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近9成受工傷工人索賠遭拒 僅四成有職業資格證

近9成受工傷工人索賠遭拒 僅四成有職業資格證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到了年底,農民工的權益問題再次受到矚目。日前,一份由北京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公益機構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聯合發佈的《建築業農民工職業安全與職業保護調研報告》,將目光聚焦到農民工的職業保護領域。

近9成受工傷工人索賠遭拒 僅四成有職業資格證

《報告》研究者用5年時間,全程跟蹤統計了北京地區約50個工地的73起工傷案例後發現,在遭遇職業災害的羣體中,89%曾遭遇工傷拒賠,而建築業資質掛靠、層層分包機制,令37.1%“帶隊進城”的包工頭,轉身成爲資方拒賠的“幫兇”。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建築業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大關,成爲中國經濟第一支柱產業。而建築業農民工,已佔中國農民工總量的1/5,佔中國人口的3%。上述《報告》卻顯示,職業災害與工傷拒賠,已與“惡意欠薪”並列成爲建築工人的主要傷害源。其中,超過一半職災工人是因“防護措施缺失”和“頻繁趕工”而導致工傷事故,高空墜落又是最主要職業災害,佔到58.9%。

《報告》還顯示,95.9%的職災工人沒有受過正規的職業培訓,僅4.1%取得過職業資格證。“職業培訓的缺失導致建築工人無法做到按章操作、安全施工。”《報告》執筆人李大君告訴記者。此外,“維權難”仍困擾着職災工人。高達89.1%的受訪者既無勞動合同、又無工傷保險。“勞動關係認定”,被60.2%受訪者列爲第一大維權難點,“賠付執行難”位列第二。

“工傷索賠程序的‘一頭一尾’,讓高達八成的職災工人遭遇‘殺手鐗’,工人實得賠償與應得賠償之間差距小於10%的維權案例,只有2.7%。”《報告》寫道。

調查同時顯示,受訪職災工人中,只有15.1%選擇嚴格按照工傷維權程序維權,七成選擇以法定程序之外的方式維權,甚至有12.4%的工人放棄了維權。“維權程序繁瑣、時間成本高是放棄的最主要原因。此外,支持這部分羣體維權的力量,一半來自社會公益人士,近三成來自其親友,來自司法渠道的支持太少,只佔調查樣本的1.4%。”李大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認爲,建築業資質掛靠、層層分包制,極大降低了建築工人的安全保障。工傷之後,還誘使包工頭與工人“反目”。

“資質掛靠與層層分包已成爲建築行業通行的潛規則。即總包建築公司不直接組織工人施工,而是將工程以專項施工的方式,分包給勞務分包公司。調查樣本中,94.5%工人所在的勞務分包公司爲私人掛靠,由包工頭拉人進城。私人掛靠者爲實現利潤最大化,降低安全生產設施投入、安全管理流於形式,76.7%的職災工人未受過工地的任何安全教育。”《報告》寫道,“而一旦發生工傷,總包公司往往推給勞務分包公司,勞務分包公司推脫給包工頭。包工頭不一定具有支付賠償的能力,又不願爲失去勞動能力的工人負責。因此,調查樣本中沒有一例獲得了總包公司的賠償,僅11%獲得了分包公司的賠償。”

從《報告》調查情況看,在出現職業災害後,只有8.2%的包工頭對工傷維權報支持態度,而高達89.1%包工頭對工人的工傷維權態度消極,其中,有近四成的包工頭,直接阻礙工人的維權行爲。

《報告》因此呼籲,國家應嚴格杜絕資質掛靠、層層分包、轉包等非法行爲,力促建築總包企業與工人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同時,工會、人社部門、教育等部門,爲建築工人提供免費的職業教育。“完善《工傷保險條例》也很重要,將工傷賠償‘先行支付’到勞動者最需要救助的階段,而不以‘沒有工傷保險’爲藉口。”李大君建議,“在工傷認定程序上,建議落實‘舉證責任倒置’的操作原則,只要用人單位拿不出工人非在本單位遭受工傷的證據,就要採信工人工傷的事實,啓動工傷快速認定程序。”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