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中醫經方走俏國際 專家籲改變“外熱內冷”現狀

中醫經方走俏國際 專家籲改變“外熱內冷”現狀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9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經方“外熱內冷”待改變

中醫經方走俏國際 專家籲改變“外熱內冷”現狀

“中醫經方使用現狀,是小醫院熱、大醫院冷,海外熱、國內冷。這種狀況亟需改變。”在11日結束的2012全國中醫經方應用研討會暨經方國際論壇上,多位專家發出呼籲。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70後醫生毛科明,講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一位70多歲的老人,因爲腳抽筋,在一大型中醫院治了兩個多月不見好。無奈之下,找到毛科明。“我接診後,給他開了張方子——‘芍藥甘草湯’,只有兩味藥,共開了5副,每副不超過10塊錢,他吃了3副就好了,到現在也沒有復發過,病人覺得非常神奇。”

毛科明坦言,“芍藥甘草湯”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傷寒論》裏記載的方子,“類似的中醫經方有很多,對於常見病、多發病,療效非常確切。”

專家介紹,所謂“經方”,就是中醫藥經典之方,是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載的方子。然而,這些千百年來久經考驗的中醫經方,當下在國內卻未受到應有的普遍重視。“基層小醫院對使用經方比較熱情,而大醫院對經方則比較冷淡。”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大型中醫院,經方的使用比例僅爲20%-30%。“經方用藥少而精,少的僅兩三味,多數則七八味,對患者來說,花不了幾個錢就能治好病,而對貴重藥和各種檢查很多的大醫院來說,經方用多了,經濟上不划算。”

業內人士表示,歷經一兩千年的磨鍊,經方療效好、花錢少,可是,相當一部分中醫或因缺乏自信,或“考慮效益”,隨意組方,一開藥就是20幾味甚至40幾味,有的還將中藥、西藥一起開,搞“圍追堵截,十面埋伏”,加重了病人經濟負擔。

著名經方專家、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黃煌告訴記者,日本早就將仲景方的許多製劑納入醫療保險,其臨牀及藥理研究均深入細緻。經方在歐美及澳洲也受到高度關注,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美國西雅圖、英國倫敦、德國慕尼黑、意大利羅馬等重要城市,經方近年來已成爲當地中草藥師、鍼灸師培訓的必修項目。藍眼睛的麥孟竹,來自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是一位中草藥師。

20多年前,一位朋友向長期咳嗽而吃西藥沒什麼效果的麥孟竹建議“去看看中醫”,沒想到吃了中藥後,他的病情開始逐漸好轉。麥孟竹從此迷上中醫,報考了當地的一所中醫學院。醫齡已有15年的麥孟竹告訴記者,中醫經方的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也便宜,“病人吃一個星期的藥一般只要20美金”。

來自德國巴伐利亞州奧格斯堡的中醫師狄特馬感言,不少老病號病了20來年,已經吃不起西藥了,而用了中醫中藥特別是經方,不僅療效值得信賴,也不需要花太多的錢,這是中醫中藥有很多“粉絲”的重要原因。

近兩三年,國內對中醫經方的重視程度也在提升,但與國外相比,國內經方製劑發展滯後,只能成爲經方知識的無償提供者、製劑原料的廉價供應地。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耀平等業內人士介紹,日本的漢方製劑目前已在國際上佔據80%的市場,韓國佔了10%,而中國的份額卻從5%下跌到了3%,其中大半是以原料藥材廉價出口的,中成藥的比例不足1/3,“不僅如此,已有900多種中草藥項目被外企在海外搶先提交了專利申請,中醫藥的市場化、產業化受到重大挑戰。”

“加強經方的研究、開發、利用,可以說迫在眉睫。”黃煌等專家建議,政府應加大對經方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在藥品定價、延長藥品保護期,以及新藥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同時,通過經濟槓桿,“力促大小醫院多用經方”,還要改革醫科高校的經方教學“重知識傳授,輕實際應用”弊端,確保教出來的醫學生能夠用經方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只是“只知爲什麼,不知怎麼辦”。(蔣廷玉張寧)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