目的不僅僅是增強學生體質,更有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塑造人格、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意義。“體育項目大多是全身的運動,需要協調身體達到最佳的狀態。這對於鍛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很有幫助。”王宗平說。“體育鍛煉與競賽中的輸贏可以教會青少年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王宗平說。

調查顯示,增強體質(60.6%)、具有吸引力(36.6%)、錘鍊意志(30.3%)、減輕學習壓力(16.7%)、提高團隊精神(11.4%)等,是受訪者認爲體育鍛煉的主要益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